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搬家后就沒有動筆更新過任何進展,我的狀態彷佛停滯了。
一方面除了日復一日的工作,事業上未有新的體驗、新的技能、新的成長,沒升職加薪也沒獲得成就感、價值感;
生活里甚至覺得自己的智慧沒有任何增長,還是很容易被困擾,“我emo了”。
emotional意味情緒化的時刻,現代用語更傾向于一個人面臨低落的時候。喜歡且習慣一個人呆著,無效社交和嘈雜的聲音不適合我恢復元氣。
國慶回家了十天探望了家人,吃媽媽菜、聊天、袒露心聲給了我蓄電開啟能量,現在的我,除了健康和家庭,好像對其他沒有太深的執念。
在外界鼓吹的焦慮中,職場焦慮、身材焦慮、外貌焦慮、物質焦慮中,人會覺得自己很失敗,時刻處于快被淘汰的邊緣線,來回被社會摩擦。
時代的確變化快,一不留神就被取代,突破受阻,下面的人又躍躍欲試,30歲危機解決完,還有35歲、40歲、50歲危機,一關比一關艱難。
首先,這是屬于每個人都要去面對的,這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意識到變化無處不在,才會心智堅定的面對一年又一年。
其次,把成功也好,焦慮也罷,無所成就也好,將人生的各種際遇看成一種體驗,而非必須的任務、責任、生命形態-才是對“人”的尊重。
體驗這個詞,略顯游戲人生感,不太具有分量,但什么重,什么輕,取決人投入的比重,投入在親情中,對一家合歡有執念;投入在愛情中,對忠誠專一有要求。
人的最高智慧和靈性,不來自于某個結果,而滋生于過程,我喜歡體驗生命的過程,而非追求豪宅豪車,名牌名利。
盡量讓自己用一種安全又自在的狀態去面對個人的emo時刻,她不可避免,她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沒什么大不了,她也不會一輩子纏著我揮之不去。
好好抓住自己謀生的技能吧,儲蓄存款給了很大一部分的安全感,即使遇到些變故,生活質量不會降低,衣食無憂,人的心里落差小些,便于東山再起。
好好修煉自己的身體吧,保持合理范圍的體重,減輕體脂,充沛的睡眠、均衡的營養、良好的心情,都是提高抵抗力,保護皮囊的基礎,讓人生旅途行走更遠,身體健康是第一前提。
最后,對抗“焦慮”的一大法寶是,回歸“具體”,著眼于具體的事情,人會抽出那多愁善感的情緒,比如打掃房間,換洗舊床單,跑步40分鐘,看完一本書,做一頓營養午餐,都是非常提高幸福指數的具體的小事情。
我的覺醒,其實從“30歲”才開始,少想多做,萬事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