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 ? ? ? ? ? ? ? ? ? ? ? ? ? ? ? ? ? ? ? ——林徽因
1904年,林徽因出生在浙江杭州一個先進富裕的知識家庭,老家福建閩縣(福州),祖父林孝恂進士出身,父親林長民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是個才華橫溢的大才子,還有兩位民族英雄、革命烈士的叔叔。
不得不說一句:老林家實力雄厚??!
林徽因作為家里的長女,深受祖父和父親的喜愛,她也沒有讓祖父和父親失望,自幼聰穎好學,五歲啟蒙,姑姑林澤民為之授課。
良好的家庭背景和天生麗質的精致面容注定了林徽因的不凡。
父親先進的思想與家門濃厚的書香,讓林徽因不受重男輕女的區別對待,不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摧殘。自小接受雙語教育,奠定了林徽因堅實的基礎。父親耳提面命的教導和長期的博覽群書更是增長了林徽因的見識與學識。
1920年,父親林長民決定帶著林徽因旅居歐洲。在倫敦,林徽因遇見了她人生的啟蒙老師。一個女房東建筑師,她對林徽因的影響極大,為林徽因打開了一扇不同尋常的大門,林徽因深深的愛上了建筑,立下攻讀建筑的志向。
林長民才名在外,時常有人前來拜訪、討教,林徽因常伴父親左右,和這些文人雅士暢所欲言,增長了見識也打下了良好的英語基礎。
此時徐志摩為追尋羅素,從美國輾轉來到英國,沒見著羅素卻聽聞聽聞林長民先生在倫敦,特地前來拜訪。才華橫溢的人都是互相吸引的,林長民與徐志摩互相欣賞,成了忘年之交。
徐志摩常常到林家拜訪,與林長民一起喝茶談論,在這里,徐志摩見到了見到了婷婷玉立、氣質超然的林徽因。這個芳齡16的花季少女,帶著清麗與詩意,優雅而靈動。讓徐志摩看了一眼便牽掛了一生。
徐志摩是個追求浪漫、追求自由的大詩人,林徽因皎潔如月的面容,廣闊新式的才學,無疑是他理想中的戀人。
林徽因亦是早聽聞這個才華出眾的大詩人,這一見,果然有和他的詩一樣的外表,溫文爾雅、書生意氣。
徐志摩開始了對林徽因的熱烈追求,可他以為人夫、為人父,林徽因本是庶出,雖然林長民對她疼愛有加但也掩蓋不了她的母親并不受寵的事實。母親的不幸一直影響著林徽因對愛情的抉擇。
而且以林徽因的驕傲,怎么可能接受一個已有家室的男人。徐志摩不凡的學識、獨到的見解,和他對文學的熱愛、對新詩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林徽因,個人認為,林徽因對新詩的熱愛和靈感都是在徐志摩那兒受到的啟發。
面對這樣一個優秀的男人的追求,很難有女人不心動吧,更何況是情竇初開的林徽因。和徐志摩的一場邂逅,是林徽因生命中最純潔美好的一篇。
林徽因不是張愛玲,也不是蕭紅,為愛可以不顧一切,她是以理智在世間行走的女神。對徐志摩她不是沒有感情,而是她看透了徐志摩浪漫背后想象。
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對自己的兒女說:“徐志摩當初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并不是那樣的人?!?/p>
徐志摩眼中的林徽因太過完美,太過不食人間煙火,人無完人,生在塵世,誰能不食人間煙火?
1921年,林徽因不辭而別,跟隨父親回國,和徐志摩這段朦朧的感情就此終結。
當徐志摩離婚追回國,林徽因已在父親的安排下和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在一起了。林徽因并沒有因此屏蔽徐志摩,一直書信來往,1923年和徐志摩一起登臺演出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劇《齊德拉》
此時,林徽因對徐志摩已經沒有了戀想,她很清楚的知道她與梁思成才是一對,當初林長民與梁家結親是問過她的。林徽因與民國其他才女最大的區別便是她的理智和清醒,她清醒的看著自己走的每一步路。
比起徐志摩的浪漫多才,梁思成成熟穩重,才學與相貌并存,更重要的是,他和林徽因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共同的夢想和共同的信仰。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赴美攻讀建筑學,在康奈爾大學讀預科。九月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因為建筑系不收女學生,林徽因只好選擇與建筑息息相關的美術系,選修建筑。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林徽因擁有迷人的外表,流利的英文,活潑的性格和,又優秀健談,走到哪兒都是焦點,廣受大家的歡迎。
梁思成和她,一個性格好,一個急脾氣,即是性格互補,又是志趣相投,如此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實在是羨煞旁人。
