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分鐘,解決一個商業問題。歡迎收聽,《劉潤·5分鐘商學院》,實戰篇。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非常經典的品牌建設概念:STP 理論。
在《5商 | 實戰篇》的周末私董會,一位提問的同學,是靠近高鐵站、寫字樓的,高檔酒店的大堂吧的經理。為了提高業績,他向客人推薦高檔紅酒,可是大家并不怎么買賬。于是,他推出促銷活動,拉動業績。但是促銷的時候,大家喝兩杯,促銷一結束,大家又不買了。怎么辦?
我們以這個5商學員的真實問題為案例,學習解決這一類問題的通用的實戰方法。
首先,要解決這個“怎么辦”的問題,我們要理解這個問題的本質。
你的目的,真的是想賣好紅酒嗎?其實并不是。賣紅酒,只是你提出來的,提高業績的手段。研究手段久了,就會慢慢把手段當成目的,從而偏離真正的目的。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提高大堂吧的業績。那怎么才能提高大堂吧的業績呢?今天,我們學習用著名的 STP 理論,抽絲剝繭地解決這個問題。
概念:STP理論
什么是STP理論?STP理論,是美國著名營銷學家菲利浦·科特勒對戰略營銷和品牌定位的巨大貢獻,S、T、P這三個字母,是Segmentation(細分)、Targeting(目標)、和Positioning(定位)的縮寫。它的核心是,通過“1)把用戶細分,2)定客群目標,3)差異化定位”的方法,讓自己脫穎而出。
我舉個例子。
20世紀60年代末,米勒啤酒的市場份額只有8%,和百威、藍帶等等差距很遠。米勒當然很想提升業績,但是怎么辦?用 STP 理論試試。
首先,把用戶細分。米勒對市場做了調查,發現啤酒市場可“細分”為輕度飲用者,和重度飲用者。輕度飲用者人數很多,但飲用量只有重度飲用者的1/8。
然后,定客群目標。那么,服務誰呢?米勒決定把客群“目標”定為重度飲用者。他們繼續研究發現,這群人大多是藍領,愛看電視,愛好體育運動。
最后,差異化定位。米勒決定,重新定位子品牌“海雷夫”為“敞開來喝”,開始宣傳“你有多少時間,我們就有多少啤酒”,廣告中鼓勵各種藍領,船夫、鉆井工人等等,開懷暢飲。
你猜怎么著?“海雷夫”獲得了巨大成功,1978年,它的銷量僅次于百威,全美名列第二。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一個賣工具的德國商人也在苦苦思考,怎么提高業績。于是,他用STP理論分析了市場:
把用戶細分:買工具的人,可以細分為左撇子,和右撇子;
定客群目標:德國有11%的人是左撇子,專門服務他們;
差異化定位:開一間左撇子工具公司。
結果,他的“左撇子工具公司”的生意,也非常興隆。這就是STP理論的威力。
運用:
那我應該怎么辦呢?我們試著用 STP 理論,來解決酒店大堂吧的問題。
第一,把用戶細分。
根據在大堂吧消費行為的巨大差異,你可以把用戶大概細分為三類:1)入住酒店的商旅客人;2)高鐵站的來往過路客;3)寫字樓里的公司客戶。
第二,定客群目標。
商旅客人,白天辦事,晚上回來,把這里當“客廳”;來往過客,短暫停留,簡單消費,把這里當“驛站”;公司客戶,接待訪客,洽談公務,把這里當“會議室“。
那服務誰?這樣看來,也許寫字樓客戶,才是最有價值的客戶。他們的消費場景和消費能力,都很契合酒店大堂吧。
第三,差異化定位。
那么,怎么把酒店大堂吧,和寫字樓自己的會議室、或者星巴克咖啡,做差異化定位呢?
挑高的空間,豪華的裝修,美妙的音樂和香氛,可以差異化定位為:重要客人,約這里。然后,推出一款3層高的豪華下午茶點心,讓他們在這里接待重要客人,非常有面子。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以后寫字樓客戶一想到要接待重要客人,就會想起約這里。這就是“品牌定位”。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希望你不僅看到了我給這位同學的建議,更要學到了產生這些建議的方法論:STP 理論。
今日得到:
添加到知識賬本
劃重點
STP 理論是戰略營銷,和品牌定位的核心方法。它的核心是,通過1)把用戶細分,2)定客群目標,3)差異化定位的方法,讓自己脫穎而出。往前走一步,
如果我是個人,怎么應用STP理論呢?STP 理論的本質,是“差異對待”。我們常說,你不可能取悅每一個人。我們要接受這件事情,然后把你周圍的人分類,找到你認為最值得交往的朋友,最后愉快相處。
你的客戶如果可以細分,你會怎么分呢?你想專注地服務于誰?怎么和別人差異化呢?歡迎你在留言區分享,與大家一起,過過招。
也歡迎你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想服務所有人的朋友,幫他們通過 STP 理論脫穎而出吧。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這是你在商業道路上成長的第58天,期待你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