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學生在學校表現不好,她能跟班上所有人都可以發生沖突。剛開始我以為她是女孩子,又是班上的勞動委員,我擔心她是被同學欺負戲弄,還常常幫她說話。后來她在班上的一些言行越來越讓同學們討厭,我實在沒辦法便打電話給她媽媽,表示孩子行為習慣很差,希望家長能夠來學校交流一下,能夠配合教育。
第二天,女學生的媽媽準時到了辦公室,非常禮貌地跟我打了一個招呼:“李老師,您好,我是××的媽媽。”我停下手中的工作,笑著回應了她,然后請她坐下,隨后一臉無奈地跟她控訴了孩子在學校的各種惡行。我本想著讓家長多了解孩子的情況,然后家長能夠配合著多教育一下孩子。沒想到,媽媽沒等我說完便哭著跟我說起了自己一個人養孩子多么的不容易,孩子在家中的各種不懂事,自己已經完全拿孩子沒辦法,甚至已經為孩子割腕和下跪過。聽著這個年輕單親母親的哭訴,我對孩子的抱怨轉化成了對她的同情,看著她精致的妝容被淚水打濕,我一時無語,一時間變得手足無措。我只好安慰她,我再想想辦法看看怎么教育孩子。
經過我對這個女學生長達一學期長達一學期的觀察,再跟她媽媽保持不斷地電話交流,我發現這個孩子身上很多的缺點都是來自于家庭教育中某些失當之處。針對孩子的家庭關鍵問題,我想就這一對母女的現象談談我幾點看法。
一、請做有原則的父母
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這是毋庸置疑的。每一對父母甚至都恨不得掏心掏肺,愿意犧牲一切來給孩子創造一個優越的成長環境。可是很多父母沒有拿捏好愛的尺度,最后卻讓溺愛成了孩子對抗父母最好的武器,而父母那一份感天動地的付出也變成了軟肋。
女學生的媽媽便是含著淚承受了自己溺愛孩子的后果。由于是獨自一人撫養孩子,一個人要做生意養家糊口,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所以這位年輕的媽媽總是在物質上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一切需要,努力想要給孩子一些補償。當孩子犯錯了,她只要稍微裝模作樣地跟媽媽撒嬌認錯,這位媽媽便輕易地原諒了她,也因此失去了一次次教育孩子的契機,孩子最終也沒有改正過自己的錯誤。長此以往,孩子花錢越來越大手大腳,她看不到她媽媽撫養她的不易,感受不到媽媽奔波的艱辛,而媽媽在她犯錯時的教育也變成了讓人厭煩的嘮叨。
曾經在一部日本電影里看到的一個單親媽媽教育孩子,我認為她的方法非常有借鑒意義。電影里的一個小女孩因為便當不如別的小朋友好,便生氣地倒掉了自己便當盒里的食物,回到家里也是一臉的不開心。媽媽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得知這件事后,她沒有安慰孩子失落的心情,而是非常嚴厲地批評了孩子,說她怎么可以這樣浪費給她準備的便當,媽媽為了她那么辛苦地工作養育她,她又怎么能夠嫌棄而不是心懷感恩呢,說完便生氣地丟下孩子一個人走了。孩子看到平常慈愛的媽媽變得如此嚴厲,嚇得放聲大哭,拼命一路跑著去追媽媽,并保證自己以后再也不會犯這樣的錯誤。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位媽媽轉身回來擁抱孩子抱頭痛哭的情景,那是一個心酸卻又溫暖的畫面,我也相信那個自卑的孩子一定不會再嫌棄自己寒酸的便當。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之愛子則之計深遠。做一個有原則的父母,讓孩子從小明白對與錯,懂得是與非,學會感恩父母的辛勞付出,這樣孩子才能明白成人的意義。
二、請做講信用的父母
在跟學生打交道的過程中,我經常可以聽到學生們吐槽父母說話不算話,比如答應買的東西沒有見著影子,說是陪伴去游樂場玩還未成行,許諾的一次大餐還沒有吃成……學生們的各種吐槽看似幼稚可笑,可是這無形讓父母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打了折扣。
我的那位女學生喜歡追星,一提到鹿晗,她瞬間犯花癡比見到親媽都親近。媽媽為了鼓勵自己的孩子聽話懂事認真學習,說只要她能達到定下的目標,媽媽甚至可以請鹿晗來陪她吃飯。媽媽跟我表達過自己認識做經紀人的朋友,接觸明星也不是特別難的事情,只要孩子能夠變好,她也愿意不惜重金去滿足孩子的心愿。可是,女學生在跟我交流時卻對媽媽的許諾一臉不屑,說媽媽根本不可能去做成這樣一件事,曾經答應過的好多事情都沒做到。更讓她失望的事,是媽媽答應了她一定會來參加家長會,她也滿心期待媽媽能夠來到學校,可是她只是眼睜睜地看著別的同學的父母過來,卻最終沒有等到媽媽的身影。
