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9日? 星期四
今天綜合學科組組織了校本課程“學科大講堂的開發(fā)與運用”新課例研討,由信息教師秦小平、科學教師龍嘉惠兩位老師給我們開出“大講堂”新課例。
每一個講堂的構建對主講者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zhàn),因為主題、素材都需要從“零”開始,有時候主題容易定,但是真正要形成一個完整的講堂往往會碰到各種難題,所以就會出現科學組龍老師的主題一改再改的現象。變更最重要的原因一定想要找到最契合孩子的,或者具有現實意義的,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在不斷尋找自己認為比較擅長、能夠駕馭的主題。這就是老師們學習、建構、再學習、再建構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講堂課程的開發(fā)首先就是通過教師的自主學習、不斷思考、不斷提升自己的過程。兩個老師能夠給孩子們開出孩子們喜愛的講堂,特別了不起。
秦小平老師講堂的主題是《擁抱AI,智享生活》,秦老師很有專業(yè)追求,每一次課例的創(chuàng)生都有自己獨到的設計,上期他開出的“學科中的黨史”之《復興路上跟黨走——中國鐵路發(fā)展史》,他從綠皮火車到講道磁懸浮列車的發(fā)展,搜集了大量資源,通過一系列科技創(chuàng)新和鐵路建設的生動案例讓學生真實感受到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下,中國的鐵路發(fā)展取得的巨大歷史成就。秦老師是一個特別善于學習、善于研究的老師,作為信息教師他不斷跟進時代的腳步,今天大講堂內容就通過自己系統的梳理有關“AI”知識傳遞給學生。但是面對“AI”海量的信息,選取哪些內容呢,所以取舍很重要。秦老師的主題是《擁抱AI,智享生活》,第一個關鍵詞是擁抱,擁抱的前提是了解、認識,對它有興趣,那么在選材上就要基于這幾點:什么是“AI”,生活中它給我們帶來哪些方便,你對它有什么了解,比如說“小愛”,我們和它互動就會幫助我們導航,給我們找到想要點的歌曲;家庭的智能電飯煲,可以提前預約,回家就可以有熱飯熱菜吃了。現在這些智能家用電器已經走入了平常百姓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擁抱“AI”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日常。在此基礎上老師再補充還有哪些高科技的AI技術,將“圖靈”和“人機大戰(zhàn)”選擇性的進行介紹,體會高科技“AI”技術的精妙,同時梳理人工智能的四個概念: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數據挖掘,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概念,還可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闡述它的工作原理,讓學生體會“AI”的科技含量。
第二個關鍵詞是“智享生活”。人們研究的所有高科技都是為人服務的人,“智享生活”,“智”是關鍵,智慧的使用是關鍵。但是實際上現在人們很多人都被技術所綁架了,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工作,甚至泄露我們的隱私等等,有些學生深陷其中影響健康,現在一些初高中生甚至因為過度沉迷網絡游戲而放棄了學業(yè)。因此我們要能夠科學認識,理性的選擇讓技術真正為我們的生活服務。那么,如何智慧使用?這就是這堂課的重點,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然后老師進行梳理。比如,了解“AI”技術的發(fā)展,在各個領域中技術更新,科學選擇;學會自我管理,絕不過度沉迷;學習一些常用的“AI”技術,比如照片的制作和處理,平面設計的軟件使用,家庭視頻的遠程控制等等為自己的學習、生活服,......
