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自己和另一位老師組織10名學生參加英語夏令營,火車、汽車,千里迢迢,晃晃悠悠,歷時35個小時到達陽朔。為期兩周的全封閉式學習,全程外教,生活自理。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總是各種擔心,開始的幾天,每天和視頻、聊天,來了解孩子們的生活、學習狀況。
而其中的一位家長卻極少打電話,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后來通過觀察了解我才知道:原來這個孩子的自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超強。
“兒行千里母擔憂”,但一個適應社會的孩子離家千里之外,母親還是比較淡定的。我不由得暗自思量:培養孩子就要像這樣。而自己的孩子就很欠缺這種社會能力,回來后就一直想多讀些育兒書。
遇到了《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這本書,欣喜若狂。這是一本通俗易懂但需要實踐的書,從如何幫助孩子思考問題、理解他人的感受、尋找多種解決辦法三個大方面闡述。
一、幫助孩子思考問題
當孩子有不良行為出現時,我們總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說教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和方法灌輸給孩子。這時孩子心里并不一定能完全接受家長的說教,所以溝通效率很低,而且這個時候我們也沒有教會孩子如何思考。孩子的叛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發明顯。孩子的不良行為變成了燙手的山芋,讓我們無從下手。
本書介紹,在孩子小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字詞游戲來學會用解決問題的方式來思考自己遇到的問題。
幾對看似簡單的字詞游戲,卻有如此神奇的效用,雖然眼前沒有沖突或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這些詞的含義,當孩子發生問題時,我們就可以順利的給予引導。
如:“相同”和“不同”這對詞來幫助孩子明白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相同的問題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
“一些”和“所有”這對詞可以幫助孩子理解一個解決辦法,可能在某些時候管用,但并非在所有的時候都管用。
二、理解他人的感受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不以自我為中心,要學會考慮他人感受,懂得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這樣在解決問題時會有更多的選擇。
讓孩子理解“開心”、“沮喪”、“生氣”、“失落”等等這些表達人的心理感受的詞。并把它們運用到“我能解決問題”的對話中。讓孩子在練習中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
三、尋找多種解決辦法
經過反復練習后,孩子學會了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但有些方法是無效的,因為一些方法會產生不好的結果,那么這就需要引導孩子考慮后果,從多種方法中選擇更為合適式的方案。
用字詞游戲的方法,幫助孩子思考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問題。讓親子之間更加信任、簡單有效溝通。好的方法足以讓我們事半功倍,在炎炎夏日享受著心無雜念心的清靜,在寒冷冬日感受到孩子的暖暖愛意。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教孩子學會解決沖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在生活中反復練習。我準備好了,你要不要來試一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