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晚,《戲精的誕生》的第二季-----
不不不,《演員的誕生》的第二季《我就是演員》開播了。
開播不久,豆瓣評分就沖上了7.1,甚至比之前第一季的5.4高了近兩分。
名字的改變也意味著定位的改變。
如果說第一季重在推薦演員,讓演員在這個舞臺上出道。
那第二季則對表演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他們要帶著演技而來,其次這個表演者要對自身演技有一定的認可和自信。
有觀眾說,這檔節目越火,流量小生以后就跌的越慘,因為觀眾的審美也在慢慢提升,不是誰都能當演員的。
的確,偶像和演員從來不是一回事。你想當偶像,就把外貌言行,舞臺表現力,和粉絲打交道的能力給練好。
想當演員就先把自己的演技給練好。不然朝三暮四,不僅自己演得難受,觀眾在一旁看了也心塞。
一打開電視,里面到處是面癱,瞪眼,假笑,摳圖。
而偏偏他們還拿著天價的片酬。
1
這一季章子怡依舊穩坐c位,其余兩個導師變成了徐崢和吳秀波。
節目中還把原來的飛行導師換了,變成了每期請一位知名導演過來點評和導戲。
第一期請的就是國內知名大導陳凱歌。
以前對陳凱歌無感,但是這次上節目完全對他路轉粉呀。
專業點評,直指核心。
他的出場就像一位剛開始平平無奇的掃地僧,但是不出片刻功夫,就讓你見識到他的厲害之處。
他點評兩位青年演員胡先煦,徐嬌。
點評宋洋和杜淳。
宋洋是前面比后面好,杜淳是后面比前面好。
還說杜淳最像君王的那一刻就是說出斬立決的那一刻。
寥寥幾句話,不僅指出演員對劇本理解的問題,更讓觀眾瞬間迷糊灌頂。
哦,我說看徐嬌和胡先煦感情戲怎么那么別扭,原來他們一開始對劇本的理解就不夠透徹,也不夠相信自己的角色和劇本。
他們只是模仿,而缺少了自己對演戲的那一份理解和真實感。
而后面經過一番調教,胡先煦和徐嬌的狀態明顯放松了不少,呈現的效果也比之前好了很多。
這就是導演的價值。
好的導演能夠利用自己對戲對劇本的理解給演員進行調教,一個演員如果能夠碰到一個好導演,甚至有可能會因此改變他的一生。
2
節目中呈現爭議的分別有兩段戲。
一段是任素汐VS左小青的《1942》。
戲中講述的是饑荒年間,兩個媽媽為了活下去,一個賣了女兒,一個賣了自己。
兩個女演員都是演技派的擔當。
一個是話劇舞臺千錘百煉出來的現場型選手,一個是多年正劇慢慢磨出來的傳統型選手。
兩個人的優點都用在了舞臺上,雖然在具體的角色處理上兩個人是完全不同的,后來陳凱歌也點出來,兩個人根本是各演各的,但出來的效果又很和諧,甚至帶著兩個小演員都入戲了。
也因此這場戲也被稱為教科書般級別的表演。
雖然戲很好,但也引發了爭議。
爭議點在于,在戲中要靠情感取勝還是技巧取勝?
