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愛人是閃婚,閃到什么程度呢?
認識表白一周即確定領證,領證后也發生過一些爭吵摩擦,但都因為雙方不斷促進自己和對方心智走向成熟、學習而化解了,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巧妙化解婚姻中的小摩擦?
人生一切難題,知識給你答案。
在今天這本書里,找到了關于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
《幸福的婚姻》
作者:[美] 約翰·戈特曼 娜恩·西爾弗
譯者:龔怡屏
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法則一:完善對另一半的了解
1. 統計顯示:彼此了解的伴侶,生活中的矛盾更少。你可能會說:都結婚了,還能不了解嗎?問題就在這——很多人對伴侶的了解是停滯的,甚至結婚多年后,還停留在剛認識階段。但人是會變的,不及時更新對伴侶的了解,就容易激發矛盾。
2. 完善對彼此的了解,是一個隨時更新的長期過程。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是:每周留出一天專屬對方的時間。這一天如何度過不重要,可以出去用餐、喝咖啡,也可以是看一部電影。重點是互相交流彼此遇到的新鮮事,主動更新關于對方的信息。
法則二:培養對配偶的喜愛和贊美
3. 有矛盾很正常,但只要雙方還擁有“贊美系統”,能讓你看到對方身上喜愛、贊美甚至欽佩的地方,小矛盾一般就不會導致嚴重的后果。相識之初,我們會被對方的閃光點吸引;但時間一長,就很容易對另一半的優點習以為常,甚至視而不見。這就需要主動激活自己的贊美系統。
4. 激活“贊美系統”最好的方法,是主動回憶雙方相處中的美好。我們一般覺得想法決定行動,但很多時候,只要去做,你的想法就會逐漸改變。給你一個技巧:周一到周五,每天試著寫一個對方的優點。連續七周,夫妻雙方都寫,然后一起分享。七周后,你們的感情狀態,一定會有所改變。
法則三:保持有效溝通
5. 我們常常覺得,度假是緩解矛盾的好方法。但研究發現:和出去度假相比,有效的溝通更能增加婚姻的穩定程度,減少摩擦。什么是有效的溝通呢?最重要的標準是:對伴侶的話,進行積極的回應。比如逛超市時,妻子問“洗衣液用完了嗎”,丈夫就算不知道,最好也不要不說話,而是給出回應,比如“不知道,以防萬一我還是去拿一桶”。
6. 想要和伴侶有效溝通,一個有效的練習方法是:和另一半進行“減壓談話”,專門傾訴一天中讓你不愉快的事。將負面情緒發泄,而不是把白天的壓力帶到婚姻中。這場談話的目的就是釋放壓力,所以做你伴侶的傾聽者,比給解決方法更重要。具體的技巧就是——在提建議前,先表示理解,比如“我也這么覺得”“我完全理解你”。
法則四:敢于讓對方說了算
7. 婚姻關系中,很多矛盾和問題本身關系不大,而是雙方想爭個高下——只要另一半的想法與自己不同,不加思考就直接否認。
但很明顯:夫妻商量著做決策,比一個人獨斷效果更好。所以,要敢于讓對方說了算,特別是對于強勢的那一方。做決定前,問一句“親愛的,你認為呢”,甚至干脆說“你說了算”,都會讓雙方的關系大為改觀。
法則五:適當地處理分歧
8. 如果分歧確實存在,如何向對方提出自己的不滿呢?給你三個建議:
① 說事實,不責備,更不給對方貼標簽;
② 多說“我”,少說“你”。比如,不要說“你壓根不管孩子”,而說“我需要你幫忙”。
③ 明確提出訴求,不要讓對方猜你的心思。比如,不要說“你能不能多給孩子上點心”,而要直接說“你給孩子換個尿布吧”。
9. 如果自己的情緒瀕臨失控,最好的方法不是用理智壓,而是讓雙方“停下來”。可以主動調整談話的節奏,比如“慢點說,我沒聽明白”“讓我想想”。實在不行的話,主動去另一個房間,冷靜了再跟另一半談。
10. 最重要的一點是:主動接受對方和解的意愿。很多人抹不開面子直接認錯,但會用含蓄的行動代替,比如爭吵之后,給你削個蘋果。面對對方釋放的和解信號,就別嫌“誠意”不夠了,應該及時抓住這個機會。
法則六:學會妥協
11. 聰明的夫妻,懂得妥協。對于短期內沒法達成共識,但又不那么重要的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是暫時擱置,同時盡可能多的找到雙方的共同點。給你分享一個方法:雙方分別在紙上畫一個圈,在里面寫上自己認為必須堅持的看法,看看你們有哪些重疊的內容,然后想辦法擴大這個重疊區的范圍。
法則七:培養共同夢想,創造共同意義
12. 和諧婚姻的下限,是不同意對方的想法,但表示尊重;婚姻的最高境界,則是兩人擁有共同的夢想。共同夢想,是可以培養的。可以先從一個共同努力的目標做起,比如共同旅游、共讀一本書、一起學新的東西……你們能一起做的事情越多,彼此的聯系就越緊密,對小摩擦的免疫力也就越強。
13. 我們對于婚姻最大的誤區是:不吵架、和和美美的兩口子,才擁有幸福的婚姻。但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統計,能把話“吵開”,并且努力解決問題的兩個人,更適合當長期伴侶。感情最大的敵人不是爭吵,而是雙方失去了化解爭吵的動力。
讓我們對《幸福的婚姻》的作者約翰·戈特曼、娜恩·西爾弗,譯者劉小敏,出版方湛廬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說一聲感謝!
最后,與你分享金句:
婚姻中最大的敵人不是爭吵,而是雙方失去了化解爭吵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