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了樂樂姐推薦的李中瑩的《重塑心靈》,有了些想法,本想著寫出篇正兒八經的讀后感,后來一拖再拖,因為感覺有不少東西想不明白,不知該從哪說起,最后還是決定瞎說幾句吧。
???????? 我是挑選了些自己感興趣的章節看,所以對通篇文章的脈絡并沒有什么發言權。印象比較深刻的是NLP的“效果最重要”、“情緒”和“自信自愛自尊形成自我價值”這三部分內容。
??????? 第一次聽說NLP是因為一位同事在上課,她感覺挺好就推薦給我,實話說我當時并沒有很感興趣,也就沒有去了解,最初的印象感覺是某種積極心理學或者成功學。中學階段,我迷上各種“心靈雞湯”,雞湯喝多了便膩了,后來不怎么看了,更何況他還取了這么個“十全大補湯”的名字。
??????? 當然,看了這本書后,我是有收獲的,尤其某些以前想不明白的問題,作者給了我一個答案,否則,也不會有這篇博文了。在這本書里,作者說明了,“NLP是研究我們的大腦如何工作的學問,知道大腦如何工作,我們可以配合和提升他,因而使人生更成功快樂。”書開頭的這個定義吸引了我,“大腦如何工作,如何快樂”都是我最近關心的話題。
??????? NLP有句名言“沒有事情是絕對的,包括這一句話。”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我常常聽說的只是前半句,而且也已經內化為自己的信條了。沒有事情是絕對的,所謂的各種“標簽”只是統計學意義上的大概率,所以“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什么星座怎么樣、北方人怎么樣、潮汕人怎么樣、鳳凰男等標簽都是偷懶的認知方式,僅僅拿來做聊天的談資是不錯的,但真的作為省事的判斷標準就未免太懶惰了),沒有一種方法是最適合的,沒有什么事情是理所當然的,“一定”、“應該”、“肯定會”、‘“肯定不會”這些絕對的話語是要小心的,如果有人告訴你“這生意一定賺大錢”、“這用了你皮膚就好了”……你懂的。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沒有什么是絕對的,包括這一句話。所以,絕對或許是存在的?但NLP是不相信絕對的,他不是拒絕或者否定“絕對”的存在,而是不會花時間去尋找或者證明“絕對”,他不追求“真理”或“真相”,追求的是“三贏”(我好、你好、世界好)的效果,也就是說效果最重要。
1、效果最重要,在于“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 我們是個很喜歡講道理的民族,從小聽得最多的也是各種道理,以至于不少小朋友們一想起老師、家長,都容易聯想到大話西游里對悟空充滿愛意的唐僧。年紀大了,誰都會有些人生道理迫不及待跟人分享,但自從我明白了“你講得越有道理,對方越沒有面子”的道理后,我便時常提醒自己不要“好為人師”,只寫不說,因為你隨時可以點擊右上角關閉我的啰嗦,不用出于好心怕我尷尬而繼續聽我念叨,這樣很好。
???????? 作者提到“講道理往往把焦點放在過去的事情上,注重效果則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來”,所以注重效果是個很好的習慣,畢竟未來跟現在才是最重要的。而重復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如果舊的結果不錯,嘗試舊的做法無可厚非,但最奇怪的就是,明明試了沒有效果,還一試再試的偏執,這種偏執相信不少人曾有過經驗。
2、效果最重要,所以“溝通的意義決定于對方的回應”
??????? 在看到這一觀點以前,我一直以為的溝通就是雙方坐下來對一件事情交換想法,達成一致。現在看來,溝通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你或許認為說話是最好的溝通方式,他或許認為行動是最好的溝通方式,而且很多時候或許只是你單方面想要溝通,這種時候往往是因為你心里面有個對溝通結果的期待,而“溝通方式沒有對與錯之分,而溝通效果則有好與壞之別。
??????? 溝通效果往往取決于對方的回應,強調說得對不對沒有意義,說得有好效果才重要。沒有效果的時候就要改變溝通方式,直至你所期望的回應出現,然后繼續這個溝通方式,保持良好的溝通效果,如果有一天所期望的回應消失了,就需要不斷的改變溝通方式,直到理想的回應重新出現。”一個媽媽念叨自己的兒子不要玩游戲,念叨了沒有用,再不斷的重復念叨,孩子行為沒有改變卻有可能影響了母子關系。這就是因為沒有及時改變溝通方式沒有效果甚至出現反效果的表現。
3、效果最重要,所以真實情況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出事里正面的意義,積極地運用它去提升自己,管他算不算是阿Q呢!”
???????? 從前我是個十足的阿Q,連督導都說我是個積極樂觀的人,不過自從某天被嘲弄為啊Q精神后,我開始掉進了是否自欺欺人的疑問泥潭里,然后結果就是不怎么開心了,但其實變得“實際”對事實的改變也沒有很大幫助,既定事實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反而多了個消沉的狀態。所以以尋找快樂成功人生為目標的人來說,事實怎么樣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件事怎么才能經過自己的加工變成一個通向快樂成功的目標的墊腳石。
???????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心靈雞湯大體是提倡要積極樂觀的,不過雞湯喝醉還是會清醒,之后很多人會感嘆然并卵,反而更加消沉了,這也是現在“雞湯”在網絡上變成一個貶義詞的原因吧,但實際上雞湯管不管用,并不在于喝,而在于有沒有吸收,“積極的運用它去提升自己”這就是關鍵了,這本書與其他書籍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并不只滿足于“講道理,陳述觀念”,而是給了具體的實踐方案,可惜我并沒有去實踐,當然這也因為我有一個疑問:雖然書中說這些實踐方法是容易可行的,但是我并不覺得容易操作,起碼不太容易入戲……當然,這并不影響我覺得這本書值得一讀,“NLP是一個工具箱,是你解決問題一種可選方案”。我挺認同這種觀點的,想通過一本書脫胎換骨這種想法本身帶有極大的功利心,畢竟不見棺材不掉淚是人的本性,只要能夠給你帶來新觀點新思考就是一本好書,至于雞湯,自己熬的效果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