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讀吳正憲《小學數學教學50問》有感
? ? ? ? 假期是充電的最好時候,忙錄中陪著孩子們讀了吳老師的書,收獲頗多。
? ? ? ?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頭腦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具有不同的原有認知結構。學生總是試圖以這種原有的認知結構來同化對新知識的理解,當遇到不能解釋的新現象時,就會打破之前低層次的“平衡”產生新的“沖突”。因此,學生學習的過程又是一個“沖突”不斷產生、化解和發展的過程。那么,一個有智慧的教師就應該善于巧妙設置情境,引發認知沖突,引導學生充分激活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地建構知識,獲得對數學知識本質的理解,巧設認知沖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 ? ? ? 首先,教學中有不少易錯點,容易誘發一些錯誤,這些易錯點既有知識方面的,也有思維層面的,教師要善于在易錯,點上為學生制造認知沖突,讓學生在思維碰撞與質疑爭議中糾錯,達到建構知識的目的。一個極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再次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在沖突中,教師引進兩圈刻度,學生在從手腳到讀刻度,這一策略優化的過程中,思維獲得實質性的提高,整節課,學生在種種沖突中完成了對量角工具的再創造,較好的把握量角器的原理,最終理解和掌握了量角器的本質與量角方法的本質。
? ? ? ? 其次,要在問題關鍵點上追根溯源,在沖突中讓未知變已知。
? ? ? ? 教學中有很多關鍵點,教師對這些關鍵點簡單告知,很難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本質,教師要遵循學生學習的內在法則,從知識的源頭開始誘導學生產生認知沖突,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獲得結論。
? ? ? ? 一個極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再次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在沖突中,教師引進兩圈刻度,學生在從數角到讀刻度,這一策略優化的過程中,思維獲得實質性的提高,整節課,學生在種種沖突中完成了對量角工具的再創造,較好的把握量角器的原理,最終理解和掌握量角器的本質與量角方法的本質。
? ? ? ? 最后,再打破原認知平衡中激活認知沖突。
? ? ? ? 教學中常常會看到學生對新知識的輕視,認為簡單而不重視,在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打破學生的元認知,平衡狀態,激活認知沖突,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新的體驗。
? ? ? ? 針對“1200÷500的結果是商2余2嗎?"這一問題,學生的認知平衡再次被打破,在這樣的沖突,中學生帶著疑問,通過不斷的探索討論,思維逐漸走向深入。
? ? ? ? 總之,正是在一次次的認知沖突中學生的思維經歷了從“平衡一一不平衡一一平衡"的起伏認知,經歷“解構一一建構一一重構"的過程,學生的認知結構,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完善的巧設認知沖突,勢必會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同時也會給我們的課堂帶來數學的靈動與活力。
? ? ? ? 學海無涯苦作舟,假期充電是教師成長的最佳時機,讀了吳老師的書,我意識到教學中的知識沖突需要老師認真備課,巧妙的處理,讓每個學生都理解并掌握新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