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對思維導圖只聞其聲而不見其物,有多少人揣著思維導圖卻無從下手,下面小編就以讀書筆記為例,手把手教你繪讀書筆記思維導圖。
首先問你一個問題,讀一本書時,你是從頭到尾畫一張還是多張?
(1)手繪的話,需要在家或公司,只有這些地方才有彩筆和A4紙,估計沒有多少人有隨時帶著彩筆和A4紙的習慣。
(2)手繪完一本書,要修改很多次,基本上都是多張。比如經常會畫著畫著就空間就夠了,但分支錯了,用錯筆了,內容重要程度分解不對,寫錯字了,會讓思維導圖陷入尷尬的地步。
(3)手繪時非常花時間,有時會比讀完一本書時間還長,必須準備2小時以上,如果書比較精彩有時會花上一天或一段時間才能完成。
所以我們一般選用思維導圖軟件來完成讀書筆記思維導圖的繪制,比如iMindMap、MindMapper,不但隨時隨地,而且能夠任意更改。
2.讀書讀到哪個階段開始繪制了?
除了小說只讀1、2遍,大多數的書只要做筆記最少讀2遍,先把書看完第一遍,對全書的內容和框架有個了解,閱讀第二遍或第三遍時開始做筆記。
3.你是側重梳理書的大綱、還是記錄要點,或是記錄自己聯想到的想法?
(1)整本書是思維導圖筆記,看到不錯的就放在思維導圖里, 最后從新梳理大綱,按自己的理解從新調整。
(2)針對某個細節,書中說可能會非常精彩,這時把書中的部分內容摘錄做成讀書筆記。
(3)剛開始時是記錄要點,在后果整理時會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般情況下,是根據實際情況和時間對這幾個部分進行相關的調整和整合,按不同情況可能保留二、三個版本。希望自己能達成目標。
4.你是用手繪的還是其他工具?
(1)剛開始學思維導圖時手繪,現在比較懶,用工具軟件多一點,目前基本上都是在電腦上,正在嘗試在平板上做思維導圖。
(2)手繪不適合過于復雜和簡單的書,最好難異適中。另外手繪比較花時間,必須準備足夠的空閑時間。
(3)用軟件,便于修改、整理和保存。自己用基本上不加圖像,如果是為了培訓、開會和演示,要盡量花些時間加入合適的圖片和顏色,有時會用iMindMap導入或重畫一遍,這個軟件的效果類似手繪,比較不錯。
5.畫完后的思維導圖你如何保管?
(1)把最后一張比較完全的手繪放在文件夾里統一保存起來。
(2)把手繪的內容拍成照片,起個名字,分類保存。
(3)完成這本書的思維導圖之后,分類保存。
(4)找時間分享到我的iMindMap上去。
6.下次再看這本書之前你會馬上找以前畫的思維導圖來看嗎?
(1)看書前不會,一般在看書的過程就會對相應的內容有個判斷。
(2)如果在電腦前,看完第一遍之后,會找出相關的思維導圖,看看以前對這方面的了解,然后更有側重的閱讀和做筆記。
其實讀書筆記思維導圖的作用是幫助深入閱讀,在完成思維導圖筆記的過程中,整理歸納書的要點,梳理書中的整理框架。如果說閱讀一二遍之后,只能吸收書中內容的30%,那么做完思維導圖筆記和其它筆記后就會達到50%,完成一個大的主題閱讀之后會達到70%。再加入跟其它人分享和實踐才能達到90%。
原文轉自iMindMap教程:http://www.imindmap.cc/imm-dushubij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