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稀缺 為何商業是最大的慈善
經濟學基本的方法論
真實世界 | 經濟學視角
第001講 戰俘營里的經濟組織
1.有人的地方就有經濟學,因為有人就會產生交易。
2.有交易就有價格,有價格就有價格波動。
3.有了交易就會產生對貨幣的需求,有了貨幣,就有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4.只要有貨幣,就會有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現象。
思考:①也許孩子的世界,經濟規律有偏差,因為他們有自己的“貨幣”,可能是“快樂”。
②哪怕物質的總量不發生變化,只要人與人之間能夠進行交易,幸福就能夠無中生有的產生。
第002講 馬糞爭奪案
1.公平(規則)的背后是效率的考量,非單個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個社會長遠發展的效率考量,這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2.我們要鼓勵創造財富的人,而不是鼓勵標記財富的人。
3.保護產權的努力是會消耗資源的,這種消耗越大,資源的凈值就越低;社會的道德規范,越是能夠幫助降低這種消耗,社會財富的積累就越多。
思考:①決定一件事情,要多考慮事后影響,不能僅僅孤立做出判斷。
②在公平背后是效率的考量,不僅是單個人效率的考量,還是整體社會長遠發展的效率的考量。
第003講 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
1.好的經濟學家和壞的經濟學家的區別只有一點:壞經濟學家只能看見可以看得見的結果,好的經濟學家卻能同時權衡可以看得見的后果和通過預測得到的后果。
2.好的經濟學家就是能看見,那些“看不見的東西”。(例如機會成本)
3.文中“破窗理論”:一個頑童將窗戶打破了,窗戶的主人就要去買玻璃,可以刺激玻璃的生產。制造玻璃的工人可以有工資買衣服。如此循環,推動了一系列的生產和消費。這么一想,多難興邦,似乎打破玻璃是件很好的事情。
"破窗理論”(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4.用破窗理論分析事的人,他們只看見破壞帶來的就業機會及花費掉的物資,而沒有考慮到如沒有破壞,節省下來的資金的時間,可以使我們生活的更健康、提高更多的生產力。看見看不見的東西,要靠想象力。
思考:做比較和選擇除了看得見的東西,還要充分考慮不容易看見、需要推測才能看得見的內容。
第004講 區分愿望與結果
經濟學是研究“事與愿違的規律”
1.美好的愿望不一定帶來好的結果;
2.壞人做壞事的影響有限;
3.好人好心不一定干好事。
思考:經濟學不關心陰謀論,重點關注的是事與愿違的經濟政策和因果規律。
人性觀 | 人是理性和自私的嗎
第005講 不確定性、進化與經濟理論
經濟學基石是“存活”,萬物存活看條件,和各種情況的變化有關,和理性與否無關。
思考:經濟學關心的是存活條件。人能否存活下來和各種情況的變化有關,跟人是不是理性無關。
第006講 亞當·斯密的人性觀
1.人性自私推動社會進步
2.人們仔細且富有同理心
3.人的愛心有限,隨著距離拉遠而減弱
4.僅靠陌生人不夠,陌生人互助需要市場協調
思考:人際互動二分法:小圈子靠愛心,大世界靠市場。
第007講 鉛筆的故事
復雜的鉛筆在市場的力量下完成,證明了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在沒有強制的情況下合作的可能性。
思考:市場機制協調人們進行高度的合作與分工,創造出更多物美價廉的產品。
第008講 商業是最大的慈善
1.世界銀行的失敗扶貧史與哈利波特的商業奇跡,如此巨大的反差,四大原因讓行善扶貧難見成效:
1)缺乏反饋機制。就生意來說,拿一萬塊錢出去,誰賺回來的多,誰就會做生意,但是慈善卻不是。
2)委托代理問題。很多時候貧困就是當地政府造成的,然而慈善機構卻把錢給了當地政府。
3)委托代理問題。很多負責行善的人,由于花的不是自己的錢,認真程度會大打折扣。
4)養懶漢效益。會讓大家力爭下游,爭取的是怎么保住貧困地區的稱號。
2.環顧生活,我們每天都接受陌生人的“慈善”那就是商業。商業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的生活,商業是最大的慈善。
思考:商業行為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協調和鼓勵人們分工合作,創造更多財富,是最大的慈善。
區別對待 | 選擇的標準
第009講 稀缺
思考:稀缺是經濟學的基石,它有兩個成因,一是你喜歡的東西別人也喜歡;二是人的需求是無限的——在不斷變化,不斷升級——人的欲望永無止境。
第010講 選擇和歧視
1.人們在利用有限的資源的時候,就不得不對資源的用途進行選擇——而每當要做選擇時,都必須采取某種選擇的標準——一旦選擇了標準,就意味著區別對待,區別對待就意味著歧視。
2.稀缺、選擇、區別對待和歧視這四個概念是四位一體的。
思考:稀缺必然導致歧視。我們關注的重點不是要不要歧視,而是如何去歧視。
第011講 凡歧視必得付代價
1.歧視的本源一是“偏好”、二是“信息不對稱”。
2.以偏概全的做判斷當然會發生錯誤,但是跟人們要付的代價相比,還是值得的。
3.對人歧視越多,自己付出的代價越大。例如馬云找你融資,你歧視他的夸夸而談,現在就后悔了。
4.市場競爭讓人心胸寬廣,市場競爭主要是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同質化。
思考:凡歧視必得付出代價,只要歧視所付出的代價越高,人們就越會努力減少不必要的歧視。
第012講 歧視的作用和限制歧視的惡果
東南亞華人歧視的故事告訴我們,歧視行為背后具有效率含義。而平權運動,看似去除歧視,卻引發了次貸危機。
思考:在現實中,歧視往往都有其原因,尤其在市場經濟下,歧視通常是有效率的,不能強行禁止。
(第2章待續,謝謝看官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