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接觸這本書是在一次無意間看到的,主要的推薦理由是培養自己的財商,提升理財方面的技能。
本文主要通過兩種富人的對比,以及對大量富人的行為進行調查統計,通過數據分析來分析富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可以給我們培養自己的理財思維和方式提供一些數據支撐,也可以對不同模式進行對比分析和借鑒,提升自己的財商。
主體思想:
本書開門見山的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觀點:幸福的人往往都過著極端量入為出的生活。真正的富人往往都是低調而內心充實的,而那些炫耀的富人大都不是看起來的那么富有。
一般人對財富和富人會有誤解或者說不了解,對真正富翁的定義是:凈資產無論根據投資組合的規模來算,還是虛增的凈資產來算,都只是可以相對容易的針對現金清算的“價值”。即真正的百萬富翁擁有眾多投資組合和儲蓄,有強大的資本面對資產泡沫和經濟崩盤。
另一個誤解就是:收入并非財富!
本文區分了兩種富人
1、收入報表型富人:既想要真正變富,又想炫耀自己財富的人,沒有能力將他們的收入變為財富。
2、資產負債表型富人:真正的富人,有雄厚的可流動性資產,能夠將收入高效的轉化為財富的人。
不同類型的富人表現出不同的為人處事風格,真正的百萬富翁致富的動機是需要獲得財務上的獨立!而不是物質上的絕對享受。
幸福的人們,往往居住在他們能夠輕松承受的起的房子里。并且作者建議最好住在人均收入低于自己收入的小區里,物質生活壓力小并且不會太多的去排比物質奢華。
作者還是推崇可以積累下財富的資產負債表型富人,而不是表面光鮮、實際財務狀況每況愈下,虛于享受的收入報表型富人。
而大多數資產負債表型富人將他們累積財富和分享財富的習慣歸于父母從小良好的教育,足可見教育的重要程度!
下面是對書中一些精彩內容的摘抄和筆記
2016-06-14
原文:量入為出生活的人,是最缺乏想象力的。奧斯卡·王爾德
筆記:量入為出=有計劃性?=收支平衡?最缺乏想象力是最可悲嗎?是不是絕大多數人過的都是這種生活?想象力在生活中重要?生活最終還是會歸于平淡吧
原文:根據我父親的說法,這一現象的含義在于,看上去像富人的人與那些真正的富人是有差別的,大多數看起來很富有的人,往往入不敷出,因此幾乎沒錢對別人慷慨一點。
筆記:父親區分兩種不同的富人進行銷售對作者影響很大。富有和貧窮的界限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富有?這個社會是不是應該區分財富自由的人和不自由的人?財富超市自由和財富賣場自由,或者其他更大范圍的財富自由?
原文:光鮮的富人,總是八方來財,財源滾滾,因此創造了可觀的財富,同時也能支持他們高消費的生活方式。
原文:他們裝得像富人,很想成為富人,但實際上不是富人。偽富人有兩“高”:社會地位高、消費水平高。他們通常試圖模仿那些高消費、耀眼的真富人,但這幾乎不可能做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只占到真正富人所產生收入的一小部分。大多數偽富人的收入全都用于消費,而且消費那些象征很高社會地位和身份的物品:房子、車子、衣服、精美的高爾夫球裝備,當然,還有鄉村俱樂部的會員資格。但是,對并非作為經濟社會成功和優越性標志或符號(真實的或想象的)的東西,偽富人卻超級“摳門”。
筆記:這也是思維和理念的不同吧,富人成熟而理性,知道錢該用來做什么
2016-06-17
原文:沒有必要通過展示許多昂貴的標志來顯示他們社會經濟地位的優越性。他們買那些買得起的東西,而且樂于為其付款。如果他們享用了球童的服務,他們會給小費。如果他們不想為球童付錢,那他們不會雇球童。當附近的公共球場明顯比私營俱樂部好很多時,他們不會付出高昂的價格加入私營俱樂部。
筆記:這就是富人思維吧,好鋼用在刀刃上,而不是虛名和享受上
原文:通常情況下,要成為真正的百萬富翁,需要嚴守戒律、超前規劃、對資產的分配進行優先排序,并且進行投資。相反,由于某些臨時的資產泡沫,大多數那些達到了100萬美元虛增財富的人做到了那一點。
原文:那么,變成富人的唯一方法,就是像另一些百萬富翁那樣,采取極端的守勢,即通過極度量入為出的生活、作好財務計劃、儲蓄和投資,來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不再裝富,而且需要采用自助式百萬富翁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為什么?為了幸福,為了對生活最大的滿意度。但是,你說你必須要買輛豪車才能讓你幸福,必須生活在特定的富人區、住在某種特定的豪華別墅中才能讓你幸福。我會說:不要急。事實證明,我們所說所想的,與最終帶給我們幸福的東西稍有不同。
筆記:不能去創業和創造財富變成富人的方法,量入為出,理性生活
