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的三點收獲
1.人的內在語言會引導自己的情緒
2.聽不到不字,你不要想象喜馬拉雅山下藍色的猴子
3.區分事實,評判,情緒
二,課程實操
1.留意自己內心對于自己、他人、職場、這個世界有哪些局限性的論斷?諸如:“我太渺小了,其實很多事情沒法改變”等這樣的一些深層的論斷。
2.從中選取一至兩個對你影響最大的限制性論斷,區分其中的事實、情緒\感受、觀點\評判,以及在這些表達的背后,你內心的期待。
3.觀察一下,做了這樣的區分以后,你內在的能量有何變化。將這個論斷改成能夠支持你的一個表達方式。分享你的發現。舉例:“我太渺小了,其實很多事情沒法改變?!边@是我自己真實的一個想法,拆解一下:這句話的背景是聽到瑪麗蓮老師關于全球變暖的深切關注,我深感認同,但是同時也出現了這個想法“我太渺小了,其實很多事情沒法改變”。
其中的
事實是,我是世界上70億人中的一個個體;
感受是:感覺自己很無力,又有些焦慮;觀點:扭轉全球變暖是全體人類一起要做的事情;
評判:我太渺小,很多事情無法改變;
期待: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夠行動起來,一起來!
我的變化是:我看到自己的評判,就看到:很多事情無法改變,但是我仍然可以改變一些事情。看到自己的期待,我覺察到自己必須行動起來,別人才會一起行動起來。光喊口號是沒用的。因此我要變成:“我是這個大項目的一份子,我會盡己所能,做到自己能夠做到的,也會去盡力影響更多的人。”
答:
事實:我和媽媽打電話的語氣不好
感受:后悔
評判:我不愛我媽
期待:我期待她能夠自己照顧好自己
變化:我覺察到我可能沒有站在我媽的角度上看待她所說的事,她可能就是想和自己的孩子說說話,得到他的關注。下次嘗試盡量輕言輕語的說話。
三、選做題(10分)(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完成選做題喲,本題額外加分)如果用你能夠做到的、最最生動的語言來描述一段你難忘的經歷,描述其中的色彩、心情、風景、轉折……你會怎么描述?寫下來,留意這段回憶發生了什么變化?
答:我站在木地板上,看著一個男人在高聲不耐煩著自己的小孩,我沉默著看著這一切,內心告訴自己不要成為像他一樣的男人,以至于現在我都盡量不在小孩面前表現情緒。
新覺察,可能他那個時候也是在釋放情緒吧,只是不會照顧到別人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