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那是一個春天,4月1日,愚人節的重大發布,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重磅新聞打破了清明節假日的寧靜,同時也給當地樓市燒了一把火。如今,事關“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
1
有網友說:這就是你在家躺著,過著平淡的日子,突然有一天有人在你頭頂上畫個圈,你一下成了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一下從農村人,小城市的人,變成了大城市的人!
然后一大批的段子手出沒:
網友A:
“
岳父問:你有房嗎?
男:沒有。
岳父:你有車嗎?
男:沒有。
岳父:什么都沒有就給我滾。
男:我是雄縣農村人。
岳父:孩子!外面風大我們里面說話。”
網友B:
“你會遺憾自己錯過了深圳特區快速發展的黃金時間,錯過了上海浦東新區十年淘金機會。你感嘆自己生不逢時,其實你還是一樣會錯過雄安新區。”
其實我們在這些折騰的過程中,或者就是在追逐著一份生活存在感。
2
微博常常會看到有關上班一簇的真實寫照:每天8小時工作、2-3小時公交或地鐵、6-7小時睡眠;吃著三流的餐飲,呼吸著二流的空氣,卻承受著各種一流的價格。沒時間也沒精力互相溫存,沒心情沒經濟去感受文藝。周末放假,本以為可以好好感受生活,起床卻已到中午,轉眼又是周一。每周重復再重復。在廣州這座超大的城市里,每一年都有這么一群人,他們離開自己從小生活的城鎮,為了更好的生活,義無反顧地來到了大城市,漂泊奮斗于廣州。他們稱之謂“廣漂”!在廣州,似乎滿大街都是機遇。開放,包容,自由,中西交融,粵港澳交匯,粵語普通話夾雜,每個人來到這里,在尋找機遇,追尋自己的夢想。卻也會面臨著這樣的困境:房價高、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到最后,有的人離開,更多人堅持留下。我爺爺常常說:“笨鳥先飛,勤能補拙。”無論在讀書的時代,還是現在出來工作。他這句簡單的話語一直記在我的腦海里,我深解著它的意義。學生時代有考試的壓力,出來到社會有工作的壓力,歸根到底,我們所有努力的意義,都是為了家人能擁有更好的生活。
3
我一直都相信生活不會虧待一個善良和努力的人。現實與夢想,差距會有多大?有一種說法叫絕境逢生,人也就是被逼到退無可退了,才爆發出強烈的改變意識,來打敗那個迷茫的頹廢的拖延的自己。你生活得如何,不取決于你遇見了誰,而取決于你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