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喜歡的事,是面對迷茫的時候,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
當你真正辭去工作,奔赴內心所熱愛的事時,卻發現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自己并沒有找到別人深耕一年,然后坐在風口飛的感覺。
也因為從簡單到難的過程中,慢慢的消磨了熱情。
真正能堅持下來的熱愛的事,如果成為職業,除了愛還需要加上毅力,當然有點天分就更完美了。
工匠精神
這兩年被炒的很熱的工匠精神,讓大家忽然又感受到了生活精致的美感。于是不管做什么的,都會有工匠精神的出沒。
一件事從0分~99分,很多人通過勤奮都可以做到。真正的大師,就在99分到100分這一分里,不斷的去接近,而越接近100分的那個人,就會給人一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感。
像日本的壽司之神,通過75年不間斷的握壽司,將壽司的口感提升后再提升,讓他的壽司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食物,而他也成為了壽司之神。
通過《壽司之神》的采訪可以看出,這位壽司之神是非常喜歡壽司的,他在采訪中回答連做夢都在做壽司。
因為對壽司的熱愛,才讓他可以堅持做壽司75年,把壽司做的出神入化。
75年的練習和提升,可以讓一個人成為做一種食物的神。
如果換成你,你會為了自己喜歡的事,風雨無阻的堅持75年,即使自己沒有天分,也要靠勤奮就彌補嗎?
相信必然會有人回答:會。
我很佩服這樣的人,也很欣賞他們愿意為了喜歡的事去努力的態度。
作為有些懶散的大多數人,如果沒有這樣的決心,不如找個自己感興趣,又有些擅長的事情,也可以做的開心,又有成就感。
擅長的事
小朋友發現自己在剪紙上比別的小朋友厲害,又在剪紙上得到了夸獎。那原本只是對剪紙有興趣的自己,就會對剪紙投入的更多,成為小朋友里的剪紙達人。
雖然我們已經長大了,可小朋友的那部分心態依然在。
在工作中發現自己更擅長處理和客戶的關系,那相比于不斷提升自己的短板,把長板發揮到極致更容易脫穎而出。
建立個人品牌也是,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又擅長的方向,然后不斷的強化,直到自己成為這個領域里最厲害的人。
我們沒辦法做到事事都厲害,那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時間。但是很細致的最好一件事,確實可以完成的。
《異類》中提到的一萬小時理論,已經讓很多人都知道,只要在一件事上刻意練習一萬小時,就能讓你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同樣是一萬小時,為什么不用自己感興趣,又擅長的事情來完成呢?
感興趣,又擅長的事
27歲的K,大學的時候讀了管理類的專業,畢業后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從事了幾份文職的工作后,發現這樣的工作不能提升自己,也不能提升自己的收入。
又因為在家里書,和母親的關系也處的不太好。母親總是覺得她做的事情沒有啥出息,想讓她早點嫁人。可是K并不覺得嫁人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可能還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K下定決心想要改變,她從自己過去中尋找答案。發現自己喜歡心理學和哲學,可這些需要長期的專業訓練不說,更不能解決她當下最大的問題——經濟獨立。
K發現自己對神秘學感興趣,在大學的時候就喜歡占星,而且自己也有咨詢方面的天賦,從小到大K的朋友都喜歡找她聊天,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或是聽K的開導。
于是K發現了自己擅長體察人心,和別人聊天也不會冷場。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報名了塔羅、占星的課程。
K的母親非常反對她學這些,在學習期間K的母親不斷的勸解K,讓她好好的學習怎么升職加薪,不要搞這些騙人東西。
好在K學習占星之后,發現自己不止是感興趣的程度,還有些小天分。學成歸來后,很快自己的占星工作就上了正軌。
因為收入的增加,K堅持搬出家里,神奇的是和母親的關系也得到了緩和。因為距離的關系,母親更多的是對她的關心,也不在總是罵她。
成為占卜師一年里,K參加全國塔羅大賽拿了第三名,也開始了神秘學的教學工作,還有了自己的占卜館。
職業的發展速度像開了掛一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當你不知道自己感興趣又擅長的事,就可以像K一樣,從小時候自己喜歡的事情開始反思,再結合自己的擅長的技能。還可以詢問親朋好友,把他們的意見整合起來。
一定會找到一個相交的區域,那里就是可以讓你人生開掛,從此做上風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