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一個名叫約翰·肯尼迪的美國人悄然登上了美國總統的寶座。隨后,在他推行的“新邊疆”的對外關系政策下,以核武器為主導的軍備競賽在美蘇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愈演愈烈。1961年,4月古巴“豬灣事件”、5月美國正式介入越南戰爭、8月“柏林墻事件”等,在美國政府一系列的對外動作下,終于使得一批有思想的美國人開始關心起政治來。在紐約城西邊一個名叫格林威治的小地方,由于租金便宜當時聚集著很多思想激而又相對落魄的年輕人,政治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當時住在這里人們最熱衷的話題。
1962年4月的一個星期天晚上,年僅21歲的鮑勃·迪倫和幾個朋友在格林威治村的一間咖啡館聊天,聊著聊著話題就很自然的轉到政治上去了。大家紛紛對美國面臨的種種問題發表意見,爭論不休。可后來,就像許多類似的這種爭論一樣,慢慢的大家都沒了話,各自看著自己的咖啡杯子發呆。突然,迪倫拿出了他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在上面寫下了一句話:你的沉默背叛了你(your silence betrays you)。?
第二天下午,民歌手大衛·布魯在大街上遇到迪倫。迪倫兩眼發紅,好像一夜沒睡,但精神卻出奇的好,于是兩人便來到咖啡館聊天。聊了一會,迪倫又從口袋掏出那個筆記本,開始在上面寫寫劃劃。布魯湊過去一看,竟然是一首歌的草稿。迪倫趁勢邀請布魯幫他彈奏幾個和弦,而他則一邊哼著旋律,一邊修改歌詞。兩人忙活了大約1個小時,終于大功告成。迪倫看著自己的新作甚是滿意。這天正好是星期一,是格林威治民歌城每周一次的“呼特日”。
“呼特日”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由皮特·西格(美國現代民歌之父)和伍迪·格思里(迪倫后來的精神導師)為主導的左派民歌樂隊“年歷歌手”從西雅圖左派人士的一種名叫“呼特娜尼”的募捐集會那里發展過來。這種“呼特”演唱集會后來成了美國民歌界的傳統,并在六七十年代達到了頂峰。
言歸正傳,迪倫知道今晚那里準又聚集著一大幫民歌手和“專業歌迷”,于是兩人便決定去“民歌城”走上一遭。這天晚上,正好輪到了民歌手吉爾·特納主持,于是迪倫便先給特納彈唱了這首新作。唱完后,特納呆住了,過了好一陣才從震驚中清醒過來,沖著迪倫喊道:
“鮑勃,你一定要教我唱這首歌,今晚我要第一個唱給大伙聽。”
“沒問題”迪倫邊說邊把歌詞本遞給特納,又把和弦的大致走向告訴了他,隨后特納便走上了舞臺。
特納在舞臺上坐定后,小聲哼唱幾段旋律后,便撥動吉他結結巴巴地唱了起來。許多時候他甚至不得不停下來清唱上面的歌詞。可是,等他一唱完,臺下立刻響起了陣陣歡呼聲,聽眾們都不約而同地都站了起來,一邊鼓掌一邊喝彩。迪倫望著臺下興高采烈的人群,嘴角浮現出一絲得意的微笑。
沒錯,你們都猜對了。這天晚上,這個世界上多了一首名叫《答案在風中飄》的歌曲。
雖說在當時民權運動浪潮推動下的美國,這首偉大的抗議性歌曲很符合時代特性,但它的成名之路卻還是一波三折。1962年的鮑勃·迪倫還是一個沒什么名氣的民歌手,就在前不久的3月19日,那張后來著名的迪倫處女作同名專輯《鮑勃·迪倫》才正式出版,然而美國的樂評人卻對這張唱片褒貶不,這張唱片在當年也只售出了5000余張,基本讓公司不賺不虧。但是對于當時迪倫的簽約公司哥倫比亞這樣的大公司來說完全是個失敗。這首劃時代的民歌《blowing in the wind》真正進入大眾視野還要靠另一個人的努力。這個人便是后來美國民歌界最有名的經紀人艾伯特·格羅斯曼,也正是迪倫的經紀人。
1963年5月27日,在格羅斯曼的多方周旋下,迪倫的第二張唱片《自由自在的鮑勃·迪倫》終于得以問世,其中就包括《答案在風中飄》。然而這張專輯仍然稱不上熱賣,在出版的頭一年里大約售出了12萬張。值得一提的是,這首專輯的封面是一張迪倫和女朋友蘇西挽手在冬天紐約街頭散步的照片,蘇西穿著一件綠色的短大衣,腳蹬一雙高筒靴,頭靠在迪倫肩上。兩人雖然臉凍的通紅,但從笑容可以看得出,他們是非常幸福的一對。這張傳神的照片也算是正式公開了兩人的戀情,同時也讓蘇西的衣著打扮成了當時許多紐約女孩子模仿的對象。
話題回到格羅斯曼。當時名氣很大的音樂經紀人格羅斯曼,手下簽約的歌手不僅僅有鮑勃迪倫,還有當時已經很出名的樂隊PPM(Peter, Paul& Mary叁重唱),而PPM正是以演唱這類政治性歌曲而備受推崇,于是格羅斯曼在迪倫第二張專輯出版之后,立刻又讓手下的當紅樂隊PPM把《答案在風中飄》又翻唱了一遍。結果,在這首單曲出版后的頭兩周就賣出了32萬張,成了華納公司(PPM是簽約在華納兄弟唱片公司旗下)有史以來賣的最快的唱片。在隨后的格萊美年度評選上,這首歌也被評為格萊美1963年年度最佳民歌歌曲。終于,《答案在風中飄》讓格林威治村民歌圈子以外的人聽眾注意到了鮑勃·迪倫這個名字。后來在格羅斯曼的助推下,鮑勃迪倫在1963年的新港民歌節上,攜手著名的民歌王后瓊·貝茲一同登臺表演。鮑勃迪倫也終于開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講到這里,這首著名的民歌《答案在風中飄》的創作背景也基本講完了。然而,這首歌的傳奇之路卻并沒有停下。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2016年10月13日下午1時,瑞典文學院將2016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75歲的美國音樂家、詩人鮑勃·迪倫,以表彰其“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中開創了新的詩性表達。”而迪倫獲獎的“文學作品”正是《答案在風中飄》那詩一樣的歌詞。
在文章最后,你可以點擊的原唱版再聽一遍。我附上了歌詞
《答案在風中飄揚 》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才能稱為真正的男子漢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一只白鴿要飛越過多少片大海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在沙灘上得到安眠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炮彈要多少次掠過天空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才能被永遠禁止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風中飄揚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這風中飄揚
How many years can a mountain exist
一座山要佇立多少年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才能叫做滄海桑田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人們究竟要活到多久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才能被允許擁有自由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一個人要多少次回首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才能做到真正的視而不見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風中飄揚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這風中飄揚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一個人要抬頭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才能望見天空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一個人有多少只耳朵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才能聽見哭聲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究竟要失去多少條生命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才能知道太多的人已經死去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風中飄揚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這風中飄揚
參考資料:《來自民間的叛逆》,作者袁越。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