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問題
香港導演來內地撈金,經常會不受待見。
《天生不對》導演谷德昭就是其中一位??v觀前幾年的幾位香港導演的作品:王家衛的愛情喜劇《擺渡人》、劉鎮偉的《越光寶盒》、王晶的《降魔傳》的票房都不是很理想,而這幾位導演的其他作品卻仍然是受市場和觀眾歡迎的——王家衛的主流文藝電影,劉鎮偉的《大話西游》翻版,王晶的《澳門風云》三部曲都賺得盆滿缽滿。
那么為什么這些作品贏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而前面提到那三部作品市場被否定了呢?
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三觀不符。這三部作品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啟用了兩岸三地的一二線明星,在《擺渡人》里,不僅僅有老戲骨,還有小鮮肉;在《降魔傳》里不僅僅有羅家英的傾情演出,還有大陸的張雨綺和鄭愷領銜主演。
如果從大方面來看的話,這是一種向市場的妥協——美國超級英雄系列電影里也有過中國人的面孔——它們集齊了數國演員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在其他國家的市場上獲得一筆不錯的利潤。顯然這里的《擺渡人》和《降魔傳》也是如此。
但是這樣真的能夠達到制片方的目的嗎?
我覺得不能。拿《降魔傳》來說,電影故事的內核仍然是王晶的思想,而故事概念則更加偏向于港式的快節奏和無厘頭,所以最后展現出來的效果應該說是不錯的,但是大陸演員的角色定位讓這場視聽盛宴變得古怪起來。
就像鞋子不合腳,你還偏偏要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合鞋的大小。這種削足適履的態度顯然讓影片的觀賞性大大降低——人們是來看一場港式導演講的港式電影的,而不是看一場鬧劇的。
再看《天生不對》——這部電影的故事發生地點并沒有提及,所以故事概念只是建立在“風水”這個字眼上的。像是《澳門風云》這樣的影片定位的地點很明確,就是澳門,而領銜主演的演員周潤發之前就曾拍過類似類型的影片,所以周潤發對這部電影的市場票房來說就是一個無形的保障,并且因為主演仍然是香港演員,所以雖然配角同樣來自不同地域,但是故事整體的港式色彩并沒有因此被破壞。
而《天生不對》呢?算得上一個大雜燴了。
港式的敘事手法加上國產風格的故事概念以及寶島版的領銜主演混雜在一起,就讓人覺得非常別扭,但是如果你不仔細對比其他同類影片的話,是很難說出為什么會感覺別扭的——它確實不好看,但是它不好看的原因在哪呢,該怎么改變這類電影的尷尬處境呢?
其實,從那些成功電影的身上去學習一些東西,就足夠改變這類電影的處境了。
探索
我在上面提到了那些在票房上賺取巨額利潤的電影——它們的主題和風格是很明確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引導這類風格和主題以及推進故事和人物發展的動機是清晰和明確的,像我在上一篇文章里提到了喜劇電影《萬萬沒想到》——引導這部電影風格和主題的就是電影中的主角王大錘——一個具有鮮明國產特色的主角,而電影故事則恰恰就是這類風格,相應的主角和風格匹配,就能夠造就出彩的情緒感染力。
除此之外呢,還有什么影響著電影的票房呢?
一般來言,影響一部電影票房的主要原因,就是看這部電影好不好看。但是如果放在一個大環境下來看這類喜劇電影的話,這個主要原因就會因此改變——你會發現,電影故事的好壞,其實并不是票房的核心。關鍵點在于演員的陣容和導演是誰——觀眾決定去看一部電影,會在腦海中自然而然產生三個層次的優先級別:
第一優先級:導演、制作團隊、演員陣容的配置
第二優先級:電影類型、故事的寬容度(這個故事需要足夠簡單、具體、明確)
第三優先級:故事好不好看
除開上映日期是周末或工作日這類額外因素的話,影響觀眾去觀看一部電影的主要因素就包括了以上幾種,并且優先級是依次向下的,在第一優先級里面的電影有《萬萬沒想到》、《美人魚》等;而在第二優先級里的電影則有《戰狼》系列、《天才槍手》等;處于第三優先級的電影則直接與電影故事本身相關了。
一般處于第一、二優先級中的電影,如果電影故事本身確實不錯的話,將會對潛在觀眾(那些將這部電影放置在低優先級中的觀眾)產生口碑效應,口碑效應將促使電影進入一次或多次的票房發酵引發的熱潮中,像是《戰狼2》這類的電影,即使是在電影的后期,口碑發力仍很明顯的推動著票房的提升。
《天生不對》的類型仍然是觀眾們所喜好的喜劇類型,同時又有薛凱琪和周渝民領銜主演,即使是電影的風格和故事不匹配,那么至少這部電影在普通觀眾的影單里,應該算得上是第一優先級的電影了,但是為什么最終這部電影的票房慘淡呢?
我覺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電影本身的故事概念不行,提到《天生不對》的故事概念,首先想到就是電影中的無厘頭風格。
無厘頭風格的建置在電影中并沒有被很好的發揮,況且作為一部小成本喜劇電影來說,這部電影在制作上完全不能和同檔期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相比。其次雖然電影在演員陣容上達到了第一優先級,但是相比于其他成熟作品來說,這部作品的故事概念太過于刁鉆。
啟用風水玄學的方式其實是一步險棋,在所有喜劇作品中,只有奇幻喜劇的寬容度是最低的,像這樣一個以風水為主題的喜劇電影,是很難獲得觀眾的高寬容度的。
如果這部電影選擇的類型是奇幻類型,而將風水作為故事主線的一個引線的話,那么這部電影的票房可能就不是現在這個數字——08年上映的電影《十全九美》就是一個例子,在當年通過小成本的投入獲得了近四千九百萬的票房成績,拔得當年小成本票房頭籌,原因就是因為電影好看,故事簡單,立意明確,并且屬于奇幻題材——這樣的一部電影得到如此的票房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總結
有人強調故事的新穎度和無厘頭風格的沒落是造成這類低成本喜劇電影虧損的主要原因。這一點我比較認同,但是其實基本上來說,早期的無厘頭風格放到如今的時代里顯然已經不適合了,我在講電影《羞羞的鐵拳》的時候,提到無厘頭風格終結在20世紀90年代,之所以在國內又火了起來,是因為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于生活的迷失和情感的迷失達到了最高點——他們迫切需要一種慰藉來填充內心的迷失,而無厘頭的出現,恰恰就是這樣一種慰藉。
但是,無厘頭風格消失了嗎?
我想并沒有,《萬萬沒想到》和《羞羞的鐵拳》票房上的成功在提醒我們無厘頭風格也需要更新換代。一般來言,風格電影是最能表現一個時代特征的介質,像是超現實風格的《一條安達魯狗》放在特定的年代就具有特定的意味,而像《廣島之戀》這樣的意識流風格影片,描述的也是一個特定時代下的人群的愛情和生活——所以港式無厘頭風格的出現和衰落,其實是可以預知的,但是這并不代表無厘頭風格的消失,而是在證明一種新式的無厘頭風格正在產生。
快節奏、單一風格、多視角的喜劇特色也正在逐漸成型——這一點在國外的微電影里以及國內相應的戲劇作品(如《萬萬沒想到》、《大力金剛》等)中,都有體現,而最終他們能否成為一種代表時代的風格作品,我想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知道答案。
下一篇文章里,我將通過一部老片《天生一對》來拆解一下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的整體結構和劇情套路,來探究如何來讓電影更好的將商業性和藝術性相結合?
最后,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