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奈良旅行的人一般都不會錯過東大寺,因為它是奈良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又在奈良公園內,屬于熱門景點。
大家可能不知道,東大寺也是鑒真法師初到日本的辦公地。鑒真東渡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當年的日本為何要費盡周章到大唐請個高僧到日本弘揚佛法呢?
佛教最初是民間自發傳到日本的,所以傳到日本的佛教只有各種理論和修行方法,卻沒有配套的完整戒律。佛教在日本自我發展了200年后,由于缺乏戒律,當時的日本人基本上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當和尚。許多人還發現出家當和尚是有利可圖的,不僅不用服役、交稅,還可以撈取各種好處,導致大量閑雜人等都混進了佛教界,引發了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甚至威脅到皇權。日本皇家對佛教非常推崇,迫切需要一位懂戒律的高僧來日本傳授“真正的佛教”,整頓日本佛教,挽救日本的社會和經濟穩定。于是在派第9次遣唐使團前往中國時,日本朝廷委托榮睿、普照二人聘請唐國律學高僧。榮睿、普照到了大唐后折騰了好久找到了揚州的大明寺,邀請大明寺主持鑒真東渡。鑒真應允,弟子祥彥、思托、道航、如海等21人愿隨同前往,遂作東渡準備。未曾想這一渡就是12年。
歷盡艱難險阻,初到日本的鑒真和尚在東大寺中起壇,為圣武、光明皇太后以及孝謙之下皇族和僧侶約500人授戒。之后,鑒真被封為“大僧都”,統領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規的戒律制度。后來,天皇賜鑒真故親王府建唐招提寺,鑒真和尚才離開東大寺。
不過今天東大寺的大佛和佛殿,早已不是鑒真和尚當年“辦公”時的模樣,它們多次毀于兵火,又多次重修。公元1709年,大佛殿再次被修復,規模縮小為最初的三分之二。即使如此,這座巨大建筑的尺寸仍然非同小可:長57.01米,寬50.48米,高48.74米,是全世界最大的單體木結構建筑。本系列短文的頭一篇里提到的方廣寺的大佛殿就是按照東大寺佛殿的樣子建造的。方廣寺的佛殿早已被毀,但從其巨大的基石可以想見當初的規模。
殿內大佛像為銅鑄,高度約為15米,基壇的周長70米,重250噸,是現今日本最大銅像。佛像屢毀屢建,現在的大佛像,頭部為江戶時期,身體部分大部為鐮倉時期修補,臺座,右腹,兩腕開始下垂的衣袖,腿部等一部分是奈良時代就一直保留下來的。
站在佛像下面,你會覺得自己很渺小。為了讓拜佛人更為直觀的感受到佛像之大,在大殿中有一根粗大的支柱,下面有一個洞37cm*37cm的洞,這和大佛的鼻孔一樣大。關于這個柱洞還有很多說法,一說是佛殿的東北角有個叫鬼門的地方,在柱子挖個洞可以讓邪氣有出處;還有一說是從柱子洞里鉆過,可以百病消除,保平安。因此這柱子洞前總是排滿了人。37cm*37cm的洞現在只有身材嬌小的人才能鉆得過去。如果挑戰失敗被卡在洞里,可以求救,寺院的僧人會來幫助你,當然罪還是要你自己受的。
另外,大概是因為佛殿過于龐大,很難找到整根高度和粗度合適的木材作為支撐柱,佛殿內有許多柱子是由細一點的柱子拼合在一起,以便達到一定直徑來支撐巨大的屋頂。
奈良公園是鹿的歡樂場,鹿們行動自由,東大寺門口也不例外。買點鹿食喂鹿是孩子們最高興的事。不過也要當心,吃了不滿意,還會追著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