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地球日年年有,今年大不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人類面臨著極大挑戰。我們不妨通過三面“鏡子”,來審視和反思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生。
用好疫情“放大鏡”,多找自身的弱項與短板。這場新冠疫情的防控,可以說是對全球各國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綜合考驗。把之作為“放大鏡”,可以發現平日工作中的諸多不足。比如,醫療資源的普遍短缺。拿我國來說,雖說改革開放GDP增長了多少倍,可醫院數、醫療床位還是明顯不足,再加上平日老百姓都喜歡到三甲以上醫院看病就診,社區醫院接診就治有限,一遇到類似新冠疫情這種突發的傳染性疾病在城市集中爆發,任何一個城市的醫療體系都會捉襟見肘、難以承受。試想,如果此次疫情期間武漢的醫療沒有得到來自全國的統一調配與支持,后果將不堪設想。
還有應急儲備物資不足的問題。面對管控,一些城市糧食、蔬菜、副食品供應充足,最缺的是應急物資。疫情初期,一只小小的口罩各地都緊缺“斷貨”,讓越來越多的城市管理者深切體會到建設“韌性”城市的重要性。只有這樣,面對各種可能產生的風險,城市才能像彈簧一樣,能伸能縮,富有彈性和韌勁。
把握疫情“多棱鏡”,別讓文化病毒肆意蔓延。全球戰“疫”,因國情、制度、種族、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各國有各國的“招”,這本無可非議。可一些國家甚至一些政要,總喜歡以此說事挑事。前一陣,看過演員陳沖的美國疫情日記,非常贊同她的觀點。她在日記中談到,病毒是全人類的敵人, 眼下人類應該團結起來,集中不同的優勢與病毒搏斗,而不是來自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之間的相互攻擊。在她看來,網絡里傳播的文化病毒比新冠病毒更具有危害性和殺傷性,人群被煽動,理智的聲音往往被偏激的情緒所淹沒。所以,疫情這面“多棱鏡”折射出的文化差異,提醒著人類文化病毒的蔓延是多么可怕。
舉起疫情“望遠鏡”,讓人與自然更加和諧。最近,大家可能注意到了這一現象:當疫情給人類活動按下暫停鍵時,自然環境也迎來自行修復的機會。人們的外出活動普遍減少,野生動物得到了更多生存空間,一些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疫情終會過去,但人類也應當透過疫情“望遠鏡”,學會自我克制,懂得尊重自然,保護家園。
就像周杰倫在《梯田》里唱的那樣:“因地制宜,綜合利用,利用對還是不對,自私的人類,狼不狼狽?破壞自然的生態,會不會很累,你說為了藝術要砍下一棵樹,這樣對還是不對……”
世界地球日,以疫情為鏡,人類才能很好地與自然和諧共生。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