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經常有這樣的時刻,在一個公司干了三五年,自己感覺很辛苦也很努力,但是升職加薪時總是沒有自己;從畢業就在一個行業里摸爬滾打,走著走著就厭倦了,不知道自己的價值何在,又不甘心就這樣蹉跎時光。自己也想突破,卻不知從何處入手。
?經常性的有離職跳槽的沖動,但是想想這個月的房貸,看看身邊還在上學的孩子,伸出去的那只腳跺一下,又老老實實的縮了回來。 很多時候,工作像極了貌合神離、同床異夢的夫妻,過又過不好,離又離不了,只能一日復一日的生挨和內耗。
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我在安穩卻發展有瓶頸的工作和離職去探索未知職業領域間猶豫徘徊的時候,讀到了新加波銀行家/兼任教授/專欄作家沈文才的《講好你的故事:66個小行動改變人生劇本》這本書。
沈文才用他的成長和發展經歷,給職場中的我們做出了最好的表率和啟發。這真是一次神奇的機緣和啟示,我當前遇到的所有問題和沖突點,在這本書里都找到了答案。
?一、正確的定義職業:擺脫打工心態,做自己的CEO
對于工作,我們通常的思路是,公司讓干什么就干什么,別的事情能少干就少干,反正到月就領那些固定的工資,掙錢再多也是老板的,跟自己沒多大關系。 這是典型的打工者心態,也因為這種沒有長期規劃和前景的工作理念,容易在工作中找不準定位,也找不到自己價值,所以,一旦工作中有了不順遂,就想著離職和跳槽。
而沈文才的理念是:把自己當成只有一名員工的“CEO”,把工作的公司看成“客戶”而不是雇主,我為他們工作,付出時間,提供服務,他們付給我的是“咨詢費”而不是工資。 用CEO思維工作,與當雇員時完全不同,工作動機由原來的干活兒掙工資,變為了關心如何與自己的“客戶”建立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
所以,為了更好的提升個人公司的“服務”水平,沈文才在職業生涯之初,自己花費培訓費,并請假去馬來西亞參加激勵訓練營課程,為以后的職業生涯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因為有CEO心態,沈文才在職場上遇到困難時,知道雇主關心的主要是公司利益,而自己解決問題也是服務能力的體現。所以他不會因個人需求去麻煩老板,而是自己花錢購買一些線上服務、小工具和培訓課程,主動解決職場上出現的問題。
也是因為有CEO思維,沈文才還接下了為亞洲最重要的客戶的首席財務官(CFO)舉辦的外場活動,雖然這個活動很繁雜,他又只能在業余時間推進這個項目。但是他成功的組織了這場活動,還認識了來自多個亞洲國家和地區的銀行銷售主管,發展和鞏固了自己的客戶關系。
?另外一個故事,齊勃瓦出生在美國鄉村,只接受過很短的學校教育。 15歲那年,家中一貧如洗的他就到一個山村做了馬夫。他不甘沉淪,不甘一輩子做馬夫,他無時無刻不在尋找發展的機會。3年后,齊勃瓦終于來到鋼鐵大王卡內基所屬的一個建筑工地打工。
雖然他是一個進城的農民工,但是,自從進入建筑工地那一天起,齊勃瓦就下定決心,要做同事中最優秀的人。當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的時候,齊勃瓦卻默默地積累著工作經驗,并自學建筑知識。
晚上吃過晚飯,工友們往往扎在一起閑聊天或打撲克,只有齊勃瓦躲在角落里看書。有一天,公司的經理到工地檢查工作,視察工人宿舍時,看見了齊勃瓦手中的書,又翻了翻他的筆記,什么也沒說就走了。
第二天,經理把齊勃瓦叫到辦公室問:“你學那些東西干什么?” 齊勃瓦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我想我們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和管理者,是不是?” 經理點了點頭。
?不久,齊勃瓦就被破格升任為技師。那些打工者中也有人諷刺挖苦齊勃瓦。但是他回答說:“我不光是在為老板打工,更不單純是為了賺錢,我是在為自己的夢想打工。我們只能在工作業績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的工作所創造的價值,遠遠超過所得的薪水。 我把自己當作公司的主人,就能獲得發展的機遇。”
正是抱定了這樣的信念,他工作努力,刻苦鉆研,系統掌握了技術知識。就這樣,齊勃瓦一步一步升到了總工程師的職位上。25歲那年,齊勃瓦終于做了這家建筑公司的總經理。
從打工者變為自己的CEO,一個思維的轉變,使工作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也讓個人獲得了更大的自主權,工作時也更有成就感。
一切的工作經驗和價值都是為了發展好自己這個公司,自己這個公司有了核心競爭力,也就不用再焦慮和擔心變換工作和被“炒魷魚”。
二、如何突破工作瓶頸?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工作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疲憊期、困難期,或不好跨越的挑戰, 這些都會成為工作的瓶頸,讓人猶豫和焦慮,有時也會因為太難突破而心生退意。
