1.
七月盛夏,烈日高照,荷花滿池,蟬鳴一片。金陵李府,一聲嬰啼,迎來第六個小公子,取名從嘉,父母希望他將來一切從愿。
他生得天庭寬闊,雙頰豐滿,兩個門牙合二為一,其中一只眼睛里有兩個瞳仁,正是傳說中的“駢齒重瞳”,貴人之相,對他祖父來說,更是一件大好的征兆。
那時,祖父李昪雖已掌管朝政,但還未稱帝。他的降臨讓祖父雄心暴漲,他才三個月大,祖父終于決定逼迫吳王禪位,建立新朝,稱南唐,父親李亶身為長子,躍為皇太子。
暑來寒往,他已咿呀學語,滿一歲了。據江南風俗,兒生一歲,需行抓周禮。行禮時,他隨手抓起一卷書,家人拿起細看,竟是佛經。母親不是很喜歡,但是愛佛的父親和祖父卻是撫須而笑。
他從小聰穎,尤其偏愛詩文,七歲時,便能對著祖父背誦晦澀難懂的《燕歌行》,還能能理解其中深意。加上父親也喜歡書畫,經常和文人騷客一起賞詩詞,他也在潛移默化中愛上了詩詞。然而也在這一年,祖父西去,父親繼位。
2.
父親繼位后,狠毒的長兄弘翼無意中聽說父親希望將王位傳給三叔,便對三叔痛下殺手。又擔心弟弟們會爭搶,便對他們也陰沉相待,尤其是天生貴相的六弟。
三叔死后不久,他便得了一場大病,原因可能是來自長兄的恐嚇逼迫,也可能是少年體質薄弱,病中他在廬山隱居療養,自號鐘山隱士。其實在生病前,他便著手在山中建房子,有隱居的打算,碰巧病魔來襲,便提前提上了日程。
在山間,他閑來無事,便綁上頭巾,穿著粗布衣裳,拄著拐杖登高望遠。天冷,便點燃小火爐,添些燃料,用作取暖,聽不遠處溪水淙淙而過的聲音。夜晚萬籟俱寂,月光朦朧照著小屋,他便坐在窗前,耳中聽著婢女搗藥的聲音,眼前是悠然踱步的家禽。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殘酷歷史,使他決定遠離政治,醉心于詩詞書畫佛經與山水田園,他多希望能永遠安坐于竹林,看雨打風吹去,歸隱山間,在春風中,駕一葉扁舟,攜一壺清酒,帶一根魚竿,徜徉于碧波萬頃之中,活得就如他詞中所描繪的漁翁那樣自由自在: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世上如儂有幾人。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3.
歲月如梭,轉眼間,青蔥少年便到了該娶妻的年紀。那天,春光正好,微風和煦,他騎著白馬,穿著華服,18歲的他,看起來沉著大方,其實心里早已打起了鼓,因為迫于禮教,比他大一歲新娘娥皇,他從未親眼見過。
直到洞房花燭夜,他挑開紅蓋頭,嬌羞美麗的新娘,一下子就牽住了他多情的心。婚后的生活,正是他所期望的那樣琴瑟和諧,如膠似漆。妻子與他興趣相投,能歌善舞,琵琶也彈得極好,他們曾同心協力,鉆研推敲,還原了《霓裳羽衣曲》。妻子若是回娘家省親,只不過兩三天的時間,對他來說卻是度日如年。
一個秋夜,娥皇回娘家了,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孤枕難眠,腦海里不禁涌現出離家時穿著淡色衫裙的妻子,聽著窗外雨打芭蕉,秋風陣陣,夜好像變得更長了。他便穿衣起身,揮筆寫下《長相思》,以解相思之苦:
云一隔,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顆。夜長人奈何。
婚后沒幾年,他的長兄離奇暴斃,而其他哥哥也早已病故,他在無奈之中成為新任太子,那年春暖花開,他奉命南巡,但無論是名山大川,詩詞宴會,還是古剎僧人,都不能讓他暫時忘卻遠在金陵獨守閨房的愛妻,在途中他按捺下內心的孤獨再次寫下: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4.
他們結婚的第八個年頭,深秋九月,天氣乍冷,宮廷里處處掛上了白布,他和妻子也穿上了麻衣孝服,跪在父親的棺前,痛哭流涕。命運終究是把他推上了他一逃再逃的位置,那時,南唐早已失去了祖父在位時的風調雨順,國富民昌,取而代之的是風雨飄搖,四面楚歌。
那年,他改名字從嘉為“煜”,意為太陽升起,光明照耀,字重光。娥皇也成為了一國之后,并且育有兩子,在父母的教育下,小小年紀就知書達理。
他們開始為國家大事考慮,但是國事如麻,剪不斷,理還亂。南唐一半的國土,在父親在位時便已被割讓,只剩長江以南的一半,他們也曾想重奪故土,奈何敵方來勢洶洶,實力早已越過南唐。加上他們天真地認為,有了長江作為天然壁壘,宋軍南下,簡直是異想天開,想到這些,他們便忘卻了憂慮,縱情浪漫。
然而好景不長,娥皇突然染上重病,臥床不起。他派了最好的太醫為她醫治,每天噓寒問暖,然而病情毫無好轉。
他想起他們昔日嬉戲時,娥皇稱贊他如玉樹般迎風而立,他則笑應著她是玉樹旁邊的仙草。纏綿病榻的妻子,讓他焦急不已,他多希望之前的一切都不要有變化,而妻子也能如花如月一樣,青春永駐:
玉樹后庭前,瑤草妝鏡邊。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圓。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長少年。
她的幼子長的清秀可愛,最得娥皇喜愛,他出于一片孝心,在佛像前為她祈福,結果,一只大貓跳上了琉璃燈,貓和燈一起重重地砸到了地上,年僅4歲的孩子,本就脆弱,驚嚇之中,得了癲癇病,沒幾天便夭折了。
得知幼子離世,娥皇幾次哭到昏死,病情驟然加劇,奄奄一息時,她對他說:“我這一生是幸福的,與你恩愛十年,可惜幼子離開,我也要不久于世,不能好好報答你的恩情了。”說完她坐起,親筆寫下遺囑,請求死后薄葬。三天后,她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便起身沐浴梳妝,穿上壽衣,躺在床上,拿起一塊玉放進嘴中,慢慢地閉上了眼睛,就再也沒有睜開了。這一年十一月,她離開了,才30歲。
痛失愛子和嬌妻,讓他哭泣不已,不吃不喝,沒幾天就瘦成皮包骨,甚至要拄著拐杖才能行走。他為悼念亡妻,寫下兩千多字的祭文,署名鰥夫煜。
娥黃生前住處兩側的臘梅,是他們共同種下的,如今梅花盛開,而伊人不見,每次他看到,都觸景生情,忍不住傷心流淚。
5.
