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回想自己去年9月確診乳腺癌,除了在等待穿刺活檢結果的那幾天里有些茫然和忐忑之外,并沒有陷入“為什么得癌癥的是我”、“為什么沒能及早發現”的懊惱之中,每有親人朋友為我惋惜難過,反而淡定地告訴他們:“病人情緒穩定,樂觀面對,積極治療,無須擔心”。不在患病之后去糾結老天是否公平,不在治療期間去設想假若時光倒流,是因為清楚知道這些都于事無補,只會徒添煩惱,唯有把握當下,過好每一天,人生才不會留下遺憾。
? ? ? ? 思行合一,故而從確診—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一步步走到現在的10個月里,坦然接受患病的現實,努力適應治療的副作用和后遺癥,積極調整從隨心游到家里蹲的落差,樂觀依舊。有朋友評說“雖然身體病了,但你靈魂的健康與高度,沒有多少人能企及”,偶爾也會有人揣測“你是不是獨身太久心情抑郁才會得乳腺癌”或者“一個人在和順開店太過勞累以致患病”,甚至連達達客棧的裝修也被詬病“礙主,風水不利”,對此只能呵呵一笑了之,既已患病何須辯解,任人評說無關痛癢。直到我在朋友圈讀到一篇閱讀量10萬+的微信大號文章《41歲螞蟻金服高管離世:人到中年,命最珍貴》,該文以5月1日螞蟻金服總裁助理毛先生因癌癥去世的新聞為話題,引申出“疾病是對一個人透支的‘罰款’,也是在叫醒那些執迷不悟的中年人”之謬論,讓我忍不住想要為素昧平生的毛先生、為自己和所有罹患癌癥的朋友發聲:為什么得癌癥的是我?這未必就是我的錯!
? ? ? ? 患病之后,為了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除了抓住機會向醫生護士咨詢請教之外,我還仔細閱讀了一些關于癌癥的科普書籍,據自己所學粗淺總結:“癌癥是由于人體細胞在分裂時發生基因突變,且逃脫了免疫系統的清除而發展起來的”。癌癥的誘發除了我們通常以為的不良生活習慣、環境污染等外源性因素之外,還有很大部分跟遺傳、免疫、內分泌等內源性因素相關。如果說螞蟻金服的毛先生工作勤奮為事業打拼是他患病的“錯”,那我此前待在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的騰沖7年,生活規律,每天兩餐,讀書喝茶,日行萬步,不抽煙不喝酒不熬夜,不爭不搶清心寡欲,癌癥仍然找上門又該做何解釋?更有甚者,年少時眼見爸媽單位同事魏叔叔的小女兒因骨癌夭折,還有那些在層流病房中等待骨髓移植的白血病患兒,年幼的他們又犯了什么“錯”?要知道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并沒有多少垃圾食品和環境污染之說,而現代醫學至今尚不明確幼兒白血病的發病原因,但可以肯定兒童患癌癥更多的應與先天因素相關,孩子出生時就攜帶著基因突變,無辜遭受病痛難道這也要被怪罪?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原本無可厚非,一味將患癌的病因都歸咎于此未免簡單粗暴,飲食起居、心態情緒、壓力重負只是增加或降低疾病的風險而已,并非充分必要條件,試問誰又敢言掌控了自己的健康和生死,腫瘤專家或者養生達人患癌的例子也并不鮮見。
? ? ? ? 2019年1月末,國家癌癥中心在《中華腫瘤雜志》發布了《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通常滯后3年,故本次發布數據為2015年登記資料),據報告估計,2015年全國癌癥發病約392.9萬例,發病率為285.83/10萬,全年死亡約233.8萬人,死亡率為170.05/10萬,這也意味著平均每分鐘就有7.5人被診斷為癌癥,有4.4人因癌癥而死亡(以上內容摘自網絡)。從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可見癌癥患者是一個多么龐大的群體,而且惡性腫瘤年報中清晰表明與癌癥發生率最相關的因素是年齡,3年多來隨著人口結構老齡化加劇,故而以上數據還在不斷遞增。我們離癌癥究竟有多近?不用去專科醫院,僅以得知我病情后微信通訊錄2122位聯系人中就有19位朋友明確告知我們成為了癌癥病友并以自身經歷為我加油打氣(不排除未看到朋友圈或因故沒有吐露病情的情況),另外還有6位病友是因同患乳腺癌相互交流康復心得而后添加的,連同我一共有26位之多,如果再加上熱心告訴我身邊某某親戚鄰居同事同學患癌預后良好的病例(不排除為我免受打擊未告知眾多因癌癥去世的情況),這一數字還將會成倍增加。
? ? ? ? 癌癥其實近在咫尺,說不定哪天就不請而至突然敲響生命的警鐘,但我想告訴自己和每一位病友,確診并不意味著末日降臨,得病也不代表著接受懲罰,或許我們真的沒有做錯什么,只是老天開玩笑上帝擲骰子隨機的概率而已。“有的人30歲就死了,只是到了80歲才埋葬”,我無比認同這句曾經風靡一時的網絡流行語并始終相信生命的質量遠勝于長度,謹小慎微縛手縛腳按教條生活那該多無趣,遵循本心酣暢淋漓才是快意人生。世界那么大,每個人的選擇和際遇各不相同,有人背包走天涯,也有人大嘴吃四方;有人披荊斬棘志存高遠,也有人修籬種菊恬淡安靜;有人全身心投入工作事業成功,也有人花時間經營家庭兒孫滿堂……人生沒有定式,汝之蜜糖未嘗不是彼之砒霜,竊以為只要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不論長短,都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