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除了瓜子、干果、餅干,必不可少的還有各式各樣的糖果。
雖然比不上餅干的香酥,也沒有堅果們的耐打發時間,但從一堆五顏六色的糖果盒中選擇一顆,輕輕剝開糖衣放入口中,甜津津的味道就是不可替代的濃郁春節氣息。
1.巧克力系列:
小時候巧克力還是昂貴的奢侈零食,超市里動輒三四十元錢一斤。每年春節辦年貨時總期盼著爸媽能稱上一斤半斤巧克力,過年出門也好在小伙伴面前炫耀。如今長大了巧克力也成為了一種平常的零食。
印象中最喜歡的就是金幣形狀的,又喜慶又好玩。家長們也喜歡往小朋友們兜里放幾顆“金幣”。
還有經典的徐福記酒心巧克力。每次輕輕咬個小口,把里面的酒心一下喝完,最后再吃掉巧克力外殼,這才是吃酒心巧克力的正確方式。
只是不能吃多,家長們恐嚇說這個會吃醉人。雖然現在有很多進口的高端巧克力,卻還是鐘愛這種最原始的類型。
2.奶糖系列:
大白兔奶糖大家肯定不陌生,從小陪伴我們長大。大白兔入口有點硬,我一般喜歡先把糖含著,含軟了再嚼。
大白兔奶糖里面那層白色透明的米紙也是我們一代人特有的回憶。
還有花生牛軋糖,雖然很容易黏牙,但醇厚的奶香味搭配上大粒的花生果仁,讓它榮升為小孩子最喜愛的糖果top2。
我近幾年也有買過臺灣的牛軋糖回家當年貨,價格相差好幾番。卻總感覺比不上以前的花生牛軋糖好吃,或許是小時候的味道太深刻。
3.酥糖系列:
爺爺奶奶們最喜歡的糖,酥糖以其滿口生香、細膩松爽的特點深受老年人的歡迎。酥糖口感偏硬,咬一口,糖立刻在口中碎開,有濃濃的麻醬味道,外面包裹的應該是糖皮,外面甜里面酥,吃起來很過癮!
早期的酥糖大多是大蝦酥,后來則更多見到的是徐福記各式口味的酥糖。
4.硬糖系列:
中國糖果業中最古老的品種,還記得逢年過節親戚來往必帶的利是糖、水果糖。這種糖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耐吃,一顆可以吃好久。
一般果盤里好吃的奶糖、夾心糖都是先吃完,到初七八了,果盤中剩下的硬糖才被寵幸。
如今已經很少見水果糖了,更多的是阿爾卑斯硬糖,五顏六色也挺好看。
5.軟糖系列:
散裝的軟糖才是過年的王道啊,五彩繽紛、口味眾多、形狀各異,也是小孩子的最愛。
橘子軟糖,做成橘子瓣的形狀,橘紅色,外面包裹著砂糖粒。吃到嘴里剛開始很甜,慢慢的就變成酸甜。
喜歡吃瑞士糖,一個個小方塊,不同口味的糖果采用不同顏色的糖紙包裝,五顏六色的很吸引人。小時候喜歡疊在一起,抽中哪顆就吃哪顆。每次吃完的糖紙還要收集起來折紙鶴,好傻好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