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現實中我們會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悉心去培養孩子們的興趣,結果越培養越沒興趣。我們花了一大堆錢,結果不僅沒把興趣培養起來,反而把厭惡培養起來了。
我家的熊孩子也用實際行動給我好好上了一課……
前一段時間,熊孩子學校組織朗誦大賽,老師給他們推薦了一些古詩文。因為要表演的緣故,熊孩子每天都要給我背上一段。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天天如此,最后我都能把荀子的《勸學》篇背過了。
比賽結束之后,我驚奇的發現,熊孩子喜歡上了背古文。他不僅把課本里的古詩文背誦的滾瓜爛熟,還主動在課外書中找古詩來背。
我非常驚訝的問他,“為什么要背古詩呢?”
熊孩子回答:“我就是覺得很好玩。”
我如獲至寶,心想:“這個興趣一定要好好培養培養!”
我連忙精心準備了一些朗朗上口的古詩文,從《長恨歌》《琵琶行》到《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打印裝訂忙的不亦樂乎。
我準備好之后,興高采烈的拿回家,熊孩子念了沒兩天就扔在一旁。
我以為是我選的內容不適合,連忙去問熊孩子怎么回事。熊孩子回答的干凈利落:“現在覺得不好玩了。”
我的熱臉又一次貼了個冷屁股……
生氣之余,我也反思了一下。對于熊孩子的興趣,我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
他開始覺得好玩,過兩天不想玩了。這難道不是一件最平常的事情么?
如果他是玩玩具、玩游戲,我會因為他不玩了生氣么?
何況原本他不會背誦這些古詩,我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對。現在他會背了,我反而還不高興。想想自己也真可笑……
我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實際上我們經常一天都不愿意多等。
看到孩子一點興趣、愛好,我們就會揠苗助長的幫助與輔導。最終的結果不僅差強人意,還會讓孩子喪失了對一切的興趣。
孩子會覺得,只要他對什么有興趣,就意味著撲面而來的特長班培養、興趣班上課……
現在如果你問中學生,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是什么?普遍會有兩種回答:“睡覺和打游戲。”因為睡覺沒法報興趣班,游戲家長不會報興趣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我們要給老師一些時間、一點空間……讓他在孩子的世界里播下種子,或許有一天就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別讓興趣班扼殺了孩子的興趣!
PS:
興趣和天賦是兩回事,有天賦要堅持,有興趣要等待。興趣是打開天賦之門的鑰匙,但并非每把鑰匙都能打開這扇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