當然,教育需要指向未來,除了“智享”,更需要引導孩子們“智創(chuàng)”。通過“圖靈與人工智能”視頻的了解,看到英國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了研究,在軍事領域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美國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在這各領域我們國家還需要積極趕超,未來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是科技競爭,“AI”技術是科技的核心技術,國家需要有自己的優(yōu)勢領域,才能在科技發(fā)展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我們需要去學習、了解,將來去創(chuàng)新與研究并有所突破。這樣的一堂課才會對學生有長遠的影響,也就達到了大講堂的初衷——開窗和點燈。
第二個講堂《美好生活從健齒開始》就是生活化的點燈和開窗。這個講堂內容完整,在評課中大家都提到講堂互動性強,利用投屏技術進行現場演示直觀,學生學有所獲。我談一點思考,大講堂就是要從學生已有的認知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參與。
1.導入環(huán)節(jié),老師開講首先就向學生介紹牙齒,人一生的牙齒有兩副,9月20日是護牙日等等,這些內容完全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充分肯定他們的認知和了解,然后教師進行梳理更為強化。牙齒主要有三種共功能。:咀嚼、發(fā)音、美觀。人吃東西,享受美味,牙齒將食物咬碎,促進消化,能夠有效進入人的消化系統,完成人對身體所有的營養(yǎng)供給需求,可見牙齒對人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如果患上口腔疾病,還會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降低生活質量;有一口美麗潔白的牙齒能夠增強人的自信和魅力;牙齒還有輔助發(fā)音的功能,特別是前門牙,對于兒童學習準確的發(fā)音,清晰發(fā)音、咬字都是極為重要,如果牙齒有缺陷,容易造成口齒不清。
2.在辨析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牙齒是否咬合正常,老師要求學生互動觀察,這是直觀的體驗,但是老師卻沒有讓學生反饋,自己一句話就總結了:我發(fā)現你們大部分都不正常。沒有給學生交流發(fā)言的機會,走過場。
3.體驗總結環(huán)節(jié),比如進行現場模擬刷牙,就可以讓學生先談已有經驗,再通過現場一系列的嘗試體驗,讓她們了解方法,再進行實踐操作。最后總結刷牙要點、不健康的用牙習慣都是教師呈現出來的,這些內容都可以讓學生總結,在此基礎上,老師再做梳理和總結。從學生中來,再到學生中去,讓學生感受到不是老師在牽著鼻子走,而是通過大家一同討論獲得的認知。如果每個人都能能夠帶上一個牙刷,進行現場的互動體驗效果更好。
課后有二十幾個學生主動留下來接受采訪,孩子從不同的角度談了自己的收獲——
“以前沒有意識到牙齒這樣重要,經常不刷牙,以后一會改變,堅持刷牙。”
“喜歡吃垃圾食品,學了這一課,我以后一定要控制。”
“以前不了解還有“洗牙”這樣的方式可以保護牙齒,以后可以去試一試。”
“自己有點懶,每一次刷牙時間很短,有時候十幾秒就完了,今天了解了原來3分鐘才能達到刷牙的效果。”
“曾經用牙齒開過瓶蓋,今天知道了這樣對牙齒傷害很大。”
“以前能夠堅持刷牙,但今天了解了自己刷牙的姿勢不對,所以出現了齲齒。”
......
孩子們都是從自身的認知出發(fā),讓我們真切感受到這節(jié)課他們的收獲。?
“大講堂”沒有考核,那么教師如何了解學生學到了什么,收獲了什么,有什么建議呢,可以通過課后及時的交流獲得,我們定位講堂30到35分鐘,其中留下的幾分鐘時間就是讓老師梳理內容、與學生互動交流,獲得學習反饋,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另外,還可以下發(fā)學習反饋表,讓學生填寫上交,老師再進行閱讀整合。
今天的兩個講堂,都與“生活”有關,健康牙齒是日常生活,走進AI是科技生活,不論是日常生活還是科技生活,都需要我們“智享生活”,了解、掌握正確的方法。本學期“陽光管理輪訓”正在共讀劉鐵芳教授的《以教學打開生命——個體成人的教學哲學闡釋》,書中有這樣一段闡述:“真正的教師乃是橋,優(yōu)良的教育乃是“過河拆橋”的過程……高明的教師把學生引向光亮之路,教育如果沒有喚起個體對更高事物的欲求,則意味著教育活動始終局限在師生之間,教育不過是作為實體的師生之間圍繞知識展開的互動而已。”好的教師是一座橋,好的教育就是“過河拆橋”,好的教育達成的特征就是老師的橋拆了,學生可以憑借你的指引尋找到他的方法、方向。孩子們學習了《美好生活從健齒開始》一課之后,就知道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牙齒,明了原因、方法、策略,從而在日常的生活中自我管理、自我踐行,逐步養(yǎng)成一生的好習慣;《擁抱AI,智享生活》讓孩子們深刻感受科技的力量,了解科技對于生活以及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從而樹立進一步了解、學習與追求的方向。
我們今天聚焦研討課例,可能在具體的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對完美教學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今天兩位老師聽了老師們意見、建議之后,還可以在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給孩子們進行補充和完善,在下一個班的教學中有更加完美的教學。感謝兩位講堂的堂主的用心準備,感謝她們不辭辛苦給我們帶來研討課例,感謝學科組給予她們的在備課、試課過程中的幫助和支持。謝謝今天的主持人金強老師,現場主持、臨時調控采訪,反饋梳理語言準確、點評引導具有針對性。和孩子們一起成長,就體現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研討、一次又一次完善的過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