把他從亡妻的痛苦中解救出來的是比娥皇小十四歲的妹妹,史稱小周后,如今已出落的嬌俏可人,才情不輸姐姐。娥皇病后,她時常到宮中探望,姐姐昏睡之后,便和姐夫閑聊,一來一往中,便逐漸產生了情愫。
他并不是喜新厭舊的人,他對兩姐妹的情意都是真心的,他曾幻想過,妻子病好了,就把小周后取進門,就像當年娥皇和女英共侍大舜一樣,其樂融融,親密無間。可惜沒多久,妻子便撒手人寰,但誰又能知道,娥皇的離去和丈夫愛上自己的妹妹是否有關聯呢?
妻子死后,二人沒有立即成婚,可能是他還惦念著娥皇。大半年后,他的生母離世,他需服喪三年,更加不能娶妻了。
一天下午,小周后正在蓬萊院午睡,他來到她的住處,院子里空無一人,安安靜靜,便悄悄地進屋。隔著珠簾,他看到她正擁著枕頭睡覺,烏發如云般閃著光澤,恍惚間還能聞到她秀衣上散發的香味。他正想撥開珠簾,不想發出的聲音驚醒了夢中的美人。她睜眼一看,原來是他在深情望著自己,不由露出笑顏,目光相接,滿滿的柔情便彌漫在各自的心頭。
他回去后,便取出筆墨懷著濃情蜜意寫下:
蓬萊院閉天臺女,畫堂晝寢無人語。拋枕翠云光,繡衣聞異香。
潛來珠瑣動,驚覺銀屏夢。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喪期滿,他終于如愿取了小周后。
6.
婚后,二人共同沉浸在歌舞聲色之中,整日花前月下,不問國事。鄰國逐漸被北宋搶走,他害怕南唐也步入后塵,便更加頻繁地進貢,數量令人乍舌,國庫逐漸空虛,他下令制造鐵幣代替銅幣,結果搞得物價飛漲,民怨沸騰。又無節制的增加稅賦,奪取百姓財務,國勢日漸衰微。
自己無所作為,就變本加厲地敬禮獻佛,希望佛祖能保佑他國土安在。貴為一國之君的他親自為僧人削上廁所用的竹片,甚至在宮內建立了佛寺,他和小周后經常披著袈裟,帶上僧帽,跪拜磕頭,額頭上都淤血了,他們也不在乎。
然而他偏安一隅的心愿終究是沒有達成,北宋步步緊逼,嚇的他提心吊膽。加上他沒有主見,耳根子軟,不能任用賢人,甚至錯殺令北宋忌憚的將領林仁肇,亡國之音終究是敲響了。
在他登基后的第十五年,南唐被攻破,他不得不脫掉象征皇位的黃色龍袍,穿上象征臣子的紫袍。北上之前,他來到靈位前,和列祖列宗辭別,又覺得無顏面對,便立馬抹淚離開,走到教坊,樂人們知道他是來辭朝的,便為他奏起了傷心的離歌。
之后,他被押往汴梁的途中,回憶起離別的場景,感慨道: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試干戈?
一旦歸來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倉惶辭朝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7.
他被囚禁后,不得自由,滿腹惆悵不知與誰說,只能日日舉杯痛飲,聊以解憂。暮春的一天,他走到院子里,不小心碰到了花樹,花瓣便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落在他的肩上。他舉目望去,院子里已是殘花滿地,不禁吟道: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更可恨的是,貌美的小周后讓宋太宗趙光義垂誕不已,每次覲見,她都要被強迫留在宮內數天,野蠻下流的趙光義施暴時,還讓眾人圍觀,并要求畫師將施暴的畫面畫下。小周后遭此摧殘,回來忍不住大罵趙光義豬狗不如,罵他軟弱無能,但是他只能抱頭痛哭,別無他法。
又是一年七月,這是他被囚禁的第三年,嬪妃宮娥不約而同地來為他祝壽,大家輪流為他敬酒,他一一接受,內心深處卻傷心不已,想起往年在金陵時的喜氣洋洋,忍不住感慨萬分,在宴上,揮筆寫下: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密探得知后,立馬告知趙光義,一聽到“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不覺火冒三丈,派人送去毒酒祝壽。李煜不知內情,痛飲一杯,剛入腹,他便渾身抽搐,臉色紫黑,中毒身亡,這一天,他剛好四十二歲。
他死后三個月,小周后不忍悲哀與侮辱,含恨而終,與他同葬一穴,也算是“在地結為連理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