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福軍趁著小長假邀請父母和姐姐來北京玩幾天,還奢侈一把用一個月的工資招待親人。
沒想到的是親人們一直嫌棄:堂堂的博士生就住這樣的房子,媳婦也沒有給我們做過一頓像樣的飯菜,本以為去高檔餐廳吃飯不過是在小飯館而已。
01
胡福軍出生在駐馬店嵖岈山附近的一個小山村里,他出生的時候姐姐已經三歲了,因年齡間隔不夠計生辦還罰了不少款,父母認了。
他的出生給家里帶來了無盡的喜悅,父母干勁更大了:除了操持幾畝田地,父親有空就外出做泥瓦匠,母親在家養雞養豬養鴨。
長相清秀的胡福軍和潑辣的姐姐相比性格靦腆許多,見了生人竟然害羞,但是人家從小就愛學習,成績好,愛看書,父母暗自高興:“咱們家讀書的料,文曲星下凡,砸鍋賣鐵也要供兒子讀書。”
平時,姐姐放學燒火做飯,胡福軍在看書;姐姐偶爾和小伙伴出去玩耍,胡福軍還在學習。
老師也對這個聰明伶俐的大男孩格外器重,參加競賽屢屢獲獎,這不但讓學校感到光榮,父母也頗為自豪。
小學初中階段,無論家里農活再忙,父母都沒有舍得讓胡福軍下地干活,他也樂意享受在家學習的樂趣。
胡福軍考上縣里重點高中的時候,姐姐已經和村里的姐妹們一起外出打工兩年的時間。
02
重點高中人才濟濟,胡福軍有過短暫的不適應,文理分科后甩掉不擅長的地理和歷史,在理科班里胡福軍漸漸嶄露頭角,在重點班成績依然名列前茅。
高中三年胡福軍依然穩扎穩打高考考到北京一所985大學,本科畢業保研、考博,畢業后留在一所高校任教。
在大學當老師在父母看來那是不得了的事情,逢人便夸:“俺兒在大學里當老師,文曲星下凡了。”
工作穩定后經人介紹胡福軍認識了在醫院工作的茹娟,兩個人彼此感覺還算不錯,又是大齡青年都本著結婚交往的,一年之后便進入了婚姻的殿堂——婚房還是胡福軍的宿舍。
婚后兩個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不敢要娃、更不敢高消費、努力積攢首付款。
茹娟是獨生女,父母都是縣城的普通工薪階層,心疼女兒婚后沒有個窩拿出所有積蓄支援女兒買房。
父母的支援加上兩個人的存款終于湊夠了一套小房子的首付,胡福軍和茹娟取出公積金余額把房子裝修一番,又置辦了家具家電,終于有個家的樣子了。
得知消息胡福軍父母又多了一份炫耀的資本:“俺家娶兒媳婦沒有花錢,現在又買了房子,以后就能享兒子的福。”
親鄰們的恭維讓父母的虛榮心膨脹到極點,走路抬頭挺胸,說話中氣十足。
03
自己在北京讀書工作這么多年父母還沒有來過北京,胡福軍覺得挺對不起父母的,于是便邀請父母來北京游玩,趁著幾天小長假好好陪父母轉轉。
父母在姐姐的陪同下如期而至,回到家父母傻眼了:“就這么小的房子,我還以為和咱們家自己蓋的房子一樣大。”失望明顯寫在臉上。
“怎么住呀!”母親有點不屑一顧。
“老弟還是大學老師住這么小的房子,以后我家孩子來這里過暑假都不習慣。”姐姐感覺不可思議。
胡福軍一陣尷尬:“北京房價高,首付都一百多萬每個月還有高額房貸,要不是茹娟爸媽支援我們還在宿舍蝸居呢。”
“她一個小醫生找你這個大學老師,貼點錢算什么。”母親的嘴臉暴露無遺。
“茹娟不簡單,她也是醫學研究生要不然根本就不可能在北京的醫院工作。”胡福軍趕忙給親人們解釋。
晚上胡福軍帶父母和姐姐出去吃飯,茹娟上夜班,等到茹娟見到公婆和姑姐已經是第二天晚上了。
公婆端坐在客廳里等著兒媳婦做飯,沒想到外賣如期到場,胡福軍母親驚呆了:“你們就吃這?”
茹娟顯然沒有料到婆婆這樣問,一下子不知道該怎么回答,還是胡福軍打破了尷尬:“我們平時都在單位食堂吃,周末偶爾做飯,點外賣省事。”
“哪有女人不做飯的道理?”胡福軍父親看不下去,“你媽做了半輩子飯,農活再忙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飯。”
氣氛一陣尷尬,茹娟好脾氣附和:“我不怎么會做飯,怕做出來的飯不合胃口。”轉頭瞪了胡福軍一眼,轉身走進臥室吃零食充饑。
04
此后幾天,胡福軍帶父母和姐姐爬長城、逛故宮、逛王府井、吃烤鴨,時間安排得緊緊的。而茹娟以工作忙為借口一次也沒有陪同,見面也就是睡覺前象征性打個招呼。
父母隨便慣了,茶幾上果皮堆著其實垃圾桶就在旁邊。
早晨母親早早在廚房乒乒乓乓,睡在沙發上的父母就那么坐著看電視,上夜班歸來的茹娟苦不堪言:“不起來吃飯,婆婆一遍又一遍喊,姑姐像不要錢似的嚯嚯她的護膚品套裝。”
胡福軍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父母一邊享受著兒子帶來的福利一邊嫌棄著:“原以為你當了大學老師住的肯定是大房子,我們這次來怎么也是山珍海味招待著,除了第一天吃了烤鴨這幾天都在小飯館。”
“我還打算暑假把我兒子和他博士舅舅親近親近,還是算了。”姐姐甚至比父母更失望。
“在北京博士算個什么,一抓一大把,我就是個普通的教書先生,拿一份固定工資而已,每個月工資到手,銀行先劃走房貸,我們的日子也是計算著過的。”胡福軍顧不得臉面實事求是。
“還想著以后跟著兒子到大城市享福,看來……”父親一聲嘆息像重錘砸在胡福軍心上,他都不知道怎么接上話茬。
還好,幾天時間匆忙就過去了,送走父母和姐姐,胡福軍如釋負重:“好心讓父母來玩幾天,還被親人如此訓斥,也許是我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
原本以為辛苦二十年供出來的兒子在北京成家立業了,來一趟北京要賺足回老家炫耀的資本,結果看到他的居住環境和招待他們的居住環境,甚至包括每頓飯吃得并沒有他們想的那么好,心里落差太大。
.本想著是天之嬌子媳婦一定是高攀了,所以想來在兒媳婦面前立威,誰曾想兒媳婦因為工作原因,完全沒有給二老機會,這口氣憋在心里怎么咽得下去。
父母本想著拿著你在北京成家立業回老家炫耀,順便以后七大姑八大姨沾親帶故的到北京都有了落腳之地了,結果是被現實狠狠打臉,以后親戚要是來北京,估計父母也不好在親戚面前充面子了。
兒子拿出一個月的工資招待自己父母,覺得沒有任何問題,正常的父母不是應該會心疼孩子自己在北京買房還房貸已經很不容易了,來了幾天還花了這么多錢,但是胡福軍的父母和姐姐卻是指責他小氣。
父母姐姐如此不能理解北漂的難處,只能忽視父母和姐姐對他的意見,好好經營好你的小家,對父母嘛,按月能給一些生活費就好,畢竟在咱們這個國家,孝道是你作為兒子繞不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