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上遇到的困難,例如孩子不愿意認字啦,認字效率低、記得慢啦,生病啦,老母親惰性發作啦,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我覺得這些都不算困難,都是可以輕松克服的。
目前我遇到的一些客觀困難有:
1. 國內流行的學齡前兒童識字教材,如四五快讀、學前快讀等,對海外兒童來說難度爬坡太快,而且配套閱讀材料太少。
難度爬坡太快,父母孩子都容易心生畏懼。配套閱讀材料太少,生字就無法在閱讀中循環鞏固,遺忘率高,導致一些孩子認字幾百后,卻不愿意嘗試去讀長句、讀短文。這就有違識字的初衷。我們投入巨大的精力來認字,最終的目標是為了可以自主閱讀。如果一開始認字就沒能形成閱讀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不利于后期持續推進中文。
這個弊端是我在即將教完學前快讀第二冊的時候發現的。娃學過的字超300,但是遺忘率很高,而且畏難,不想讀新的文章。
我借鑒了一些前輩媽媽們的經驗,開始用生字來造句、寫短文、編故事。以孩子目前300的識字量,已經可以寫出一些情節比較復雜的文章和故事了。
我編文章和故事主要有三個靈感來源:
第一是來自于我和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我稱之為孩子的口述日記。
第二是改寫一些我們倆都很喜歡的繪本故事。
第三是經典重寫,用簡單的語言把一些童話故事重現出來。
這三類文章寫出來,孩子的接受度一般會比較高。
2.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這里的家人當然主要是指孩子的老爸。隊友其實并不是太支持我買書,以及推中文,他說書太占地方,娃也不一定讀得完。這時候我就拿出我的閱讀APP,給他看每月閱讀報告,說娃都讀一千多本了,怎么就讀不完了?我還怕不夠讀呢。其次他認為家里應該是法語占主流,自從孩子的中文越來越好,口頭詞匯的豐富度已經壓制住了法語,他產生了危機感。為此也有過幾次家庭矛盾。但是推中文對我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事情,因為一旦上了學,娃的法語就會突飛猛進,那時候中文還有沒有立足之地,我實在不好說。因此當時我沒有退讓過一步,中文書該買的就買,音頻該聽的就聽。不過現在我書基本買夠了,我也很滿意娃目前的中文水平。所以可以退一步海闊天空了。
不知不覺教孩子中文已快一年了。現在進展到學前快讀第三冊,希望三月結束前可以完成吧。然后再使用四五快讀作為復習和補充。
講真,每次看到學前快讀一課有足足十九個生字,我真是每次都要虎軀一震。敬告后來人,如果加油普娃,第一本獅子教材真是千萬不要使用學前快讀,還是四五快讀更接地氣啊。
好啦,階段總結又告一段落。下一次總結應該是學完四五快讀第三冊的時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