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頭,我要先提到:這篇文章可能會很枯燥,但是你仍然可以從中獲取一些東西引發對這類電影的思考。
最近一段時間我在惡補喜劇商業類型片,因為我發現不論是口碑優秀的電影,亦或是口碑撲街的電影,他們都有著自己存在的理由,這種理由并不是個人所能夠左右的。所以我想到了以下問題,希望能夠從各類電影的對比中找到答案,就像:
為什么爛片受到嘲諷,依然會有無數的爛片出現呢?
爛片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大眾的審美水平有問題嗎?
人們進入電影觀看電影是出于什么目的?
傳統的故事結構在國產電影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的現象?
等等。
明白一部電影好不好看是一種觀看電影的方法,而要明白一部電影優不優秀則是另外一種看法了。所以,這開篇的第一篇,我要講就是商業類型片的電影故事。
故事套路
我要在之后的系列文章以及這篇文章里重點提到兩部電影,一部是在2017年上映的《天生不對》,由周渝民和薛凱琪主演的風水喜劇片;另一部電影《天生一對》則是在1998年上映的由林賽·羅韓、丹尼斯·奎德、娜塔莎·理查德森等人主演的家庭喜劇電影,之所以要在文章里提到兩部電影的原因,是因為這兩部電影很具有代表性。
代表什么呢?
我們看《天生不對》里,傳統的故事套路被布置在影片的各個角落,如果撇開尷尬劇情邏輯和人物的演技等額外因素,只看故事結構的話——你會發現這部電影其實和大多數喜劇電影一樣,都具有一個簡簡單單的開頭,以及一個揭開故事開端的轉機。
所以我在上面提到代表性其實指的就是影片對于喜劇片類型的代表性。
《天生不對》里面,在故事講述之前,為觀眾們展示了發生在故事之前的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就是整個大故事的引發事件,因為有了這個引發事件,故事才能產生轉折,我們才會看到因為這個引發事件而引發的一系列的情節。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曾經舉例過電影《霸王別姬》的情節,在這里同樣可以作對照——在《霸王別姬》這部電影里,電影的開頭和結尾是相互呼應的。
在電影的開頭,程蝶衣和段小樓兩個人一起走上戲臺子,在與掌燈人的一番對話之后,燈光打開,直到燈光打到兩個人的身上的時候,這段情節才算告一段落。一場關于人生的戲才正式開始。
之后,在電影的結局部分,燈光下的兩人繼續演戲,最后則以虞姬自刎作為電影的結局,正巧圓了開頭的一場未完的戲碼,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舉這個例子,是想表明這類商業喜劇類型片仍然是遵循著傳統的故事套路的——我們提到《天生不對》遵循傳統的故事套路并不是本篇文章重點,本篇文章旨在通過這部電影來探索一下現存在于我們市場上的大多數商業喜劇類型片的普遍形式——這才是重點。
但是在講普遍形式之前呢,我們其實可以通過在與其他幾部優秀影片的對比中發現,《天生不對》、《萬萬沒想到》這類的喜劇片,首先它們并不是在故事套路上出了問題,相反的,它們的故事套路其實并不差,只是在故事結構上作了一番改變來匹配之前的喜劇電影。
這種改變用幾個詞語來表達的話,就是:簡單、清晰、回路短。
這一點在《天生不對》和《萬萬沒想到》這類影片中尤其明顯,在《天生不對》這部電影中,幽默片段非常之多——但是它們都是呈碎片化存在的。它們并不會對電影本身的劇情進展產生影響,而主要則是引誘觀眾對電影產生一種依賴感和熟悉感。
關于無厘頭風格,我曾在相關文章【從《羞羞的鐵拳》看開心麻花成功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樣子?》】里有過說明,在那篇文章,我對了無厘頭風格對于港式喜劇和大陸現代喜劇片的影響,以及它為什么成功和成功的意義等方面都有討論。
那么,無厘頭風格成功了,并且收獲了極大的市場份額和不同類型的觀眾的青睞,那么對于制片方來說,這就是一份無形的保險。既然知道了人們對這種類型影片的喜愛度非常高,那么模仿這類電影自然也就成為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就像有些人沉迷于賭博,是因為當嘗到了第一份甜頭之后,他會繼續去賭博。在他的認知思維里,只要按照第一次那樣去做,就會一直成功下去。
所以文章講到這里,我們會發現,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但是我們是用老眼光去看這些新故事的。
然而僅僅是將新故事按照老故事的套路來講還是不夠,因為它不夠接地氣。
接地氣是什么意思呢?
