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流失文物迷蹤》這是一本很冷門但很有意思的書,本書共分五個專題,分別為“文物流失第一案”“圓明園大劫難”“紫禁城的黃昏”“在漫長的古道上”“從云岡到龍門”。
第一個專題講述了西方侵略者在兩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掠奪走的物品,其中包括寧波天寧寺的銅鐘、鎮(zhèn)江甘露寺的鐵塔、南京大報恩寺的琉璃塔部件,以及圓明園的100多萬件藏品等。
第二個專題講述了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從中國掠奪走的《永樂大典》、珍貴天文儀器,以及歷代名家的書法書畫作品等。
第三個專題講述了西方人借著考古、冒險的名義,在絲綢之路沿線文物挖掘和盜竊的故事……
通過這五個專題,我們得以深入了解大量中國文物流失的經(jīng)過,這些文物的流失,見證著中華民族飽受欺凌的歷史。
目前,我國流失在外的文物數(shù)量高達1700多萬件,其中大英博物館展出了2.3萬件,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館收藏有1.5萬件,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有1萬多件……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家和無數(shù)愛國華夏兒女的共同努力下,許多流失在外的國寶正在逐步回流,目前已經(jīng)有超過15萬件國寶陸續(xù)回歸了祖國,但這種回歸也面臨著很大的阻礙,“圓明園大劫案”中,十二生肖銅首像回歸背后的曲折之路便向我們揭示了很多國寶回歸中面臨的困難。
《中華流失文物迷蹤》不僅是一部關(guān)于中國文物流失和回歸的著作,更是一部關(guān)于人類文明傳承和保護的著作。它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文物的價值和意義,也讓我們更加敬重那些為文物回歸付出努力的人。
書中詳細評價了流失文物的歷史背景、藝術(shù)價值和意義,以及回歸的艱辛歷程。同時,書中還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和內(nèi)幕,讓人對這些文物的回歸之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