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日朋友圈被刷屏,所有的轉發都和一個名字相關:武漢大學大二學生吳勝。
因為正是櫻花盛放的時節,武大校園風景如畫,游人如織。也許有人正陪伴父母左右同游校園,也許有人計劃著哪天也領爸媽來看看花。
然而,有一對父母此時卻在武大側門,蹲在花壇旁,痛哭流涕。地上攤放著孩子的照片,看起來白白凈凈的男孩子,今年不過十九歲,可在一個月前失聯,至今再無蹤影。
不敢妄自揣測,只是看到他母親的照片,一位中年農家婦女,操勞了一輩子的身軀略顯瘦小,臉上的淚痕未曾干過。他的父親低著頭,神情中有掩不住的絕望,一只手搭在妻子肩上,大概希望給她些許慰藉。他們的雙手寫滿了勞作的艱辛與歲月的滄桑。
還有他的姐姐,每日在朋友圈轉發尋弟的消息,她最近的朋友圈有這樣一條狀態:“我要努力賺很多很多的錢,這樣等弟弟回家他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忍不住淚奔,心里一陣難受。沒有任何線索告訴這個家庭他們摯愛的下落,他們唯有尋求網絡的轉發,期盼著一絲絲的希望。
如今,惟愿沒有任何意外和其他的悲劇,惟愿他只是一時遇上難解的心結,自己外出散心了,現在看到了親人的呼喚,能夠及時回家與家人團聚。因為世界再大,無論你身在何方,家人的牽掛是一根無形的線,連著心,伴你一生。
(2)
曾經讀到過一個小小的故事,講訴了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在閉塞的小村落過著簡單的生活。
可惜,女孩子長大十四五歲的如花年紀,開始對這一塵不變的日子感到厭倦,開始向往外面世界的繁華。
一個春日的凌晨時分,趁母親在熟睡中,她留下一份信,帶著幾天前偷偷收拾好的行裝,輕輕出了門。
這一別,就是六年。一個弱女子,只身一人在紅塵中摸爬滾打了六年,受了無數傷,挨了無數餓,經歷無數次失眠的夜。最終的最終,她累了,決定回家。
又是一個春日,夜來風雨吹落繁花無數。她風塵仆仆趕到家門口時,又是凌晨。門外一切如往昔,仿佛時光是靜止的。她欲敲門,卻又心忐忑。不小心,手碰了上去,竟發現門是虛掩的,于是回了家,在母親身邊安然睡去。
第二日,安慰了又驚又喜的母親后,她便問,昨晚怎么會如此粗心,忘了栓門,她知道以前母親是從來不會忘記的。
母親輕聲答道:自你走后,我每晚都沒鎖門,就怕你半夜回來,進不了家門。
(3)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
我們都是游子,離家各奔前程,走在坎坷的世俗之路上。無數個寒夜,在北上廣深的高樓大廈里伏案,看著霓虹閃爍,內心凄涼,而卻不知遠隔千山萬水的平頂房里,有一盞黯淡卻溫暖的燈光,卻始終為我們閃爍,照亮我們歸家的路途。
世界再大,你永遠走不出他們的牽掛。若是懂得了他們藏在心里的苦與淚,就回家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