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封城第十四天!
按照流行病觀察要求,女兒非常幸運,成功躲過了病毒!感恩!?。?/p>
當然,下一步,依然不能掉以輕心!
昨天,女兒給我說了幾句話,讓我特別欣慰:現在,已從最開始的恐懼中出來,雖然一直封閉在家里,但是這樣的生活感覺還挺舒服的。之所以讓我欣慰,是因為,耐得住寂靜,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
是的,除了守護著全國人民的逆行者們,所有人的生活,都有了一種突然被按下暫停鍵的感覺。這一腳急剎車,終于讓我們有了停下來反省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未來的機會。許多人總在呼喊,停下疾馳的腳步,等一下我們的靈魂。可是,能停么?敢停么?大家總是說:我有什么辦法?大家總是講: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在中國歷史上,這真的是中國人集體享受的最漫長的一個假期,也是最最冷靜的假期。盡管,這個假期的原因過于慘痛。
到了今天,我們都不得不面對、更有許多的人不得不經歷。
我相信,這次病疫之后,中國人的集體性格會改變許多。那些所謂的合群、聯絡感情的聚會,敢于不去了;那些不必要的見面,敢于拒絕了。(當然,我是屬于一直敢于拒絕的勇士!嘿嘿!)
今天,是自己開始跑步的第一天。
想要跑步的愿望,是許多年以前,但是,在過往的人生中,一直是斷斷續續,從沒有堅持超過三個月。
決定今天開始跑步,是因為昨天晚上,看了一篇文章《我寫小說的許多方法,是從跑步中學到的——村上春樹》。村上春樹的小說,目前自己并未去讀過,但是這個作家的生活態度一直是自己所喜歡的。村上春樹說:跑步對我來說,不單是有益的體育鍛煉,還是有效的隱喻。立志提高自己,并為之日日付出努力。
村上坦誠地承認,剛開始時,還跑不了太遠,最多也就30分鐘左右。但堅持了一段時間,身體漸漸接受了跑步這件事,一年后,他開始參加公路長跑比賽。再過不久,他獨自跑完了全程馬拉松。在他今后所到的世界各地:東京、夏威夷、麻州……他都堅持著每天的長跑。
他說:是不是了不起的跑者,這個問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不是還在超越昨天的自己,是不是還有這個顆心,哪怕只是那么一丁點。在長跑中,如果說有什么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我們在自身內部有一股安靜的動力,當跑步成為了習慣,這股動力也有了存在與生長的空間。跑步潛移默化地使人的精神專注、沉靜、有力,對什么樣的職業與生活都有益。
《論語》的開篇首句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每一種使自己內在地超越自己的努力,哪怕只是一點,都會帶來一種喜悅。
持久的長跑沒有那么簡單,有一些必須要遵循的基本規則。
記得自己第一次主動想要跑步是在十七八歲時,讀補習班的日子。那時住在父母的同事家里,與他女兒、同時也是一起上補習班的同學同住。最開始的早上,是自己一人出門跑步。那時候并沒有條件買專門的跑步鞋與運動褲。早上應該是六點起床去跑步,那時天還剛剛微亮。并沒有公園與跑道,只能在大街上跑。那個時間段里,街上除了環衛工人,幾乎是沒有行人的。堅持了大約一兩個月,同住的同學被帶動起來,也加入了一起跑步的隊伍。
但是,倆個人跑步有好有壞。當她想要懈怠時,我也會跟著放任自己。于是,中斷、再中斷,最后便徹底停了下來。
任何的習慣形成需要二十一天的時間,乃至更長。無論怎樣,練習量都需要保持,就算下降,也不能中斷兩天以上。否則大腦與肌肉便會擅作主張:哦,沒必要那么努力啊。從而降低承受的極限。如果循序漸進,肌肉也能自然地適應和承受,久而久之,它的怨言也越來越少。
這也同時便是,寫文,必須堅持每天更文的原理。
才華也許重要,但如果沒有集中力與耐力,則不可能有成果。這便是那句話所言之意:天才=1%靈感加99%的汗水。
村上春樹說:“我給自己制定的生活守則就是早睡早起、不說泄氣話、不發牢騷、不找借口,每天跑10公里,每天堅持寫十頁,要像傻瓜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