我愿意去相信媽媽是因為各種主客觀的原因沒能兌現過對孩子的許諾,但是我還是認為父母一旦對孩子許諾過什么就一定要去實現,如果自己辦不到的事就干脆不要許諾。父母對孩子言而無信,那么父母的話在孩子心目中就會沒有分量,教育的話語也會變成孩子厭煩的嘮叨。
三、請做了解孩子的父母
說實話,很多父母生養了自己的孩子,卻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這樣的父母不管怎么努力賺錢撫養孩子,他們在孩子眼中都是不及格的。
我有一個學生,他的家庭條件比較復雜,說直白點他就是一個小三的孩子。他在學校的表現是自卑而懦弱,作業幾乎都不能完成,但是非常有禮貌,也能遵守學校的紀律,所以不能算是一個管孩子,但確實是問題學生。有一次他在期中考試的試卷里毫無遮攔地揭露了自己的身世,表達了他是一個小三的孩子的自卑,用“野種”一次說出了內心無言的痛苦。可是最讓他痛苦的是父母常年因為彼此感情的糾葛爭吵,都沒有真正站在他的立場上去做一些考慮過,讓他感到自己的存在是個多余的。從他的字里行間,我能夠看出,他無非渴望的就是父母少一點爭吵,那個遙不可及的爸爸能夠給他一點關愛。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還小,覺得有些事情只大人之間的問題,給孩子提供吃穿住行以及教育的必須條件就是愛孩子對孩子負責。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加之現在信息網絡如此發達,他們懂得的比我們想象中的多得多,他們的內心世界也比我想象中復雜。現在社會離婚率如此之高,很多孩子都生活在一個不健全的家庭,這樣生生地割裂了孩子與父母維系感情的紐帶,他們心理和情感上的缺失非常嚴重,但是他們卻找不到可以傾訴的對象,先不多可以尋求關懷的港灣,因為連自己最親近最依賴的父母都已經置身事外。
做父母的是不是合格,這個問題也許我不敢妄加評判,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幾乎沒有幾個家長能夠試著去學習一些心理知識去觀照自己的孩子內心世界,甚至溝通手段也是僅憑經驗的簡單粗暴。時代在變化,做父母的除了扮演嚴父慈母的形象,是不是也應該多一些改變呢?
四、請做懂得放手的父母
做父母的都生怕孩子在外吃一點虧受一點委屈,所以只要孩子跟別人起一點小小的摩擦,很多父母就會強行介入事件去維護自己的孩子。雖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是父母有些過度敏感的舉動卻往往對孩子造成了很多負面的影響。
我的班上有兩個成績非常有幫助優異的男孩子A和B,他們興趣相投,每天一起進進出出,是非常好的朋友。有一天中午A要做值日就讓B幫忙去食堂打飯,B欣然答應此事,可是不湊巧的是被值周監督就餐紀律的老師發現,將他一個人打兩份飯做插隊處理,并要求他寫了一份書面檢討書。寫檢討書只是老師作為教育學生可以手段,并沒有對學生有實質性的處罰,大多數被批評教育過的學生都知道這不過是可以一笑而過的事情。可是對于B來說,他從小到大聽話懂事,都是被老師表揚的,一時間寫檢討這個事情讓他接受不了,甚至連檢討書怎么寫都不清楚,最后盡力憋夠了一定的字數。不過這道坎他依然沒有跨過去,回家心情有點郁郁寡歡。
在家里媽媽看到B不開心,問他發生了什么事情,他也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媽媽事情的來龍去脈。這一下似乎點燃了媽媽的火氣,她也認為自己的兒子明明是助人為樂,怎么可能做好事還被批評寫檢討呢?她執著于一定要給兒子討一個說法,所以費盡心思找到了班主任和A的媽媽的電話號碼,然后分別想對方表達了自己心中的不滿,要求A也必須寫一份檢討書以示公平。最后為了讓事情和諧地處理下來,班主任和A的媽媽不得不做孩子工作,讓他補寫了一份檢討書。事情的解決似乎達到了B的媽媽想要的結果,可是當他回到學校再次面對A時卻多了一份無言的尷尬。
從上述事件來看,B不能承受一次小小的批評這本身就是他從小在父母過度保護和干預之下產生的影響,他的抗挫折的能力極其差,心理素質一點也不強大。對于已經是初中生的B來說,如果父母還是不愿意放手讓孩子自己學會去解決問題,那么孩子跟人相處協調合作的能力會越來越差,當面臨問題和摩擦的時候他只能束手無策,可是他卻不能任何時候都依賴父母。
生養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育孩子更是一次漫長的修行。當你的孩子越來越不愿意跟你親近,越來越叛逆,做父母的是不是應該靜下心來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呢?如果親子關系已經出現問題,是不是應該尋找一些科學的方法去補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