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過后,天氣漸涼。夜幕降臨以后的颯爽輕風,已讓人開始忘卻了夏的燥熱。在微微涼風中,最近又下了一場雨,飄飄灑灑持續了好幾天,徹底結束了夏日驕陽似火的炙烤。
人說秋雨綿綿,如絲如娟,如煙如霧,極易引人沉思。自然界里一種物質(水)的循環,讓我想起了南宋詞人蔣捷的一首《聽雨》詞,為作者自己一生的觀感寫照。整首詞以聽雨為線索,作者用寥寥幾筆,寫出了對人生、對歲月流逝不同尋常的感悟。
虞美人·聽雨
【宋】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歷代文人筆下的綿綿細雨,總是與“愁思”難分難解。
在蔣捷的這首詞里,同是“聽雨”,卻因時間、地點與環境的不同而有著迥然各異的感受。他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出發,跳躍時空,依次推出了三幅畫面,將不同時期的“聽雨人”在環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發生的巨大變化滲透于雨水之中,可謂言簡意賅、短小精干;一生的悲歡離合,都在雨聲中體現,三個時期,三種心境,讀來也使人凄然。
三個時期,即三幅人生畫卷。其中有追歡逐樂、陶醉享受的歌樓“夜雨圖”,又有凄風苦雨、天涯羈旅的“江舟秋雨圖”,還有孤獨枯寂、處境蕭索凄涼的“僧廬聽雨圖”。三幅畫卷組成了少年風流、壯年飄零、晚年孤寂的特定人生長卷,從而透現了社會從相對安定到動蕩離亂及劫后荒涼的演變過程。
而在這三幅人生畫卷中又蘊含著三種境界,即人生三個階段的心態,在表現過程中也是逐漸濃化。
少年聽雨時是在歌樓,寫盡了溫馨、歡怡與纏綿的場景,是一段無憂無慮的時光。其中的一個“昏”字,在朦朧色彩中未有暗淡昏沉的氣氛,倒是顯得紅燭高燒、羅帳春暖,實在甜蜜之極。
壯年聽雨時是在客舟上,用江闊、云低、斷雁(即落單的孤雁)、西風四個意象渲染氣氛,強調著在風雨飄搖中奔波流浪的悲涼心境。
而今聽雨則是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是一幅顯示他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少年的歡樂與壯年的懷愁已隨風吹雨打去,此時此地再聽到這點點滴滴的雨聲,已木然無動于衷了。“悲歡離合總無情”,是追撫一生經歷得出的結論,蘊含著無限感傷、不盡悲慨。
這簡短的三幅畫卷既獨自成影,又前后銜接、相互映照,藝術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歷程和由喜到愁的情感變化。其中,既有個性烙印,又有時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風流、壯年飄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見一個歷史時代由興到衰、由衰到亡的嬗變軌跡。這正是此詞的深刻與獨到之處,由己及人、再由人及社會。
除了畫面上的層次清晰,作者在這首詞的寫作結構安排上也是脈絡分明。
詞分上下兩闕,上闕寫少與壯的生涯,純以意象,不著議論;下闕單寫“而今聽雨”,夾敘夾議。
尤其是而今聽雨,是在勉強棲身的僧廬下,詞人已是滿頭“星星之鬢”,表明其年歲已高,同時這也是一個滿懷愁苦的年紀。
因此,在下闋的“僧廬聽雨”敘事部分完了之后,緊接著一句“悲歡離合總無情”,是議論,也是對自己人生經歷的體會與總結。詞人感覺悲歡離合在同一時間涌上了心頭,猶如五味雜陳,因此不禁發出了對人生道路曲折坎坷的惆悵感嘆——“總無情”。
在慨嘆完之后,卻也只能無可奈何——“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最后一句仿佛是意味極深的內心獨白:算了,既然命運無情,那就聽著一夜的雨滴到天明吧?;叵肷倌陼r以歡愉心情聽雨,壯年時以慨然心情聽雨,而今已沒心思聽雨了,也不想再聽了。
少年聽雨,是賞心樂事;壯年聽雨,已開始莫名感傷;而今聽雨,只有愁苦滿懷。
“而今”的悲傷程度更甚,光是聽到雨聲淅瀝,就更增愁思。
“一任”實是無法聽任,難以舍懷的意思。盡管看似已大徹大悟、超然出世了,但事實上詞人依然解脫不了對世事難忘、國事難忘、家事難忘的愁懷,折射出一種無可奈何的心緒。
表面上,詞人似乎已心如止水,波瀾不起,但“徹夜”聽雨這件事本身,就表明他并沒有真正進入超脫塵世的徹悟之境,只不過是在飽經了憂患之后,具有了“欲說還休”的情感調節與心理控制能力。
總的來說,這首《聽雨》詞是宋詞中運用時空表現這一藝術手法高度簡練而又概括著人生道理哲思的名篇之一。詞人蔣捷為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進士,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為“宋末四大家”。南宋覆亡(1279年)后,蔣捷不仕,深懷亡國之痛,隱居太湖竹山,抱節以終,世稱“竹山先生”。
蔣捷詞作大多悲慨清峻,音律諧暢,詞語尖刻新穎,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詞風則多樣,但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其是在他一些造語奇巧的作品中表達的更為突出。他的詞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獨標一格。
此詞為作者一生經歷的觀感寫照,僅寥寥數語卻內容包涵廣闊,感情蘊藏極深。尤其是結尾兩句:“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更是越過了時移世異這一主線,展現了一個新的情感高度——超脫、舍懷。單是“一任”兩個字就精煉地表達了聽雨人的那種心情,似有豁達,也透露著無奈,在冷峻和決絕中透出深化的痛苦。整首詞可謂字字千鈞。
個人覺得這首詞最大的特點,還是練字精深、調音諧暢、流動自然,而且遣詞造句多有創新,表詞達意更是洗煉縝密,僅短短數十字就抒發的有關人生、家國、山河的情懷,讓人讀了感覺“固不易到,也不愿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