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游
最近有一則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高鐵上,一位女生因后座的小孩頻繁踢座椅,與小孩的家長理論,卻反倒被孩子的母親反打一巴掌,隨后女生進行了回擊。有關部門處罰是將此事定性為互毆。居高不下的熱度體現出廣大網民對這則新聞的關注,更多地,是借此表達對有關部門處罰的不滿。為什么要定性為互毆,而不是正當防衛是網民提到的最多的問題。結合一些其他類似的現象,如高鐵霸占別人座位還趾高氣揚、五六歲的男孩被母親帶到女廁所甚至女澡堂、地鐵老人強迫年輕人讓座……這些現象可以歸咎于的原因很多,我在這里僅論述我以為的,可以從此處著手去徹底理清此類現象的原因——廣大人民心中以為的道理與我國實際現行的法律是近乎毫無相干的兩個事情。
這個原因的主體是兩個,其一是人民心中普遍以為的道理。這個道理的來源是什么呢?毋庸置疑是源自于我國幾千年的文明史。當然文明和歷史不會像長了腿似的來到人們面前,供人們學習了解。所以文明的傳播需要載體。僅就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時代而言,我國歷史的載體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書籍傳播:古代的書如《史記》等,現代的書如《明朝那些事》等,據我所見所聞,現如今僅有很小一部分人憑借書籍來學習我國的歷史文化;第二種是言傳身教:比如老師的教導,父母的灌輸、身邊的案例等;第三種:媒體傳播:影視作品如《三國演義》、《康熙微服私訪記》等,電視節目如《易中天品三國》等,短視頻等。其中,第一種不為廣大人民廣泛地接觸傳播,第二種是我國文化歷史傳承幾千年的主要方式,所謂的老祖宗早就定下來的道理。類似“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不能撒謊、偷東西、罵人”這種被廣大人民心中所接受的道理已經被深深的刻印在我們中華兒女的血液中。第三種也會映射出一些有關道理的痕跡,但到底是以劇情推進為主,通過看羅翔老師教學視頻學法律的終究是極少數,于廣大中國人民這一大多數而言。因此,我們中國人,由于歷史原因,總會形成一些國民普遍認可的道理并刻印在廣大中華兒女的心中。這應當是我們作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的地方!
其二是我國現行的法律。我國倡導依法治國,構建法治社會,全面推進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但法律處罰卻似乎離廣大人民的生活很遙遠,遠不到可以約束或指導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的并沒有刻印在廣大中國人民的心中。比如張三在超市買了一袋已經過期的方便面,他可能沒注意就直接吃掉了。又可能因方便面有異常味道注意到了方便面過期,一翻手就丟掉了,但不很可能去找超市去維權。因為人民心中的常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退一步海闊天空,吃虧是福,予人方便,自己方便……況且,維權難。一是為了一袋過期的方便面去與超市理論,折騰一趟又何苦來哉?維權本身就有成本,這成本不僅僅是折騰一趟。二是超市大多(因我所接觸過的超市數量于全國所有超市數量相比,不過了了的緊,為嚴謹起見,特意此處用大多,如所舉的例子與你周遭的事情不符,姑且不要介意)規定退換貨要憑小票,物品包裝要保持相對完好等一些要求,導致張三往往不能達到超市允許退貨或理賠的條件,張三就很難獲得賠償。張三想去維權卻失敗,心中氣不過無法消歇,便搬出了心中的常理來寬恕超市甚至于社會。所以,難于維權直接的影響了法律刻印到廣大中國人民的心中。
法律發展到最后的終極形式是什么?是事無巨細地規定這個世界嗎?比如李四早上走出門,鄰居家的小狗朝他的方向旺了一聲,李四心生不快,因此美好的心情隨即煙消云散,收起笑容的臉上愁云散布開來,隨即下起了法律的雨。于是李四請法律來進行正義伸張,對狗進行懲罰,因其無理由的對李四本人旺了一聲壞了自己的心情。那么,對狗的主人進行懲罰嗎?可能會吧,懲罰狗主人訓導小狗過失。那么,對社會進行懲罰嗎?我愈向下寫,便愈發的感覺汗毛炸起,按這樣的假定發展下去,總覺得人們的生活會逐漸無味起來,就像是法律便可固定了人的精神、固定了人的行為方式、固定了流動的空氣、固定了日月流轉、固定了死生變換、固定了所有的所有、固定了無窮的無窮……現在的法律大有按著這方向發展的趨勢,越是這樣野蠻生長,廣大老百姓就越難以運用法律這個武器,最后法律規定的與人民心中認為的常理就越發的分割開來,這一定是很可怖的事。請諸君警惕。
我們作為中國人,自古以來有常理這一說法,這來源于我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我們中國人自古就是會創造的。很多國家文明缺失、斷層,與歷史的承載方式是脫不開干系的。口口相傳,則一定有失真的時候,一次失真開始,后來的發展便與本初的樣子漸行漸遠或將背道而馳。我們國家就不一樣,創造性地發明了文字。近代,我們中國人仍舊是會創造的。俄國的十月革命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創造性地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創造性地建立了新中國。我國在共產黨人的帶領下,在偉大的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中不斷地發展不斷地進步,到如今全國都在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國家而奮斗,我們的生活質量發生了地覆天翻的變化。我國創造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走出了符合我國國情的中國化道路。
我們中國人既然這樣地會創造,那,為什么不創造符合我國國情的中國化的法律呢?
法律的終極,應該是講道理,這應當才是我認為真正符合中國民情的中國化法律。既然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習慣于講道理,那不妨將其發揚開來。現在法律規定的太多,人民心中曾廣泛認可地常理,越發地無力指導人民生活中各種矛盾的處理。但絕大多數中國人民對法律可以說是知之甚少。所以,要想創造中國化的法律,首先要對法律進行大規模裁剪,僅留很小一部分框架,用于懲罰影響大而且惡劣的事件,再用道理去約束小甚至入微的事件。其次,要對人民心中的道理進行科學引導,形成廣大人民普遍認可的道理,并允許不同地區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符合本地情況的調整;之后,積極推進道理在全社會案件處理中的應用,加大中國化法律的傳播,深入廣大人民的人心。最后,不斷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進和完善。
我是很期待這種中國化的法律形式在我國乃至全世界開花結果的。
無論是法律還是道理如何分配作用范圍,歸根結底,只要讓廣大人民從心底真正接受的,并引導廣大人民自發的使用和傳播,才應該是我要表達的真正的中國化法律體系,才能真正意義上的推進中國化法治社會建設。
請不要心急,這一天遲早要到來的!我會與諸君一道見證。
于2023年5月11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