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近自學游泳的心得分享一下。
1.起心動念。我一直有個觀點,環境塑造人,這里的環境不僅僅指的是物理環境,更重要的是人文環境,也就是,“跟什么樣的人經常待在一起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你的收入是周圍最經常接觸的五個朋友的平均水平”。我學游泳,完全是受家人影響,最開始是我的母親一直堅持學游泳,她雖然極度怕水,但抱定學成的決心之后,用了兩年的時間,終于學會了最簡單的蛙泳。這真是一個關于堅持、勇氣和毅力的勵志故事。再后來,在母親的提議以及周圍朋友的建議下,給我的小孩報了游泳班。陪豆豆去學游泳,剛開始我壓根就沒有下水的想法,只是在岸上旁觀,看到技術嫻熟的人游得“如魚得水”,看到初學游泳的小孩子戴著各種漂兒也游得“不亦樂乎”,仿佛水就是人類的天然大玩具一般。看陌生人游泳,看我的母親游泳,看我的小孩游泳,某一天我突然蹦出了一個念頭:我也要學游泳。一旦邁出第一步,剩下的就只需交給時間。
2.不求大跨越,只要小進步。學游泳的過程中最開心的是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從第一天全副武裝,戴兩個袖漂、兩個背漂、拿一個漂浮板,到第四天丟掉漂浮板,第七天摘掉背漂,每一次減少對漂兒的依賴都顯示著自己在水中駕馭身體的能力在逐步提升,這很令人欣喜。
3.不怕水,放輕松,敞開懷抱盡情與水相擁,是游泳的終極秘訣。我覺得水是有靈性的,它就像你內心世界的鏡子一樣,你怎么對它,它就怎么對你。在我們恐懼它的時候,它就變得可怕,當我們放輕松、把它當避風港的時候,它就會溫柔地承托我們。之所以產生上述感慨,是因為我經歷了兩個學習游泳的“關鍵關口”。第一個關口是水下憋氣,要求是在空氣中深吸一口氣,然后把臉放水里用鼻子吐氣出來,這對于從來沒有任何水下經驗的我來說還是挺有挑戰的,明明在岸上已經吸好氣了,嘴鼻一到水下卻不自覺地想要往里吸,并且在水下的恐懼驅使自己想趕緊浮上岸。第二個關口是游的過程中把頭盡量多往下扎。當我終于自如地把臉放水里之后,又遇到更難的挑戰是要把整個頭都扎到水里,因為這樣能夠更好地讓自己漂浮起來。這一挑戰的難點是,我總擔心把整個頭扎水里之后耳朵會進水,即便戴著耳塞也沒有安全感,每當潛入水下時水流在耳邊嘩嘩流過,不安全感也從心里嘩嘩流過。但是,經過長時間跟水的相處,我發現,水就像一個精靈,首先需要投入時間熟悉它,信任它,然后只要放下戒備心,愿意擁抱它,愿意跟它合體,學會在水中借力,允許它“幫助”我們,就能更快學會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