面對工作中的瓶頸,沈教授在這本書里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和方法:
?首先,找到工作的目標:純利潤和使命感
書里介紹了一個出租車司機的例子,出租車司機并不是只要一開工就產生利潤,而是需要把掙來的錢先交出租車公司的租金,如果掙不夠租金就是賠錢。所以司機工作的動力就是賺取純利潤的信念,他們有時會餓肚子,數小時不上廁所,一直不停的開車,直到收入能支付當日成本,之后從乘客那里收的錢就是自己的了。
在我們的職業發展中,歸根結底也是在售賣自己的服務和時間給工作單位以換取服務費。所以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挑戰時,想想我們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才有現在的成績,只要再加把勁兒就到了收獲純利潤的階段,這樣就有了工作的動力。
稻盛和夫說:工作能夠鍛煉人性、磨練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
?除了賺錢,工作還有一個更深層的意義,就是能夠通過自己的付出和能力為他人和社會提供價值,想想我們當前工作的社會價值,我們為同事提供支持,為公司帶來發展,給客戶帶去便利,同時也推動了市場的發展,這對我們的人生太有意義了。
其次,成為復合型人才,打造“招牌菜”
當事業遇到瓶頸時,往往和我們個人的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如果把職場當作一個飯店,那我們在學校和工作場所學到的技能大多是“紅酒”,是完成日常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這種基本技能很單一,缺乏招牌技能,所以在工作中選擇的空間就小,也容易遇到發展瓶頸 。
?那么,如何提升我們的工作技能空間呢?就是要做復合型人才,同時也要打造自己的招牌菜。 作者用快餐店的套餐打比方,在一個套餐里,通常會有一個漢堡、一包薯條和一杯可樂。漢堡就是王牌特長,薯條就是次要專長,而可樂是興趣愛好。把這幾種技能都學好,就可以發展出多種套餐組合。
比如沈文才專業是金融工程,銷售技能是他的次要專長,而講課是興趣愛好,但是在不同的時期和市場需要,這幾項技能可以相互切換重要程度,重新組合,就有了很多的“套餐”服務,也讓他在多個領域獲得了成功。
所以,想要突破瓶頸,先要擴大空間,就是把自己的王牌特長、次要專長和興趣愛好融為一體,就可以持續地轉換我們的王牌特長,快速進入新領域。
當我知道自己的工作由自己主宰,也能打破多年來自己強加給自己的傳統時,便會有如釋重負之感:視野打開了,瓶頸自然突破了。
最后,試著改變一下職業方向
作者在書中提到他的香港裁縫查蘭的事業經歷,查蘭手藝精湛,工作有效率,而且對顧客服務非常周全,但他在香港的競爭激烈的制衣業并沒有獲得生意的成功。
后來查蘭改變了策略,開始接受英國和美國的制衣訂單,提前宣傳服務預約客戶的時間,他每月都會兩次飛美國和英國,為客戶量尺寸提供服務;并且在當地同等質量的衣服要貴3倍的行情下,查蘭依然按照接近香港的價格收費。因此查蘭在保留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改變了職業計劃,從而獲得了事業的成功。
網上曾有一個“高校教師辭職當金牌月嫂”的新聞,周嵐從小學習優秀,研究生畢業后遵從父母的意愿留校當了輔導員,但她并不滿足這種看似輕松但卻沒有成長的工作,就一邊工作一邊自己學習。
后來,周嵐結婚后成為了一名母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開始對嬰兒護理這個領域產生了關注和興趣,同時也發現了這個領域的弊端和需求,于是便萌生了當月嫂的想法。
面對來自雙方家庭的反對,周嵐還是選擇了接受自己內心的聲音,辭去了高校老師的工作,去產婦家里當全職月嫂,她耐心的承受著月嫂這個工作帶來的繁重辛苦的工作,并在轉行的頭一年里,看完了超過百本嬰兒護理相關的書籍,成為了公司的金牌月嫂。
后來她又成為了月嫂督導老師,并且依據自己的超高技能,受到明星和跨國家庭的青睞,一個單子可以到3萬元以上。
所以,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的工作被低估或不被認可,找找看哪些地方更需要你的才能和經驗,試著改變一下職業方向。
清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也明白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再有針對的選擇和申請,調換部門或崗位,或者找到適合自己的公司和行業,能夠平滑的過度,也可以更有效率的發揮自己的特長,提升工作的熱情。
結語:
花園里的三角梅和青松,都是長年開花或保持長綠,而七里香卻不大開花,可是一旦開花,馨香撲鼻,遠傳數里。
植物開花的季節不相同,時機未到,花自然不開。而不開花時,也是植物在默默的積累養分。
我們的職業狀態就像七里香,可能會有停滯期,卻是一個反思和成長的大好機會,只要我們耐心的積蓄營養,等待季節變換,我們終將綻放出自己獨特的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