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已經進入最后沖刺階段,作為一名中考生家長,我深深感受到了身邊家長朋友的焦慮。
“我們還能為孩子做點什么?”我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通過廣泛與身邊親歷過中考的家長們交流(其中不乏細心的學霸家長),我總結出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文章寫給誰?
和我一樣的中考生家長,特別是正為孩子成績發愁、每天處于焦慮之中的家長。
為什么寫此文?
都說中考像打仗,沒有親歷過的家長很難體會到孩子和我們正經歷著怎樣的打熬!
昨天,老公感慨道:”一刷朋友圈才知道身邊的中考生家長有多焦慮!我看你倒還行?”聽了這話我不由一愣。按理說兒子上次一模沒考好,年級排名下降不少,可我這次居然表現得不是太焦慮(至少是在家里),真的是我心理素質變好了嗎?
其實不盡然。
焦慮主要來源于對未來的不確定和無助。家長們焦慮的原因無非有二:擔心孩子考不上理想高中、心里著急卻又幫不上什么忙。
再仔細分析一下,特別焦慮的家長基本有一個共性:平時對孩子的學習細節基本不掌握。孩子每次考完只知結果,不知原因;對孩子的問題無從了解,當然就不知道該怎么做,所以更加焦慮。
而我之所以顯得稍微淡定一點,不是我心理素質好,而是我考前就知道孩子的問題出在哪里;同時我還知道此階段焦慮根本于事無補,與其干著急不如靜下心來仔細研究對策,以圖更好的結果。
因此,如果目前孩子成績不理想請各位家長先把焦慮放一放。此時最應該做的是靜下心來,了解孩子學習方面的問題和困難,想辦法制定應對之策,謀定而后動。
總結一下:最后沖刺階段,家長能幫到孩子的其實還有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2方面:心理建設方面和學習輔助方面。因此本文也分這兩部分。今天我們先說說心理建設方面。
首先,在現階段良好的心理建設往往更重要。因為孩子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基本已成定局,短時間內難有質的飛躍,反而是心理因素開始凸顯重要性了。
這就好比打仗前的戰地動員一樣,只有解決了戰士的思想問題,才能把仗打好。
這里有三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家長再次調整心態降低預期,不人為給孩子造成任何壓力
研究證明學習效率與壓力的關系呈倒U曲線,人在適度壓力下,學習效率會隨著壓力增長而提升,但一旦過了承受的度,就將隨壓力增大而降低。
中考進行到這個階段,每個孩子都承受著來自學校、老師、同學等方方面面的壓力,孩子不說并不代表壓力不存在。此時我們就不要再傳遞給孩子任何壓力了。
怎么才能做到這一點?
首先,降低心理預期值。降低預期是治愈焦慮的良藥。可能有家長會說,你站著說話不腰疼,那可不是你家孩子!現在都學成這樣了,還咋降低預期呀?
可是現實情況是只有40多天了,您的高預期除了帶來焦慮還能帶來什么?既然對孩子有害無益為什么不試著改變一下呢?現階段,我們要接納孩子的現狀,不提不切實際的要求,制訂合理的提升目標是當前最明智的選擇。
其次,戒除嘮叨。做中考生家長是一門技術活,明明心里急得要上火,面上還不能露出一絲焦慮來。因為你的壓力可能會通過你的表情、肢體語言、行為無形中會傳遞給孩子,哪怕你一句話也沒說。
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緒,也許他吃飯的時間有點長,也許他在廁所多磨嘰了半個小時……,但不管怎樣,這段時期就別嘮叨了,每天微笑面對孩子,這是你對孩子的體諒。
最后,沖刺期不和別人比,只和自己比。
深度了解孩子學習狀況,心中有數再談其它。
這里特別強調“深度”。其實我們絕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狀況并不了解。這里我列出了幾個問題,您看看您能回答上來幾個?
1、您知道孩子每門課的薄弱點在哪里嗎?從哪入手攻克最有效?
2、您知道每門課任何老師的復習計劃嗎?您家孩子是每天按照老師要求不折不扣地在復習嗎?如果沒做到,原因是什么?
3、孩子各科錯題率有多少?錯在什么部分?基礎還是難題,概念混淆還是計算能力弱,亦或是綜合理解運用不到位?
4、孩子最近的一次考試的卷子您認真分析過嗎?還有哪些改進點?有沒有結合孩子情況估算過如果改進能提多少分?
5、孩子最近在學校狀態如何?Ta的思想動態您了解嗎?Ta每天和班里好朋友都在聊些什么?
6、最近學校的中考實驗、體育、聽力、口語等這些提前考試的項目是如何安排的?哪個容易哪個難?孩子的掌握情況如何,往期學生都如何應對的,您家孩子還有什么困難嗎?
