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該如何啟蒙?這的的確確是困擾了許多家長的話題??粗鴦e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能讀原版《哈利波特》,能參加國外游學跟老外自如對話,焦慮之心當然更甚。隨著越來越多國際學校的橫空出世,打著各種各樣的旗號,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從小背唐詩三百首那是迂腐的老一套,能流利英語才是高大上的體現。中文怎么學都不會差,畢竟是母語,會說會看會寫,這都是早晚的事。而英語就不一樣了,如果不抓住0—6歲的黃金啟蒙期,就達不到母語國家同齡兒童的水平了。
?我在這種焦慮心態之下,在女兒3歲的時候也開始了英語啟蒙之路。根據網上盛傳的啟蒙書單買了《牛津閱讀樹》系列、《I can read》系列,蘭登分級讀物等等,又買了廖彩杏推薦的書單,按照方法開始磨耳朵。因為不自信于自己的發音,將磨耳朵的事全權交與原版音頻。女兒玩的時候、吃飯的時候都放著各類書籍的音頻,又把這些書放在顯眼的地方,希望女兒會想起來翻一翻,再將播放的音頻和這些書聯系起來,既磨了耳朵有了輸入,又培養了英文思維。剛開始,女兒確確實實會哼唱幾首英文歌了,也僅僅只是幾首而已,我發現越進行到后面就越困難。女兒完全不理解這些音頻的內容,磨耳朵也就覺得好聽當成了背景音樂。除了最開始興致勃勃的幾首之外,其他的在她耳邊放個十天半個月還僅僅只是哼個旋律。她這是壓根就沒聽進去呀!這般過去了一年,磨耳朵之事也就隨之擱淺了。
于是,換個方式,分級讀物的跟讀開始。親媽親自上陣,目標一天一本,從最簡單的《牛津閱讀樹》開始。先聽媽媽讀一遍,再聽音頻三遍,然后跟讀三遍,再然后獨立念一遍。如此這般,又堅持了一二個月。由于之前有效的輸入不夠,而一天一本任務式的閱讀對女兒來說只是憑著記憶強行完成,句子越來越長,她對此也越來越反感。一天一本漸漸變成了兩三天一本,一星期一本,雄心壯志也磨的差不多了?;仡^再看,之前讀過的也基本忘光光。囤著的原版書還是繼續囤著。再后來,不死心地給女兒報了某個在線英語培訓,效果寥寥。
轉眼女兒6歲,英語水平也僅僅只是比徹底的零基礎好上一點點,只會一些常用的單詞,幾乎不會完整的句子。在我的眼里,仍然可稱之為零基礎。由于女兒將要入讀的是一所公立小學,至少在英語的學習上不會有太大壓力。當時的我幾乎已經放棄了英語啟蒙,將所有的失敗歸結于自己沒有堅持。
后來,我知道了自己大錯特錯。不是因為沒有堅持下去,而是這種方式本來就無法堅持。小孩子不感興趣的事情,硬要將他們趕鴨子上架,肯定得不到如愿的效果。
?機緣巧合之下關注了Storyland,那是一家培養小孩閱讀能力的機構。我深入了解了他們的理念。英語畢竟只是一門實用技能。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能獲得更好的交流和閱讀體驗。小孩的英語能力達不到,在閱讀這些原版書籍的時候就需要家長來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體驗。而不是本末倒置,將閱讀變成學習英語的工具。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開始了新一輪的親子英文共讀,目標一星期閱讀5本書。書盒里的部分書家里是有的,而且已經被女兒翻看了無數遍,她對里面的故事早就爛熟于心,只是不喜歡念英語而已。那么,一開始我們就用中文來討論這些故事,然后變換不同的、夸張的語氣用英語將它們念出來,同時配上搞笑的肢體動作、小道具等等。小孩子都吃這一套。我每天絞盡腦汁如何把故事讀得更有趣些,如何將這些故事用手偶劇的方式和女兒一起表演出來,怎樣鼓勵女兒來改編這些故事。不要求跟讀,不要求記憶單詞,就是念故事。當我放下了心中那些功利性的想法后,感覺整個人都豁然開朗了。
每天半小時英文書閱讀很順利的堅持了下來。沒有經歷很長的等待,女兒就逐漸給了我驚喜。一天晚上睡覺時,女兒爬到了我的床邊悄悄對我說:“Mum, can I sleep in your bed?”這句話出自《Hippo and Rabbit in three short tales》這本書里,她運用的如此恰當和準確。第二天,我故意爬到她的床上說,“can i sleep in your bed?" 她會拽拽地回答我"there is on room!"。在讀完《I love rainy days》后,一次碰到下雨天,我問她:“do you love rainy days?”,她回答我說:“no, I do not love rainy days, I love sunny day.”說完后,她自己也很驚訝,“媽媽,我會自己說完整的句子了!”讀完小豬小象的《I am going》后,她每天都會拽著我演一遍,假裝她要”離家出走”,而我心急如焚Σ( ° △ °|||)︴我們還把5只小猴的故事的結尾處加上了新內容,媽媽跳床結果摔下來,媽媽去戲弄鱷魚先生結果被“snap”了,內容都是女兒自己加上去的,雖然會有一點點語法錯誤,但我覺得完全不用糾結這些。
現在只要我喊一聲“讀英語啦”,女兒就會很歡樂地跑過來,完全沒有過去既希望我給她念故事,又害怕叫她讀英語的擔憂了。平時生活中也會偶爾蹦幾句英語來嘗試與我交流。比如有一天,她跟我說" Yesterday, I am very happy... the piano...someday I will help you!" 大概意思是昨天我很開心,因為鋼琴老師表揚我了,媽媽你鋼琴不會彈,以后我來教你(大概也只有我這個親媽能聽得懂了)。她會愿意主動用英語來表達,是我最感到欣慰的。
兜兜轉轉這么些年,仿佛又回到了起點。我終于意識到,所有的啟蒙,英語也好,中文的識字也好,數學思維也好,萬變不離其宗的,那就是父母通過對孩子真正有效的陪伴,來保護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其實這樣的陪伴并不難,真正參與其中之后便能發現非常多的樂趣。
在我們用心的陪伴之后,就耐心地靜待花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