為了將新故事包裝成舊故事,為了更加符合現代觀眾刁鉆的審美需求,電影就得做一些與時俱進的故事改編——在《萬萬沒想到》中,喜劇片段仍然是屬于無厘頭風格的,在故事中間有一部分講到了妖怪要吃掉孫悟空,電影采用的是虛實結合的手法——簡單來講就是將主人公想象的片段和故事正在進行的片段交叉剪輯,造成一種「錯位感」,這種「錯位感」的作用是對傳統劇情進行顛覆——惡搞正經劇情,使其更加符合喜劇片的要求。
同理,在《天生不對》里,這類劇情同樣存在,只是相對于《萬萬沒想到》來說,《天生不對》里的搞笑片段喜劇效果其實并不強,主要原因是因為這部電影和大眾的普遍生活并沒有多少關聯——這一點其實是可以預料到的:
風水屬于玄學,不好理解,大眾不待見。
需要理解的劇情過多,故事不夠清晰、明確、簡單。
沒有能夠引發觀眾情緒的有力劇情——比如大眾生活片段、人物或情景的錯位感、電視劇情模仿、熱點嫁接的等等。
缺少一個能夠引發觀眾情緒的設定。
以上提到的四點是造成這部片子失敗的主要原因,關于后兩點需要通過對其他電影的分析才能解釋清楚。
我們先說說引發觀眾情緒的有力劇情這一點該怎么做到吧。
拋開故事結構來講這類商業電影,其實是對這類商業電影最公平的一種解讀方式。主要原因就是這類電影的目的本來就不是遵循傳統的戲劇結構,而是賺取利潤,為了達到這種目的,最簡單也是最保險的方法就是模仿在商業上成功的作品——但是這種模仿本身也是帶有一定的風險性的。電影《萬萬沒想到》是在《萬萬沒想到》系列劇成功之后推出的,這意味著他是一個優質IP,是一個不需要推廣和宣傳就可以達到一定票房的衍生品。
但是僅僅這樣是不夠的,重要的是抓住那些潛在觀眾的情緒,吸引觀眾投入到劇情中去,這就提到了我上面所說的引發觀眾情緒的有力劇情這一階段了:除了在上面講到的「錯位感」造就的喜劇劇情以外,電影還存在情景的錯位——將故事情景與現實中熟悉的片段相結合:
最終電影獲得了三個多億的票房成績,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2017年上映的電影《羞羞的鐵拳》最終取得了二十二億的票房成績,同樣不是偶然的。和《萬萬沒想到》一樣,這部電影有多個引發情緒的有力劇情,比如下面這個貼傳單的場景就是與現實場景的一種錯位。
那么為什么它們的票房差距達到了恐怖的十幾億之差呢?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在與兩部電影的知名度和觀眾對劇情的熟悉度上。前者不必多說,而后者——就是觀眾對于現實生活中的劇情存在一種依賴感,其次呢,普通觀眾并不像看到太多與現實相關的劇情,他們來看一場電影是為了感受一種情緒,這種情緒最好是在現實之上的。
《夏洛特煩惱》的票房是十四億,《重返20歲》票房三億五...等等,這類電影都屬于小成本電影,總投資成本基本上不到一個億,但是回報卻是巨大的,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它們為觀眾提供了一種別致的感受,而這種感受是凌駕于現實世界的——這種感受來自于電影的奇幻風格。
這就需要講到我在上面所說的制造喜劇效果的第四點:擁有一個能夠引發觀眾情緒的設定。
《萬萬沒想到》和《天生不對》是喜劇類型中最典型的一類作品,他們的特點是在奇幻的故事中加入現實生活的劇情;而《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重返20歲》這類電影呢,則又是另外一種喜劇類型了,這種類型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奇幻類型。
它們的特點是:
在現實生活中添加一個奇幻的設定。
奇幻設定影響故事發展進程。
主題一般包含愛情或親情等能夠讓觀眾產生共鳴的情緒。
最終角色會在故事的結尾得到蛻變,獲得思想上的新生。
迫于長度,我簡單來說說第一點,就是一個開篇奇幻的設定。我個人認為現實奇幻喜劇是當前最具有市場號召力的喜劇類型,沒有之一——因為它們植根于現實生活,同時呢,還是現實生活的一種理想化的構思。像是《夏洛特煩惱》里,夏洛回到了從前,得到了一次改變人生的機會,這個機會是大部分普通觀眾都想要獲得的一種體驗;《羞羞的鐵拳》,不是也如此嗎——男女主角之間的身體互換可以產生不同情感火花,這也是觀眾想要獲得的一種體驗,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異性的身體和思想。
僅僅只是奇幻題材和僅僅是古裝喜劇都不能完全把握住觀眾的情緒,所以在近幾年來這類喜劇電影的票房普遍不高。《捉妖記》的成功可以說是一次偶然:明星的粉絲效應加上電影本身遵循的是傳統的西方敘事結構,這兩點足以使得電影的受眾得到保證,但是如果《捉妖記2》拋棄了前者或者后者的話,那么這一類電影的票房必然會有所下滑。
說完了喜劇類型對電影票房的影響之后,下一步,我們就需要拿出典型的例子來做相應的分析,在下一篇文章里,我將對國產電影《天生不對》進行解析,來看看這部票房上失利的喜劇電影到底哪些地方出現了問題?
最后,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