如果這些問題有一半您回答不上來,建議還是與老師再做一次溝通,一方面了解孩子學習狀況,另一方面也是給老師傳遞己方一直在努力的信號。
與孩子做中考前最后一次深談,幫孩子在心理上調整到最佳狀態。
不要小看一場深談的力量,我的一個朋友的孩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朋友的孩子初二迷上了手機,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家長和孩子多次溝通無果,曾一度給孩子請心理醫生。朋友當時幾乎要放棄,但就在最后兩個月時與孩子做了最后一次談心,消除芥蒂后,孩子調整狀態全力沖刺,朋友夫妻兩人也分工上陣,盡一切努力給孩子從課業方面具體的指導和幫助,最后2個多月里孩子年級排名前進200名,超預期考上一個不錯的高中。
所以,盡快安排一次和孩子的深談吧。如何談?這里有學問。
首先,我們現階段做任何事都應秉承目的導向的原則。談話前,您應該先問問自己:”通過這次談話我想達成什么目的?“
我認為至少應有以下幾個目的:
1、了解孩子思想動態;
2、打消孩子擔憂和顧慮,幫他樹立信心,精神飽滿投入戰斗;
3、引導孩子發現自己在學習方法以及各門學科方面的薄弱點和改進方向;
4、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與孩子共同制定后續階段的沖刺計劃;
5、取得孩子信任,幫他落實每日計劃,進而切實取得進步。
從上面的梳理我們知道,這次談話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進步和改變,所以談話過程中我們不要過多糾纏于孩子過去的學習有哪些不足,而是把著眼點落在還能有哪些改進上。這一點非常重要。
這里給親子關系并不和諧的家長一個建議:沖刺階段,一切為了結果,孩子的有些問題可以暫時放一放,思想教育切記以哄為主,家長管好批評的嘴。
在這里我多說一句,身邊很多家長和孩子的親子關系緊張,訴苦說孩子青春期叛逆。對此我的看法是:孩子有青春期,但未必有叛逆期。孩子如果叛逆責任更多在家長。
十幾歲的孩子心智成熟的有幾個?出現一些問題很正常。當家長和孩子出現意見沖突時,我們40多歲的人搞不定一個十幾歲孩子的思想工作,你說兩相比較,主要責任在誰?
拿我兒子來說,他到現在一直未出現叛逆期。和同齡人一樣,他也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一旦發現了我都會直言不諱地指出來,從不避諱什么,但我們的親子關系一直非常好。為什么能做到這一點?因為還在孩子初一的時候,我們就達成的一個共識:我們是一個戰壕里的戰友。
基于此認知,在這三年中我與孩子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的地位是平等的,我做的任何事都是為了幫他。所以,一旦他考試成績不理想,我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幫他分析原因改進,而不是對他的過去否定和指責;而孩子因為認同我的出發點,所以他能坦然接受批評,這一切只是因為他知道我是他的戰友。
這就是言語的力量。有時候一句暖心的話就能解決的問題,我們非要辯出個我對你錯來。本來一場好好的談話,開始的時候是奔著解決問題去的,談著談著就成了翻舊賬,爭對錯,最后不歡而散。
所以,建議家長們在談話時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目的導向:解決問題達成共識,不糾纏過去;
2、先傾聽孩子的感受和心聲,不要急著發表自己意見。傾聽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讓孩子說出自己感受,再有針對性地制定計劃;
3、姿態放低:平等對話,不居高臨下,引導而非命令;
理解孩子有哪些壓力,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打消顧慮。
這個階段孩子普遍有以下擔憂:
1、?年級排名不好,自己信心不足,怕家長失望,怕同學笑話。
建議家長:首先,幫孩子分析中考題其實不難,能不能考好對智商要求不大,關鍵是基礎知識復習得扎實不扎實。
其次,家長可以挖掘身邊案例,用他人成功的案例給孩子鼓勁。給孩子講講身邊的朋友的孩子如何做并提升成績的故事,幫孩子樹立信心。
最后,告訴孩子人生最大的遺憾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人生的路是自己走的,面對重要節點奮力一搏,即使成績不理想也不會后悔。更何況人不拼一把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潛能呢?
2、“怕考試發揮失常”。許多學生在過去大大小小的考試中都出現過考試發揮失常,所以害怕在中考中又出現失誤。
建議家長:給孩子分析實際上考試發揮失常的主要原因往往與出題過偏、怪、難有關。高級別的正規考試,出題是比較嚴謹的,特別是像中考這樣的大考,是要嚴格按照考試大綱出題的,反而不會出現以前考試中出現的怪題、偏題,讓人摸不著北的題。
最后,幫孩子正確分析成績和排名。一模成績一般都比中考低,這段時間只要踏踏實實努力了,就會有提升。
3、孩子感覺自己學習上還有很多漏洞,眼看著時間不夠用心里著急。
建議家長:告訴孩子事實上沒有人是“復習完了”才去參加考試的,總會有些疏漏、沒把握。你沒有復習好,別人也是同樣。與其心慌,不如抓住基礎知識,列出詳細計劃,每天按時完成,心里自然就踏實了。
(上篇完)
下篇明日寫完,主要內容包括:
05??如何根據孩子情況,有針對性地幫孩子制定合理的復習計劃。
06? ?分學科聊聊家長還能在哪些方面幫孩子提升學習效果:
l?語文、數理化、英語、政治、小三門、實驗及其他。
07? ?沖刺階段家長在孩子學習上常見的幾個疑惑。
l?這個階段還該不該報補課?
l?計劃制定了但很難堅持怎么辦?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智慧V成長 查看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