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凌的本質(zhì),是氣氛,是會日益長大,吞沒一切猙獰的怪獸。”
“同儕,指的是與自己在年齡、地位、興趣等等方面相近的平輩。懼怕孤獨(dú),是同儕壓力最主要的來源之一。“
在所有的學(xué)校欺凌事件里:帶頭的人排擠別人,還有隨著大流的“她們”,跟著排擠別人。“她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霸凌別人,因為害怕成為下一個被排除的對象,害怕變成集體中的“背叛者”,所以就跟著帶頭者一起加入。
于是,很多人逃避“同儕壓力”的方法,竟然是讓另一個人變得更孤獨(dú)!他們花掉自己的善良,搶到了合群的門票。
那些參與過孤立的人們,也許是“不知者無罪”。但是,誰又能給我一個報復(fù)回去的機(jī)會?
最可怕的是,我好像永遠(yuǎn)沒有這個機(jī)會了。我只能獨(dú)自背著那段沉重且刺痛的回憶成長著,努力地洗刷掉那些折磨著我的自我懷疑與羞恥感。
但是這從來不是被欺凌者的問題,需要對學(xué)校暴力事件負(fù)責(zé)的,從來都只是那些施暴者啊。
“當(dāng)雪崩發(fā)生的時候,每片雪花都不會覺得自己有錯。”
從眾心理、同儕壓力可能深深的嵌在我們的本能里。有意或無意的參與孤立與欺凌,似乎并沒有看上去那么罪大惡極?畢竟,那些行為的背后,是人的本性。我們當(dāng)然可以用“人性使然”解釋一切,只不過:
越是擁抱人性,離“人”本身就越遠(yuǎn)。而了解“人性”,讓我了解了別人,也了解自己。雖然,我再也沒有機(jī)會與過去扯平,但這會始終警醒我,不要成為那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