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個周末帶著妻子和女兒回了一趟老家,不經意間一瞥,發現父親頭上的白發又增加了,身體也比以前消瘦了,頓時心里五味陳雜,感慨時間催人老。
? ? 提到“父親”,不知如何談起,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在我眼里,年輕時,父親更多的是力量的代名詞,不管是搬起的一塊磚,還是扛起的一袋糧,總感覺父親身上的汗從未停過,衣服從未干過,直到多年后讀懂了責任一詞的涵義,那是父親抗在肩上的動力。
? ? 與母親相比,父親更多的是“木訥”,確切的說不太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可能三年高中不去看你一次,大學從來不主動打一次電話,但是對你的關心從未少過,他把所有的關懷與思念都留在你放假回家的那一刻。工作后,我一直很少回家,如今自己也有了妻子,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一個月更是回不了幾次,父親還是老樣子,對我們的生活基本很少過問,無非就是回家的時候讓你拿點這個,拿點那個,恨不得家里所有好吃的,在他心里覺得對你有用的、能讓你省錢的都讓你拿上,而我為了讓父親覺得我還需要他,滿足他的“私心”和我的私心,我也就都欣然接受了。父親一個勁的在證明著自己對我們的關心,那個時候我自己心里愈是覺得慚愧,他今年已是六十有六,在一家小化工廠里晚上看門,白天干點體力活,本該享清福的年紀,只因為我這個做兒子的不夠爭氣,沒能在應該為家庭出力的時候做出一點貢獻。如今自己已是為人父,真切體會到了撫養子女、照顧家庭的不易,不管父母能力大小,有錢沒錢,在對子女上,他們都是一樣的,沒有一點私心。
? ? 有時候在想父母為我們操勞了一輩子,付出了這么多,我們該如何回報,作為子女,其實我們能做的卻也是微乎其微。父母年紀大了,可能更多的是希望子女的陪伴,希望曾經的這個家里更熱鬧一些吧。作子女的,我們應珍惜擁有的條件和時間,珍惜眼前人,為自己的父母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生活多一些溫馨,少一些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