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獨孤九劍失傳了還是沒失傳呢?
大約是沒失傳,前幾天我逛舊貨市場的時候,在一個賣古董文玩的得攤位前駐足。
老板是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戴一副圓眼鏡,中山裝很舊了,但是洗的一塵不染,白而長的胡須垂到胸前,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
他面前擺著各種文玩:有乾隆給還珠格格的敕書,有雍正年間的血滴子,有朱元璋洪武年間的雞缸杯,有蘇東坡寫給蘇小妹“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條幅。
其中就有一摞破舊的書籍吸引了我的目光,頂頭頭一本寫著,降龍十八掌。
這引起了我的興趣,一路翻下去有越女劍,易經筋,蛤蟆功,碧海潮聲拳,九陰真經,九陽真經,玉女心經,然后我就翻到了一本寫著獨孤九的書,劍字已經殘破的看不清了。
我拿過來翻了兩頁,發現沒有:
歸妹趨無妄,無妄趨同人,同人趨大有,甲轉丙,丙轉庚,庚轉癸。子丑之交,辰巳之交,午未之交,風雷是一變,山澤是一變,水火是一變。乾坤相激,震兌相激,離巽相激,三增而成五,五增而成九……
老板很神秘的接過書說,這本秘籍是他在華山腳下一個小山村收到的,那里住著一個姓風的老人,他和老人談的很投緣,老人臨去世時托人把這本秘本送到他手上,據說這是當年大俠令狐沖親手所寫的劍譜,是失傳已久的劍術秘本。
然后老板眼神熱切的看著我說:我看您骨骼清奇,正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練武奇才,這本《獨孤九劍》和您有緣,我愿忍痛割愛,五十元賣你,助你成為武林高手。
我盤算了一下,現在廢紙六毛一斤,我買下這本武林秘籍,大約賣不了一塊錢,指定血虧,我忍痛拒絕了老板,但是也因此錯過了一個成為武林高手的機緣,后來每念及此都不免一聲嘆息。
2
獨孤九劍源自金庸的《笑傲江湖》,但是獨孤求敗這個著名ID卻早于獨孤九劍,在《神雕俠侶》中獨孤求敗就曾經作為隱藏高手出現過。
和獨孤求敗一同生活的大雕還曾經訓練過獨臂的楊過,在瀑布中用玄鐵重劍練功。
在神雕故事中,獨孤求敗還沒有九劍,他早年用玄鐵重劍,中年以后用木劍,后來神功大成后不滯于物,已經達到了飛花摘葉皆可傷人的地步,大約已經天下無敵了。
他四十歲后的境界是:
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但是這時候無招勝有招這個概念金庸還沒想起來,所以獨孤求敗也不會。
寫《神雕俠侶》時金庸創辦《明報》,所對應的正是獨孤求敗三十歲左右的心境: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作為主人公,楊過始終也沒有達到獨孤求敗四十歲后草木竹石均可為劍的境界。
但是到了寫作《笑傲江湖》的1967年,明報已經從當年登載花邊新聞,煽情新聞,馬經的“小市民報章”,成長為言論獨立的精英報紙,金庸也成了知識分子的偶像。這時候他的心境更接近于獨孤求敗四十歲以后的心境,不滯于物,無劍勝有劍。
所以到了《笑傲江湖》,金庸提出無招勝有招,并且把這個專利歸到獨孤求敗名下。
這又何嘗不是他自己境遇的寫照,會當凌絕頂,只有真正登頂高峰的人才能一覽眾山小,金庸恰恰是哪個登頂之人。
很好玩的是在《笑傲江湖》中還有一個以敗為名的人,東方不敗。
獨孤求敗欲求一敗而不可得,東方不敗號不敗最后還是敗了。
無招勝有招這個概念,金庸提出來后,在他的武俠世界里沒有大肆推廣,因為笑傲是他的倒數第二部武俠小說,他的封筆之作《鹿鼎記》中韋爵爺雖然也經常無招勝有招,但是他的武功不限于武林,是另外一路。
所以獨孤九劍應該是到令狐沖就失傳了。
不過看到有人論證華山高手穆人清就是令狐沖的徒孫,他得了令狐沖獨孤九劍的真傳,把華山氣宗劍宗合并發揚光大云云。
但是金庸寫穆人清的時候華山氣宗劍宗這個概念還沒影呢,令狐沖這位金庸最喜歡的男主角也是影子都沒有呢。獨孤九劍獨孤求敗都還沒有來到世間,穆人清在小說中是令狐沖的晚輩,但是論出生時間又著實是令狐沖的前輩。
所以這注定只能是猜測而已。
3
無招勝有招這個概念,對武俠小說影響還是很深遠的。
繼承金庸衣缽的古龍就把無招勝有招發揚光大,甚至矯枉過正。
古龍小說后期,有大量無招勝有招的橋段,比如小李飛刀就只是一刀,一刀致命,根本沒啥繁復的招式。
比如傅紅雪每天練習拔刀萬次,為的就是對敵時候一刀致命,出刀要的就是一個字,快。
這也是無招勝有招,任你會三萬六千套套路,風魔刀法耍的水潑不進,我只有一刀。
這有點為了無招而無招,完全沒有令狐沖一劍把樂厚的雙手疊在一塊兒,一劍繡了十五個瞎子讓人覺得過癮。
讀金庸會在各種武功招式上找到無限的歡樂,古龍后期的招式描寫,其時可以一掃而過,他重氣勢不重招式。
也算是得了獨孤九劍的精髓,自成一派宗師。
========================
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