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叫丁的廚師,為魏國梁惠王解牛。他手觸、肩倚、足踩、膝抵,去感受牛的各種結構,好像直觀地看到了牛的骨骼、血脈、肌理似的,然后開始揮刀,揮刀竟然還有風聲,甚至這個聲音還越來越大,好像沒被血肉骨骼阻隔,其聲音合乎音律,動作之優美,像最好的《桑林》之舞(類似于天鵝湖等級),聲音又“乃中《經首》之會”(類似于你最喜歡的交響樂等級),無不綻放著藝術的光芒,旁邊看著充滿快感。牛沒感到太大的痛苦,就成了一塊塊牛肉。梁惠王禁不住贊嘆:“帥呀!一個人的技術可以到達這種境界嗎?”
庖丁說自己喜歡的其實是道,通過技術提高的途徑進入道的境界。然后庖丁跟梁惠王闡述了解牛技藝的進步過程,梁惠王聽了,很有靈感,說:好??!聽了庖丁一番言語,得到了養生之道!”
這個故事是《莊子養生主》篇的重要象征物,揭示了《養生主》篇的主軸:因循原則。順應自然之理做事,就可以滋養到生命,回應首篇 “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督在這里不是僅僅理解成督脈,而是理解成底層邏輯,理解成大道。時間季節,萬物生長,都是因天之序,而人的生命質量,也屬同樣的道理。
如若停留在上面的話,也只是感到有些縹緲的哲學味道,但道家總喜歡把神秘高深拉低到普通的事情中來理解。
對應生活中而言,實際因循原則無處不在。比如公司因為某些原因雇傭到了一個不大合乎職位要求的人,希望他趕快提升自己,跟他講很多愿景,跟他做職業規劃激勵,這很累的,很費“庖丁”的刀,倒不如直接選擇雇傭一個合適的人省力。
又比如女人老是抱怨男人對自己不好,不如直接把他從生命中開除掉,反而是對兩人來說痛苦最小的方式。好的感知力就是良知,良知是和承認事實的能力是成正比的,道家是講道理的家,對于承認事實這塊一直是基本中的基本。
我們分析剛才說的抱怨者,她得承認兩個事實:
1、他對我不好,欺負我
2、他并不是通過勸導就能改的。
那么這兩個事實承認了之后,第三個事實就來了:
3、他可以從我的人生中消失了。
不然,一個爛蘋果放在那里干什么?說起來比較冷血,但承認事實是需要一點狠勁,一點俠氣的。淑女從來不抱怨,被欺負得不能忍受的時候,她知道出左勾拳。這樣的人生就省力多了??!當然,對于一個男人也是同樣的道理。
因循原則還意味著,等待好的時機出手,既不費力效果還好。這在股市上也很有用,好的操盤手總是有足夠的耐心找到好的出手機會。比如巴菲特經常說他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他知道該什么時候出手,可以輕易打出“全壘打”。
看到微信視頻上一個節目,老外主持在解答年輕女孩要不要答應男孩發生關系的邀請的問題,他們認識其實沒多久,我一下子想到了因循原則。如果不按因循原則自然地發展和推進,男方只想早點占有女方的身體,只憑荷爾蒙的沖動,過早的發生關系和過早地同居,他們其實會錯過人生最大的禮物,錯過兩人自然柔情的相處過程,會錯過分泌更多的內啡肽,也錯過了品嘗愛情層層發酵的甜蜜。
說到底,《養生主》是教會我們:如何對你的生命付起責任扎扎實實地去愛,通過承認事實,選擇滋養自己的,放生掉耗損自己的。實踐因循原則,哪怕是“列子喂豬”這等平凡的事,或者“庖丁解?!边@等以藝進道的事,不斷提高自己的心境,讓這趟地球之旅去長養我們生命的主人——我們的靈魂,這就是《養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