這又要帶出兩位導師,徐崢和吳秀波了。
徐崢和吳秀波都是知名演員,對演戲也很有自己的看法。這一次也因為任素汐和左小青的演技產生了分歧。
在戲中,左小青采用的是潤物細無聲式的表演方法,在賣孩子后不僅自己哭得肝腸寸斷,連帶著孩子也能很輕易的入戲。一聲娘叫出來,一下子攫取了大部分觀眾的心。
而任素汐的表演就更干脆利落一點。孩子餓得兩眼昏花,她“鏘”的一聲,一下子將碗打碎割腕取血給孩子喝。
這樣的現場沖擊一下子抓住觀眾的淚點。
這也是舞臺型演員的優勢,太熟悉舞臺,太知道觀眾的弱點,你想看什么,我就放大什么給你看。
我可以帶你很快入戲,也可以讓你跟著我一起感動一起哭。
也因為這樣,吳秀波認為任素汐表演不夠走心,孩子是沒有舞臺技巧的,能帶出來完全就是情感的作用,這樣的情感作用,是沒有當過母親的任素汐所不能理解的。
而徐崢則認為在舞臺上技巧也很重要,能調動觀眾的情感,本身就是最大的技巧。
這是能讓觀眾徐速入戲的法寶,這也是一個成熟的舞臺演員才能做到的。
第二段是宋洋和杜淳演的《軍師聯盟之七步詩》。
戲中講述的是杜淳飾演的曹丕和宋洋飾演的曹植相愛相殺,曹植七步成詩的歷史名典故。
這場戲反轉很多,首先是曹丕讓曹植相信他仍念及兄弟情,騙他寫悔罪書;后來曹植發現上當,兄弟互懟;最后是曹丕令曹植在七步之內做一首跟兄弟相關的詩,且不能提到兄弟二字。
這段戲的爭議點在于---曹植這個角色到底是向生還是向死?
導師吳秀波和表演者宋洋產生了不同的意見。
在戲中,宋洋一開始排戲的時候對曹植的理解是“你殺我也也行你不殺我也行?!?/p>
后來被排戲老師劉天池否決了,說這樣戲會很平。
后面宋洋采用了劉天池老師的建議,呈現在舞臺上變成了求生之作,宋洋念出最后一句的時候是跪倒在對手面前的,整個角色戲劇張力都沒有出來。
在點評的時候,吳秀波先是問了宋洋兩個問題:
一是“曹植你到底怕死還是不怕死?”
二是“煮豆燃豆萁,誰是豆,誰是萁?”
應該說問題是問到了點上,但接下來宋洋的兩個回答都被吳秀波否認了。
吳秀波認為曹植才是萁。為什么呢?因為曹植與曹丕,一個被犧牲,一個受煎熬。
雖然與我們小學課題的理解有出入,但是也不是說完全沒有道理。
甚至于他這樣一解釋陳凱歌和徐崢也站在了他這邊,認為演歷史劇首先還是要研讀經典。
而宋洋因為一開始沒有堅持自己的想法,最后只得含淚吞下苦楚。
3
不僅戲里有爭議,戲外同樣有。
節目播出后吳秀波受到了不少牽連,有的人認為吳秀波在裝逼,每個演員都有自己對于角色的理解,你怎么能說別人錯了呢?
當然事后證明吳秀波的那一大段解釋是剪輯過的,留下的僅是小部分節目組想要的內容。
回到節目本身,這樣的爭議是好還是不好?
我覺得是好的。
《我就是演員》,從第一季到第二季,其實初衷都是一樣的吧。
那就是回到演技本身。
把演員身上其他的標簽和光環都去掉,無論是老戲骨還是小鮮肉,不管成名與否,入行多久,或是能力深淺,只要你熱愛表演,尊重表演,都得拿出吃飯的看家本事來到這里切磋,挑戰。
戲比天大呀。
如果一個演員在演技之外還能堅持自己的東西,那基本上是不可能被別人所左右的。
吳秀波在節目里的言論未必都對,但不在一款演技綜藝里扮和事佬,直接說出自己的思考,是在對導師工作負責。
只有這樣的爭論越來越多,讓觀眾們在觀看中懂得如何鑒賞好的表演,中國影視才能取得更多的進步。
在節目中。
吳秀波說:“愿上蒼有好生之德,愿戲劇有悲天憫人之心?!?/p>
任素汐說:“我為什么來這兒,因為我想讓大家認識我,讓大家看看這些角色我可以演,而且可以演得很好。”
徐崢說:“現在這個市場不是以演技作為挑選的最高標準的話,很多時候好的演員就不會被發現,希望更多好演員被發現,改變娛樂市場的風向?!?/p>
我想只有表演者知道這舞臺意味著什么,都不再覺得自己是在參加一個綜藝節目,他們嚴肅并認真的做著一件一直以來正確卻總被忽略的事情的時候。
我們才能驚呼:好演員的春天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