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第二章作者從“意蘊”談“班級日常生活的返璞歸真”;從“班級授課制”、“教育社會學”、“德育論”的視角分析已有的“班級”研究范式;從“學生的生活”、“班主任的職業生活”、“學校改革與發展”、“中國教育學創新”重建“班級”研究范式;從“班主任的意識”、“學生班級生活”、“涌現而出的新可能”反思“班級”的現狀。以上每一處引號的內容都蘊含著作者的一些觀點:
“班級的存在是專業分工的需要,是家長的需要,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1]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是需要教師培養的對象;德育是教育不可缺失的,甚至是首要的構成,具有重要的意義;班級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可以開發。”[2]
“本書認為,學生的生命存在與發展需要班級;尤其是相對于歐美國家學生的學校日常生活,中國學生的班級日常生活更具有典型性和世界貢獻。”[3]
? “班級就是學生的日常生活世界。由此出發,我們就可以通達本真的教育。它發生在真實的班級生活中,是一種綜合融通的教育,是與終身教育直接溝通的教育,是直接生成整體的人的教育。”[4]
? “班主任與班級的關系不是給定的,而是創生性的――班級生活在邀請著班主任的生命介入;班級也在成就著班主任生命的可能性。”[5]
? “班級生活是班主任職業生活和生命境界不可缺失的構成。班主任需要在自己的工作中,成就工作,成就學生,成就自我。”[6]
“將學校本身視為一個基于班級的有機體;學校并非最微觀的教育細胞,班級則是中國教育最微觀但也是綜合有機和動態發展的細胞。”[7]
“自然,無限豐富的可能性存在于班級日常生活之中。從學生立場出發,學生班級日常生活必須走上重建的道路。”[8]
……
? ? ? 一、自我剖析
? ? ? 在閱讀理解這一章所滲透出來的理性內涵的過程中,我不斷地自我審視,越發感覺自己的渺小。
? ? ? 1.對自己的定位屬于哪一種認識?作者給出了三種:不得不做班主任;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上;德育工作者,追求自己的工作價值實現。我分析自己應該是剛開始時屬于第一種,慢慢接觸與了解后轉為第二種,更深入探索,實踐后正在努力轉向第三種。
? ? ? ? 2.對班級建設的意識存在哪些問題?第一,偏重于管理,只注重安全,紀律,學習,很少關注學生的精神,評價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二,缺乏對學生自身發展的關注,班級生活乏味,學生的主動創造,參與意識不強。第三,班級建設中獨斷獨行,缺乏學生,家長,老師共同體的共建意識。
? ? ? 3.班級豐富的育人資源開發存在哪些問題?第一,班級的活動類型單一,不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第二,學生的人際交往沒有進入自己的教育視野。第三,在班級建設中,活動開展中,很少組織學生進行反思與評價。
? ? ? 二、自我評價
? ? ? 在閱讀思考,自我剖析中,深知這只是個新的開始,新的起步,以前工作中的積累只是一些皮毛。面對班級日常生活建設意識淺薄的我,需要更廣闊的深入;面對知識欠缺的我,需要更專業的理論閱讀;面對學生的發展教育關注不夠的我,需要更多的投入,精心策劃完善每一次教育活動,反思評價活動的意義與價值;面對專業成長緩慢的我,需要更長程的努力;面對不善于與家長合作的我,需要更快的轉換角色,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尊重與理解再加真誠的指導。
? ? “學然后知不足”,我要在自我反省,自我批評中前進。把所學付諸于行動,在行動中彌補不足。
? ? ? 三、自我修正
? ? ? 在閱讀中進行自我剖析與評價后,再回顧這一年來向各位專家與老師們的學習收獲,努力尋求著自我修正的方式與方法。
? ? ? 1.“返璞歸真”走進我的教育視野
? “返璞歸真”指去掉外飾,還其本質。比喻回復原來的自然狀態。作者第二章開頭就引用了《學會生存》這本書的兩段話,意在向我們滲透人類學習離不開日常生活,要回歸教育的本真。所以我嘗試改變,帶著孩子們走進大自然,走進身邊的日常生活,結合鄉村的特點,和孩子們一起種植,一起欣賞雪景,一起觀察蚯蚓,由于孩子們剛剛一年級,所以學習用繪畫,拼音加漢字的方式做觀察記錄,并努力把各科的教學融入生活,在生活中為孩子創造學習機會。
? ? ? 2.“學生發展”明確我的教育方向
? ? ? 通過閱讀,我對“學生發展”有了新的認識。它不單單指知識的積累,能力的發展,還有個體的生命意義體驗與價值創生,是一種綜合素質的發展。并且這種發展都可以通過學生的班級日常生活得以實現。因此在班級日常生活中,我不再只是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放,而有意識地開展各類游戲活動,觀察活動,分享活動……活動中孩子能得到哪些發展?他們的個體情感體驗如何?又創生出哪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活動?活動的前期準備與后期評價反思也引起了我的重視,不再只是為了活動而活動。如為了讓孩子們發現身邊大自然中的美,激起熱愛大自然之情。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制作簡單的葉子書簽。活動前讓孩子觀看樹葉粘貼畫的圖片,與孩子商討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要做的準備。活動后讓孩子們總結制作的方法,評價所有的葉子作品,并反思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改進的地方。雖然孩子們的表達只是一兩句話,但他們的情感體驗是真實的。
? ? ? 3.“創新實踐”改變我的教育方式
?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于班級日常生活,無論是從研究的角度,還是建設的角度都離不開實踐的檢驗。班主任的工作實踐,學生的活動實踐,都能在積極的創新中得到更有價值的探索。課堂是孩子們學習的主陣地,而我卻帶著孩子們走出課堂,去大自然中觀察樹木,到菜園里觀察菜葉,觀察中學習識字,拼音,繪畫,觀察方法等等,孩子們喜歡用這種方式學習。這也讓我想起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帶他零年級孩子走進公園植樹,觀察各種植物與昆蟲,期間孩子們收獲著無比的快樂,積極主動探索著身邊自然世界的神奇與奧秘。
? ? ? 4.“專業閱讀”啟發我的教育智慧
? ? ? 應該說這是我閱讀的第一本很專業的書籍,也是我如此用心閱讀的第一本書。以前讀書,總是隨手摘抄幾句話,幾個詞,或整本書讀后寫上一篇讀后感。從來沒有這樣邊讀邊寫感受的情況。在讀寫中,我發現自己懂得了很多教育理論知識,專業的詞語。并在寫中嘗試著運用,嘗試著用理論闡述自己的教育行為。這種專業書籍的閱讀啟發了我的教育智慧,我將繼續努力!
[1]李家成.班級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學生發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23
[2]同上書,第28頁
[3]同上書,第30頁
[4]同上書,第37頁
[5][6]同上書,第38頁
[7]同上書,第42頁
[8]同上書,第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