原文:光鮮富人的購買行為,特別是選擇品牌模式,與另外一些百萬富翁,即那些一生中從沒有哪一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百萬富翁完全不同。后者會定期且理智地投資。他們的整個消費方式,與他們所居住的住宅以及生活的社區是相符的。最起碼,通過努力工作和不斷積攢,比起可能成為明星百萬富翁、中了巨額彩票,或者從一位神秘的富婆那里繼承大筆財富等不切實際的幻想,能夠讓你更好地實現百萬富翁的夢想。
筆記: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還是有點多,所以要務實
原文:簡單講,你的凈資產(虛增的)應當等于你年齡的10%乘以你的家庭年收入(即×年齡×收入=期望的凈資產)。如果你實際的凈資產高于這一期望的數字,我認為,鑒于你的年齡和收入特征,你是富人。
筆記:個人凈資產計算公式,對映一下自己,可能需要思考一下
原文:為何如此眾多的人喜歡高消費?在我們最近遇到的經濟蕭條出現逆轉之前,大多數人對產品的消費與幸福之間的正相關(即產品消費越高,就越幸福)深信不疑。但在現實中,日益增加的消費不會使人們的整體生活滿意度日益提高。對許多人而言,這實際上是完全相反的效應。
筆記:創造資產和財富積累才能給人提供安全感吧
原文:通常情況下,那些穿得跟富人一樣,開著跟富人所開的豪車一樣汽車的人,往往不是富人(向你的孩子顯示本書中提供的數據)。如果其他的說法都沒有用,試試莎士比亞的這句名言,“閃光的東西不一定是金子”。
筆記:但金子一定會發光
2016-06-21
原文:人們不能改變歷史。首先要把收入的增長看做可以進行更大投資的機會和在財務上變得更加獨立的機會。如果在奢侈品上的支出需要增加,那也應當等到變富之后再消費,而不是在變富以前。
筆記:收入增加是有更多更大的投資機會和選擇的權利,財務上更加自由、安全而已
原文:“近朱者赤”,與艱苦樸素的人在一起工作,你也可能變得節儉。經常與精明機敏、具有投資天分的同事們一塊交流,有朝一日你也可能變得富有。
筆記:圈子的重要性!
原文:為什么大多數百萬富翁的鄰居并不富裕?因為后者的支出遠遠大于收入。后者試圖效仿超級富有的鄰居們的消費習慣。
筆記:好問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環境下還是要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原文:所有這些意味著什么?如果你想通過資產負債表型富人的方式成為富翁,那么,就到你的家庭收入比鄰居收入高出很多的社區中生活。例如,倘若你的家庭總收入為8萬~9萬美元,怎么辦?那么,你要居住在中等市值的社區之中,住房價格不超過30萬美元。
筆記:挺新鮮的觀點,傳統的觀點是與富人做朋友才能變得更富有。
2016-06-22
原文:如果你目前還不夠富裕,希望有朝一日成為富人,那么,絕不要買一套抵押貸款額度超過家庭年收入兩倍的房子。
筆記:但是現在在北上廣,大部分工薪階層都是貸款超過這個比例進行買房的
原文: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找出問題。我們的問題是裝富。第二步是理解它,第三步是制訂計劃。
原文:萊恩的研究表明,價格不是重要的;擁有一種生活體驗,一種能夠使你愛的人或周圍朋友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的體驗,才是重要的。
筆記:這應該成為我致力追求的
原文:使富人與其他人區分開來的因素之一,是他們具有廣泛的興趣,參與眾多活動。事實上,人們從事的興趣與活動,與他們的富裕程度密切相關。
原文:生活體驗,最好是正面的體驗,可能不僅抬高了你的生活滿意度底線,而且還會引導你解決另一個問題:你的孩子的滿意度。我們還是孩子時的體驗,我們給孩子們的體驗,都會讓他們終生受用。
筆記:言傳身教,父母的教育細致到每一處,孩子的習慣培養,財商教育等等都不能疏漏啊
原文:開什么牌子的車,與你的生活幸福感并不存在明顯的關聯。
筆記:牢記這一點,不要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迷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很重要,保持住自我,堅持自己的生活模式。
原文:換句話講,某種程度上,你掙的錢越多,你會覺得越幸福,但花的錢越多,則不一定越幸福,特別是花錢買車。
筆記:這是不是幸福的秘訣呢?或者說在價值或者財富創造中保持幸福的方式吧
原文:大多數在經濟上成功的人士,不需要一些象征身份的品牌來使自己或別人確信那一事實。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也不會基于他們開著哪種牌子的汽車。
原文:在統計學上的確是這種情況。收入與人們買車所花的錢之間存在著明顯關聯。此外,人們的收入越高,也會越頻繁地換車。然而,這種關聯并不意味著那些開著價格高昂的新款汽車的人事實上真的富有。許多駕著寶馬的人只是在裝富。
筆記:虛榮心作祟,也不是一個人的表現,而且整個社會的瘋狂?