入學不久,梁思成母親病逝,林徽因陪伴在傷心欲絕的梁思成身邊安慰他,鼓勵他。禍不單行,一年以后林徽因的父親相繼去世,林徽因一下子病倒了,梁思成天天守在床邊,一口一口的喂她吃飯,陪著她度過人生的低谷。
最好的愛情莫過于執手相伴、共度難關。若說林徽因對徐志摩還有一絲的牽掛、不舍,那么在梁林經歷了失去的痛苦,陪伴的洗滌,對徐志摩那點微不足道的留念徹底成為了年少的青春回憶。
1928年,林徽因與梁思成在中國總領事館完婚。那天,穩重如梁思成問出了他心中埋藏已久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只問一遍,以后再也不提,為什么你選擇的人是我?”林徽因說:“這個問題我要用一生來回答,準備好聽我回答了嗎?”。
聰慧如林徽因,她將至美的愛戀給了徐志摩,將美滿的婚姻給了梁思成,將人生的遺憾給了后來的金岳霖。
婚后,她和梁思成走遍國外山川,尋訪聞名建筑,細細研究西方的建筑特點。八月回國受聘與東北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建筑系。任職期間,她參加了張學良出資的征集東北大學校徽設計大賽,她的‘白山黑水一舉奪冠。
1930年,林徽因跟隨梁思成踏遍中國山川,四處考察中國的古建筑。這個曼妙佳人開始了四處攀爬、居無定所的日子。林徽因不曾喊過一聲哭,跟著一群男人怕屋頂、訪古剎,她的心是愉悅的。
一次,林徽因生病,梁思成外出考察,徐志摩恰好去看他,便拉了個朋友一同前往,這位朋友便是中國邏輯學的先驅——金岳霖。游歷歐洲、學成歸來的金岳霖早就對這位梁太太充滿了好奇,欣然同往。
這一天改變了金岳霖的一生,結識了林徽因,從此,他的生命中多了一個叫林徽因的女人,直到生命的盡頭也不曾忘記。
金岳霖時常到林徽因的小院串門,一起談天說地,志趣相投、文化背景相同的他們自然是不會找不到話說。慢慢的,金岳霖對林徽因從欣賞、好奇到了愛戀。個子一米八,儀表堂堂,紳士風度的金岳霖怎么看都是一個黃金單身漢,面對這樣一個男子的愛慕,林徽因也慌了。
那天,梁思成剛回來林徽因便開門見山對他坦白,她說她可能愛上了兩個男人。一個是深愛的妻子,一個是志和的朋友,面對這樣的回答,梁思成的內心充滿了痛苦。思來想去,梁思成還是決定為愛放手,他告訴她,不管她怎么選擇他都尊重她。見梁思成對林徽因真摯的愛,金岳霖決定退出,默默守護林徽因,以朋友的身份比鄰同居。
金岳霖一生未娶,林徽因生前是他床前的明月光,死后也是他心頭的朱砂痣。
那年1937,舉國動蕩,她被迫停止了對佛光寺的考察,不久北平淪陷全家逃亡到昆明。期間,有人邀請她和梁思成去美國發展,林徽因夫婦拒絕了,他們決定和祖國一起承受風雨,和民族一起經歷戰火。
同年,林徽因的三弟林恒在對日戰爭中陣亡,林徽因痛不欲生。在流離失所的日子里,林徽因夫婦兩次險些死于日軍轟炸,看著身邊認識的、不認識的人一個個離去,對生命多了幾分感慨。
顛沛流離的生活讓林徽因的母親和林徽因先后病倒,梁思成一時手慌腳亂。到了昆明,這兩個學識過人,家境殷厚的夫妻也開始為生計發愁。用僅剩的一點錢在昆明買了塊地和建筑材料,梁思成和林徽因按自己的想法設計他們的家園。
林徽因接受云南大學的邀請,為云南大學設計女生宿舍,換取報酬,另外,和林徽因夫婦交好的費慰梅夫婦也時常接濟他們,又寫信給朋友求助才度過了這一段貧窮歲月。
這場戰亂,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一場獨特而艱苦的出行。
1946年,林徽因夫婦回到北京城,經過戰爭的洗禮,這座蒼老的古城充滿了破敗感、滄桑感,很多建筑毀于一旦,林徽因深感痛心。
梁思成和林徽因皆受邀于北京大學建筑系,林徽因住進了北京大學,這個中國新文化的發源地。
長年奔波,林徽因的肺病越來越嚴重,梁思成焦慮不安的照顧著愛妻,看著她一天一天的枯萎凋謝,這不可言說的心疼與無能為力的心酸在他心中蔓延。
新中國初建,百廢待興,林徽因夫婦積極參與國家文物保護,在病床上完成了國徽設計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作為中國建筑學的先驅,中國第一位女性設計師,林徽因是新時代女性的代表。性格獨立,生活自主,一生致力于追求自己熱愛的事業。這樣的女人最是讓人懷戀。
1955年4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第六年,51歲的林徽因在醫院告別了愛人,告別了事業,告別了人間……這位風華國民的女神在無數人的眼淚與挽留里奔向天堂……
八寶山革命公墓,這位驚華民國的佳人沉睡在一座獨立的小墳里,簡潔大方的墓碑上刻著‘建筑師林徽因墓’,承載這梁思成無數的思念與不舍。
守候她一生的文豪金岳霖悲痛中寫下挽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愿這個詩意煙云的女子一如她的詩,是愛,是暖,是希望,是人間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