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場分析
菜譜app整體市場從用戶積累期逐漸過渡到盈利探索期,目前處于平穩發展狀態,用戶規模在過去一年無大幅波動,截至7月最后一周,菜譜app整體市場滲透率為3.7%,用戶規模超過3300萬人。
2.用戶畫像
菜譜app用戶以年輕女性為主,73.2%的用戶為女性,70.8%不超過35歲。
3.盈利方式
菜譜app通過前期的美食分享和廚藝交流使菜譜app走向社區化,完成了前期的用戶積累,逐漸向盈利模式探索階段過渡,目前主要有電商、廣告、數據、線下課程等盈利模式
4.產品分析
4.1產品選擇
4.2產品結構
4.2.1 下廚房
4.2.2香哈菜譜
4.2.3豆果美食
從產品結構上來看,三個平臺都有菜譜名師視頻、社區問答、電商,但三者對于這三個模塊的側重都不同。下面我們就幾個典型的功能進行對比分析。
4.3功能分析
4.3.1 視頻課堂
下廚房:課堂入口是從首頁下拉的的廚 studio欄目的點擊“更多”進入的,權重太低,完全可以將課堂作為底部單獨的一個tab。課堂頁包括我的課程、課程分類、即將開課、最新上架和全部課程。課程全部由專業的講師錄制,全部收費,9.9元起。頁面右上腳為分享按鈕,感覺不太實用,每個課程詳情頁給一個就可以了。可以將我的課程放上去。
豆果美食:課堂作為單獨的底部tab,可以看到豆果美食對此權重給的很大。分為已報名、金牌老師、cctv-2廚王爭霸大師課、全部課程、我要開課。“我要開課”通過開課教學收學費,從榮譽感以及賺錢吸引用戶積極參與,極大的豐富了豆果的視頻資源。
香哈菜譜:香哈的設計風格感覺進入了一個新聞資訊平臺,這也許可以解釋香哈的男性用戶比其他兩個用戶占比多的原因了。課堂入口從首頁的頭部tab進入分為視頻和vip名廚課。達人精品課按照品類分。所有課程均為vip課程,需要購買會員才可以觀看,會員價格一個月12(活動價1元現在)。視頻內的教學視頻則包括會員和非會員視頻。會員特權:去廣告、身份名牌、發帖置頂、會員課程、紅色昵稱。
4.3.2 社區問答
下廚房:朋友圈+問答。只是在首頁有兩個分開的入口。感覺是可以做一個社區的。就像小紅書,最開始就是以海淘工具書的形式出現,之后轉型為社區,積累了大量優質的內容資源,現在就成為社區+電商的模式,社區的內容加大了用戶的留存,同時可以為電商導流。
豆果美食:社區形式與百度貼吧模式類似。用戶可以訂閱感興趣的圈子,瀏覽圈子內用戶發布的帖子,也可以選擇在某個圈子發布帖子,或者在圈子首頁查看熱門帖子。可以方便用戶與興趣相同的用戶深度交流,同時也可以防止一些不感興趣的內容浪費時間。而熱門帖子幫助用戶發現新世界,擴寬興趣面。
香哈美食:社區將內容分為關注、發現、最新和圈子。相當于朋友圈+貼吧模式。用戶發帖必須選擇發布的圈子,但在查看社區內容時是以用戶動態顯示的,而不是圈子動態,同時用戶可以進入圈子查看專題內容。
4.3.3 商城
下廚房:市集名字起的很接地氣,作為單獨的入口進入。作為平臺接入第三方店鋪的輕模式,但同時也需要平臺對接入的第三方進行質量審查和監督,不然一旦出現失誤就會傷害到平臺自身。商城欄目包括分類、市集上新、市集經典、店鋪推薦、愛嘗鮮、猜你喜歡。愛嘗鮮:每日十點折扣限量首發。需要800個積分兌換資格,積分只可以通過購物評價獲得。感覺可以把積分功能以及獲取路徑增加,從而增加app用戶活躍度。
豆果美食:豆果的商城命名為嚴選,網易嚴選的模式,給用戶品質把控嚴格的感覺,相比市集就可信度就高了許多,也是接入的第三方店鋪的輕模式。欄目包括分類、每日優選、為你推薦、商品列表。
香哈菜譜:采用的是自營品牌的重模式,但一旦品牌口碑打開,用戶對品牌的忠誠度就會迅速上升。欄目包括分類、限時搶購、精品優選。
