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號,山東表示查出18名高考代考大學生,各地議論紛紛,但緊隨其后,6月17日,央視曝光河南127人規模的代考事件,舉國嘩然。組織者還表示,代考已進行多年。這一事件的曝光,可能是想表示信息的公開透明和對高考公正的捍衛態度,但不得不說,這一事件已經標志著我們開始正視教育公平的崩塌。
高考在中國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其社會效應其影響力度是舉世無雙的。高考,即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是高等院校刪選學生的主要方式。于學生而言,高考是十年寒窗苦讀的一場檢驗是步入更高空間的門檻,是莘莘學子人生中的重要節點,也是許多寒門學子躍龍門的機遇人生的轉折點。于社會而言,教育是一個地區發展的根源,只有培養出人才才能帶動這一地區的真正發展告別落后。對于國家,教育的公平,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高考能夠讓學子改變命運是社會流動平衡穩定發展的必要條件。中國這個國家,科舉制度傳承近千年,人民淳樸而且等級觀念根深蒂固,基本能夠接受存在的利益分配不公平現狀,因為他們相信靠自己的奮斗努力是可以翻身做人的,“萬卷后路在書中”,中國的教育一直是淳樸民眾神圣的支持對象,這也是為什么高考一直這么受關注一直這么受國家政府重視的一個原因,應試教育在中國有幾乎完美的土壤。
其實中國的社會問題理性看待是不容小覷的,特別是社會公平、城鄉差距問題不可忽視。據福布斯中文網報道,中國的基尼系數已經達到0.55,高于美國的0.45,這是相當嚴峻的,因為我國80年代總體水平不高,隨著改革開放少部分人的暴富加上市場經濟體制轉型建設中的不健全漏洞,使得社會貧富差距迅速擴大,而且社會呈現固化、社會流動放緩的趨勢。隨著放開戶籍人口流動的常態化,觀念的改變,大量農村人口涌向城市,還有城市改革和農村的滯后,使得城鄉差距懸殊,人才外流,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西部山區鄉村的未來就成了一個疑問!每當看到西部山區那些孩童明亮清澈的雙眸,每當看到他們慘淡的飯餐,每當得知他們學習之余還要幫家里干農活做飯放??巢瘢幻庑乃???催^幾期《變形記》,感慨萬千,他們的對比,讓我們感動之余,不免深思,寒門學子的未來,路在何方?盡管,他們比城市的孩子更孝順、更成熟、更有擔當、更刻苦認真,但又如何,正如一位在城市打拼多年的農村的奮斗者感嘆,“我奮斗十八年,才能與你坐在一起喝一杯咖啡”。 ?
起點的差距是巨大的,而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最實質的國情。不說西部山區,就是小城市的學生也不可與東部一線城市同日而語,即使一些刻苦上進的孩子,即使能獲得一些學業上的成績,也同東部大城市的一般孩子有差距。自我親身體悟,那些大城市的學生在視野上在常識上有明顯優勢,比如一般大公司大銀行他們都很熟稔,因為身邊有接觸老師也多提到,他們的這些儲備在大學學習中是相當有優勢的。而反觀邊遠的山區的孩子,他們連基本的社會常識都要補充,因為遠離城市,他們與社會脫節了,這于他們而言,不僅僅是心理上的不自信失落感,更是學習上的瞬間落后。但他們至少上了大學,只要到了大學里他們才可以豐富自己跟上發展潮流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如果沒有進入大學的機會,他們的人生將相當艱難。應試教育于他們而言就是全部也只能是全部,而應試教育連接的高考也是他們唯一的希望。如果沒有高考,試想,他們將會如何?他們的競爭性是不可與大城市發達地區的孩子相比的。沒有機會補充知識跟上社會發展進程,他們將直接被淘汰,這樣的話,中國的穩定就不好說了,國家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 ? 有很多人一直抨擊中國教育,說中國的應試教育沒有創新性只會扼殺人才,但我想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能想當然,任何東西都有好有壞,不過應試教育確實有些弊病,但是近期也不可隨意更改。為什么?除了中國的巨大人口,還有個原因就是我們不同地區學生的差距,在應試教育上學生差距相對較小,而這也是種公平方式,這是對落后地區的學生的公平機會,讓他們可以有機會去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正是這樣,才促進了社會流動,緩和了社會固化,對于國家而言,效益是巨大的。而這也是我本人對自主招生擴大化的擔憂。
鑒于此,我們可以明晰高考在中國的意義,教育公平對社會的重要性。但近期中國人大招生辦主任被查爆出利益交易后,監考老師被“富二代”考生在考場內暴打,高考代考的新聞也甚囂塵上,這表明我國教育公平受到挑戰,而且已經進入很嚴峻的地步。這對高考被稱為中國唯一公平的考試的信任度含金量式的重大打擊,也是對中國社會的信息的下降。如果高考不再那么公平,寒門學子棄考現象普遍化,那么我國將進入何種地步,教育將被宣布完完全失敗,社會流動放緩進一步固化,國內矛盾將進一步深化,待那是,國將不國!
所以說,相關方一定要嚴肅嚴謹嚴明處理,給予正義方支持,對邪惡方嚴懲,不能讓報復思想及行為攻擊社會良心。社會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