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從誕生、發展、成熟到持續發展的增長過程,猶如時而波濤洶涌時而暗流涌動的海面上籠罩著一片朦朦朧朧的迷霧。在這個過程中全體船員需要不斷提升航行中方方面面的技能,達到嫻熟,才能最終破開迷霧,望見彼岸。
01 什么是增長黑客
閱讀了作者的工作經歷和實戰體悟后,我感覺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
“增長黑客”一詞大概產生于2010年,是指通過改變用戶行為,推動某個業務指標增長的人。
它需要具備以下的技能金字塔:
簡單來說,
基礎層包括了增長的基礎理論(比如下文會提到的“海盜指標”、“北極星指標”、“增長模型”、“aha時刻”……)和數據分析能力;
專長層可具體參考下文中“三個派系”各自的特長;
渠道層包含了做增長時對所能利用到的渠道的具體實戰經驗(包括獲客渠道、留存渠道、傳統渠道)。
如今市場上增長黑客的背景主要分為三個派系:
02 尋找北極星指標
北極星指標是做增長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它指引著全公司的人向同一個方向邁進,其重要性在此不贅述,下面只重點記錄如何找到北極星指標。你需要把腦子里的指標寫下來,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你的產品的核心價值是什么?這個指標可以讓你知道你的用戶體驗到了這種核心價值嗎?
這個指標能反映用戶的活躍程度嗎?
如果這個指標變好了,是否能說明整個公司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這個指標是否便于團隊溝通交流?
這個指標是否是先導指標?
這個指標是否是一個可操作的指標?
感悟
這些問題從不同角度糾正或精細化這個指標,讓其逐漸趨于合理可操作。其中我們可以發現“活躍用戶”的重要性,以及做產品前繞不過的靈魂拷問——你的產品的核心價值是什么?
在此我聯想到一個現象:似乎國外的應用在抓核心價值方面更加精準,大多數國外應用會緊緊抓住某個“點”,而國內則經常從“點”發展到“線”或者“面”,甚至一上來就是“線”或者“面”(這種產品往往就搞不清楚自己的核心價值了)你們覺得是為什么呢?
另外,如果說核心價值是1,增長策略是后面的0,我們常常會下意識覺得1比0重要(類比身體是1,其他是0的模型)然而如今一款產品能否成功越來越少依靠讓人耳目一新的功能,而越來越依靠成功的增長策略。
03 構建增長模型
構建增長模型是為了對增長“有法可施”,因為增長涉及的因素太多了,最理想的情況是可以尋找到一個所有變量都科學可操作的公式,讓我們把這風箏線緊緊拽在手里。
構建增長模型需要分群組來看,書中舉的例子是“總活躍用戶數=新增活躍用戶數+已有活躍用戶數”。然后按照用戶旅程一步步地拆分大指標,成為小指標,直到所有小指標盡量都是你熟悉的、可控的模樣~
感悟
我個人很喜歡這個拆分過程——把大命題通過用戶體驗步驟一步步拆分成小命題的過程,很有邏輯,也很有成就感。定性的增長模型并沒有那么“可怕”,反而是我們的有力抓手,讓我們在增長的航行中擁有漂亮的掌舵能力,克服各種因素朝著北極星的方向駛去。
04 海盜指標和用戶決策心理地圖
海盜指標實際上就是我們熟悉的用戶生命周期中的各個關鍵節點——
而用戶決策心理地圖則在此基礎上,豐富了每個關鍵節點用戶的普遍心理,以及產品可以采取的針對性措施——
那接下來我們詳細看一下前三個關鍵節點,這也是書中的主要章節。
(一)用戶獲取
獲客渠道的指導標準是一道顯而易見的公式:LTV>CAC(LTV是用戶在整個生命周期里為企業創造的價值,CAC是獲客成本),btw.很多風投公司會希望創業公司的LTV/CAC>3。
獲客渠道主要分為付費渠道、有機渠道(比如搜索引擎優化、病毒傳播等,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作者叫它有機渠道……)和其他渠道(比如公關、已有平臺合作等)。
其中作者主要介紹了用戶推薦,其實說白了也是涉及到增長模型的具體應用——
通過邀請加入的新用戶數量=潛在的推薦人數量*推薦人轉化率*分支因子*被推薦人轉化率
(二) 用戶激活
文中作者特地指出了“用戶激活離不開aha時刻”,所謂的aha時刻,就是新用戶第一次認識到產品的價值,從而脫口而出“啊哈,原來這個產品可以幫我做這個啊”的那個時刻。它是清晰、具體、可衡量的,符合下面的描述:
(誰)在(多長時間內)完成(多少次)(什么行為)
這里的行為是指關鍵行為,簡單來說就是你希望用戶如何用你的產品??梢韵攘信e一些你認為的“關鍵行為”,然后通過分析與留存的相關性來篩選出當前最合適的關鍵行為。
多少次即“魔法數字”,可以通過分析其對留存率的邊際影響來選取。
多長時間是“時間窗口”,主要由產品的實際情況決定,比如首日、次日、首周。
接下來文中提到的“激活率漏斗”“激動指數”都是為了讓我們關注激活過程中的層層折損,以及如何減少折損(比如個性化推薦)。
(三)用戶留存
用戶留存和激活一樣,需要抓住關鍵行為。
其次重點提到的是用戶留存曲線和如何提升留存。
具體來說,有以下這些提留存的方法:
鼓勵用戶正確使用產品的行為。
提高用戶使用產品的頻率。
增強同一用戶使用不同產品功能的數量。
讓用戶使用多個客戶端。
我們可以想象“全方位黏住用戶”,來記住和運用這些方法。
其中作者單獨拎出了“習慣養成”的方法:
給用戶每次的行為提供一個不確定的(驚喜的)獎勵!
讓用戶在產品中投入努力,積累價值。嘿嘿,有“存貨”一般就不會逃了~
通過外在觸發(push),讓用戶形成條件反射。
打造一個閉環,讓用戶的一個行為能帶來的更多的(自身或他人的)行為。
絮絮叨叨,盡量把書中的干貨抽取出來,加以自己的感悟。希望對同行的胖友/產品增長愛好者們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