4.3.4 菜譜
下廚房:圖1,作者頭像旁邊應該加關注按鈕,方便用戶直接關注,而不是點擊頭像進入主頁關注。圖2,用料清單有兩個按鈕,“一鍵買齊”為市集導流增加轉化率,“丟進菜籃子”方便用戶購物時不會遺漏。圖3是步驟,按照1234圖文配合介紹步驟。圖4,顯示大家做這道菜的曬圖,即交作業,促進用戶活躍。圖5,用戶留言,該部分不能對已有的留言進行回復,只能點贊和作者回復,或者寫留言。這在一定程度加大了作者的工作量,而作者回復不及時或者不回復都會影響用戶體驗,完全可以讓用戶回答,畢竟制作成功的用戶也大有人在。圖5顯示該菜譜被加入的菜單,引導用戶發現更多類似的菜譜,促進用戶活躍和留存。圖6,菜籃子可以按照菜譜排列,也可以組合一起方便多個菜同時購買。頁面下方的懸浮菜單有收藏、加菜單、曬作品三個按鈕。收藏和加菜單個人感覺功能類似,完全可以合并,讓用戶在收藏時選擇菜單或者創建菜單。
豆果美食:
圖1,點贊、查看數附在圖片右下角,很有可能因為圖片背景色原因導致看不見;圖2,可直接加入采購清單,每個藍色的食材字體可以點擊查看食材的營養成分,對于一些有忌口或者減肥等原因的用戶很實用;圖5,會將食材清單中商城有的商品推薦出來,提高轉化率,但廣告真的是。。。;圖6,是整個菜的營養分析,通過接入的第三方分析平臺,專業性增加用戶信任度;豆果的收藏步驟是在用戶收藏的同時順便床架菜譜或者加入某個菜譜,一步完成,這個是我非常提倡的。
香哈菜譜:
香哈菜譜的問答需要作者開通才可以進行評論,否則只能diss、點贊或收藏,而且問答是有收益的。香哈沒有菜籃子或者采購清單的概念,用料只能用戶自己收藏之后購買時翻出,食材也可以查看功效和相克/宜搭。用戶同樣可以曬單,只有廣告比較讓人反感。
4.3.5 消息
下廚房:下廚房的消息分為三部分,左上角可搜索廚友私信,然而又沒有我關注的好友列表,怎么搜?你告訴我怎么搜?右上角呢,一個隱藏的社區,我感覺我把之前的問答,好友動態放錯位置了,社區只有兩個,市集討論區和周邊,so簡陋。。。中間就是未讀消息。
豆果美食:豆果的消息分類非常明確
香哈菜譜:消息分類也比較明確,但是未讀按鈕覺得沒有必要,一個數字圖標就可以解決的事,而且還可以利用用戶的強迫癥來促使用戶點擊查看。
總結
總的來說,以上分析的app都是以課堂+社區+商城的模式,對于創業公司來說,工具-社區(內容)-變現是普遍形式:通過菜譜這個工具性產品圈住海量用戶,通過社區和內容加深用戶的黏性并產生連接,最后在常規變現模式:廣告,游戲和電商里三選一,這三個都選擇了電商+廣告的變現方式。
作為工具型產品,想要依靠內容社區(內容)沉淀用戶,首先需要完善自己這個工具型產品的專業性,展現食譜的營養成分,適宜人群等,或者針對特殊人群建立專屬分類,如孕婦、健身、減肥等。在就是需要加深用戶在平臺的參與度,產生離不開的鏈接,這就需要將用戶的社交關系建立起來,將用戶的熟人關系拉進來,通過獲取用戶手機通訊錄和社交賬號通訊錄,或者通過邀請有獎等,為用戶建立與平臺的關系,同時通過推薦達人關注等擴大用戶的關系鏈,加大用戶離開的成本。首要解決的就是激勵用戶主動創建和維護自己的賬號,這就需要為用戶創建有互動且個人身份為互動主體的賬戶體系。例如通過簽到、評論、分享、發布內容等賺取積分或者虛擬幣,使用積分或者虛擬幣兌換優惠券來反哺課堂和電商,提升轉化率,同時設置一些會員特權激勵用戶不斷維護賬戶。然后就是降低用戶生產內容的門檻,讓所有人都可以非常容易的產生內容。所有這些做完后就需要使用一些補貼,以及邀請達人入駐產生內容,盡快吸引用戶進來并通過優質內容留下來。這之后社區就可以通過運營去為課堂以及電商導流,提升轉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