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背后真的有高人嗎?
文|齊國有個人
最近,金域醫學以及背后的資本被扒的體無完膚,讓核酸檢測市場亂像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
近日,網絡大V燕梳樓出了一篇文章,題目十分吸晴:上海背后有高人!
大體梳理一下,大致觀點有4:
①直到金域醫學事件出現,我才喉嚨一緊,原來每次大白給我捅嗓子眼后都是交給第三方檢測的呀。
②核酸檢測的盡頭不是陰陽,而是利潤?
我查了一下金域醫學這兩年的利潤率,更是大吃一驚。公開數據顯示:
2019年4億,2020年16億,2021年前三季度20億,幾乎以每年4倍的增長率在暴增,檢測樣本數直接躍居全球第一!
這樣的暴利就等于是搶錢啊,問題是,搶的還都是咱們醫?;鸪氐腻X。
③我本來以為金域醫學已經夠發國難財了,從價挌上來看:今天無意中在淘寶輸入核酸檢測,從跳出來的一排價格中,有幾十的,一百多兩百多的,還有1000多的。
從檢測機構上來看:這樣的檢測機構全國有多少呢?
我又查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僅去年5月14日公布的第一批全國核酸檢測機構查詢就高達921家,預計現在至少1000家以上。
好家伙,一個疫情,妥妥弄出個產業鏈。
魔鬼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打著拯救你的名義,以天使的面目出現。核酸檢測的隊不該由金錢的手來安排!
④想賺上海人核酸錢?門都沒有!疫情防控最重要的不是控,而是精準!
作為國際一流超大城市,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設已經實現了云、AI、5G等先進技術的融合應用,600多萬輛動車、480萬棟建筑物、4.75萬幢高層建筑全部納入了數字化細小單元治理。
正是基于這樣的底氣,才有了20平米高風險地區劃分的硬氣。
上海一次又一次優異的表現,再一次驗證了一句江湖傳言:
你永遠可以相信上海。
穩住民心就是穩住經濟,穩住經濟就是穩住一個城市的正常運轉秩序。
從這一點上來說,上海有“防管治引”堪稱出神入化。
既能干又能說,哪個城市能比得?
所以說,除了張文宏之外,
上海背后還有高人吶!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還有人以打油詩配合為證:
《有感上海精度》
滬上出了張文宏
精度防疫不落空
奶茶店內生變故
有的放矢精準控
隔壁門面照開張
護民便民暖心腸
黃浦江岸波浪涌
抗疫民生求雙贏
某陽遇襲奧密戎
如臨大敵忙封城
閉村堵路鎖民居
感天動地驚魂曲
雞飛狗跳且不論
勞民傷財實足惜
亡羊補牢猶未遲
申滬之石可攻玉
縱觀網上評論,還有人提出解決辦法:核酸檢測是一個系列鏈條,
鏈條的某一環節作假,都會帶來巨大經濟利益,
而當利益大到一定程度時,便有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韙,鋌而走險!
在市場法則盛行的當下,如此敢鉆空子的人,毫無疑問是存在的。
怎么辦,檢測機構由誰檢測呢?
一個簡單而有效的辦法就是,
由衛健委組織調查團,不定期地對檢測機構進行突擊抽檢,
一旦發現弄虛作假,
堅決嚴懲不貸,
直至法律論處!
那么問題來了,
第一,上海背后有什么高人嗎?
其實,我不贊成這個觀點,當然,并不否認上海疫情防范應對有獨到之處。
我覺得有個網友的留言,倒有一定道理:
上海只有實實在在的做事。 盡可能少的扯皮,從市、區、街道、公安、衛生、消防、所有單位都會為了某一個事情協調聯動,同時使力。而不是互相推諉、扯皮。 不能說絕對沒有,但是絕沒有在公眾中露過。 技術手段都是細枝末節,最關鍵的還是官員之間、部門之間的聯動和協調,預防和快反。
第二,交給第三方進行核酸檢測到底違不違規?
應該是誰來組織主導疫情防范應對呢?
到底又是哪個單位來具體負責呢?
我覺得,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和要害。
要回答這一系列問題,其中最關鍵的恐怕還是當前突發事件的應急體制機制問題。
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應對處置,總的原則是政府主導,部門負責。
然而,憑心而論,應急體制改革之后到現在,國內還沒有一個法律或法規性文件,來界定這個問題。
從專業角度來說,這里只想說一句話:
期待《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早日修改出臺,
因為,這是一個最緊迫的現實問題。也是解決問題的根夲所在。
明白人不用細講,時間關系,就此打住。
話說回來,金域集團張某東情況到底如何,
他是怎么“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實施其“嚴重的危險行為”的,
相信不用多久,便有詳細結果。
至于有人查資料后發現,
金域集團學術委員會由某著名院士領銜,
金域集團由某想集團旗下的某企業投資,
這兩條新聞,雖然確有其事,
但我以為,不宜作過度解讀。
畢竟,金域是金域,他們是他們。
該負多大責任,且聽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