原文:底線:開著保時捷的那些耀眼的真正富人和裝富的偽富翁不希望與普通人聯系起來。或許這是他們愿意多花萬美元去買輛性能不如克爾維特的保時捷的原因。
筆記:高高在上的虛榮
原文:那些只為了裝富的人,心中有個目標:不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便可讓人覺得他很富有。他們開著通常是入門級車型的名車。常常勉強租來這些車子。
2016-06-23
原文:問題在于,人們,尤其是年輕人,都把目光聚集在財富的陷阱上,而不是其他方面—包括辛勤工作或努力攢錢。只有辛苦工作和努力攢錢才能積累財富,使自己能夠合理地消費這些奢華品牌。當我們想起“富裕”時,更多的是想到裝富,而不是真正變富。
筆記:這就是現在我存在的一些問題,急于求成,其實真正需要的是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并腳踏實地的去努力
原文:很顯然,和大多數人一樣,我的這位鄰居沒有理解我的觀點。富有的明顯標志,比如住宅和汽車等,更能體現人們對貸款的利用程度,而不太能說明他們投資組合的規模。
原文:與財務獨立相聯系,而與人們擁有奢華的品牌關系不大。高度的自尊涉及實現財務獨立。來自事業成功和財務獨立的成就感使人們對生活滿意,感到幸福,而不是那些毫無意義的標志物使人幸福。
筆記:成為富翁的標志
原文:那些發現自己難以比得上收入更高的鄰居的人,不可能覺得自己幸福。我研究過不幸福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和財富特點。大多數人都存在身份認同的問題。他們根據鄰居來認同自己的身份,并且采用鄰居們的消費模式。但鄰居們的收入和財富比他們明顯高得多。這些對生活不滿意的人,在他們各自的社區內不會是領頭雁。在客觀的條件下,他們只處在末流水平。
原文:你的自尊可能有點受到傷害,因為你要承認自己沒有足夠的收入居住在耀眼的富人周圍,但是,那種傷害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逝,而且,只要你不再掙扎著要去追趕那些愣比你跑得快的人,你對生活的滿意度幾乎百分之百地會有所提升。
筆記:幸福生活的本質和來源
原文:更加富有的人往往感到更加幸福。不過實驗表明,最重要的并不是收入本身,而是相對于同伴的收入……
筆記:對比,攀比心理
原文:幸福的人們,往往居住在他們能夠輕松承受得起的房子中。
筆記:現在的中國年輕人,尤其是北上廣深的人還何去何從,矛盾體
原文:但這是個殘酷的現實:居住在所謂的奢華社區中不會使人們變得富起來。
原文:高收入者是唯一有足夠的錢來多納稅的人!收入水平最低的50%的人,只繳納了全美國所得稅的不到4%。
原文:我們還知道,在收入相差無幾的人之間,越是富有的人,對生活的總體滿意度越高。他們擁有更多的財富,是因為他們不會沉醉于消費,不去想方設法和鄰居攀比,也不會展示他們各種天價的品牌。
原文:但是,要解釋幸福感,不只是捐獻數額的差別,也不只是財富或收入的多寡就能解釋清楚的。它還涉及生活方式、價值觀和需求。
筆記:比較全和好一點對幸福感的定義
2016-06-24
原文:捐獻金額明顯更多的人怎么可能累積更多的財富?原來,他們是以自己覺得將會帶來最大滿足感的方式來分配他們的財富。我相信,這些人覺得捐助是用來替代高消費的。似乎他們在累積財富和捐助慈善事業上獲得的滿足感,更多于消費帶來的滿足感。
筆記:慈善上的高消費才能帶來滿足感,強烈的社會感才是成熟的表現,而非表面的虛榮
原文:如果我們能夠說服所有那些感到不幸福的“羅伯一族”拿出更多的錢拿來捐獻,或者至少是降低他們的消費水平,會怎么樣?他們可能不再模仿鄰居、削減支出,并且向慈善事業更多地捐款。有些人甚至會使自己對生活的滿意度大幅提升,進入到幸福一族的行列。
筆記:正確的導向!但是是否能起到作用?一旦習慣于一種模式,沒有大的刺激是否可以自發認知到模式的弊端?如何突破思維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