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隱逸詩人,但在他最終歸隱田園之前,他其實經歷了多次出仕為官和退隱家園的糾結。《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徘徊于仕隱之間十年之后,終于奔向田園的心聲發露。
最終,陶淵明決定直面內心的召喚,依從自己喜好自然的本性,痛感“今是而昨非”,過去的已無法追回,能把握的只有未來,所以他決意歸去田園。
陶淵明棄官彭澤,是借他妹妹去世之機,但他奔向自己人生真正的歸宿——田園——則是欣然的。舟之輕快與衣之飄飏,似乎都表露著這樣的情緒;望見家門時更可以說是欣喜,所謂“載欣載奔”。這里有家人、童仆和美酒。小酌怡情,詩酒人生。歸來的狂喜終于平靜下來,倚窗寄傲,涉園成趣,云飛鳥還,矯首遐觀,平靜中自有悠長的樂趣。終于回到心之所向的田園,離開仕途紅塵,揮揮手,不留戀,而轉向享受田園,田園的景物和人的生命本身,都充溢著歡悅:“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面對有限的生命,人會剝離一切虛榮和矯飾,何不任從自己的心性,勇敢地直面內心,任真率性,堅定地做自己:登皋長嘯,臨流賦詩,享受這生命的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