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1.蒼鷺站定了,直視他的眼睛說:“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我無法保證事情一定會變好,但我可以承諾的是,我會對你傾注我全身心的關注,我也希望你對咨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們都能像這樣一同努力,就能預見積極的結果。但歸根結底,這一切都取決于你。”蛤蟆慢慢走出咨詢室,竭力揣摩著這些話的意義。
2.他開始了講授。“'兒童自我狀態',是由我們童年殘留的遺跡搭建而成,包含我們小時候體驗過的所有情感。你一定知道在剛出生時,我們只具備幾種最基本的情感。幼年時,這些基本情感逐漸發展演變成更微妙、更復雜的行為模式,這些行為模式成為自我的核心,融為我們自身的一部分,定義了我們一生的行為。正因為這樣,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場景會激發我們的基本行為模式,讓我們自動做出反應,所以我們會和小時候一樣去行動和感受。具體的情形和場景因人而異。”
3.兒童的基本情感:快樂和深情,憤怒,悲傷,恐懼(自然型兒童)
適應性兒童:
順從行為:同意,取悅,道歉,依賴
父母自我型狀態:挑剔型父母:愛批評人,憤怒,嚴厲
他寫道:
1.每個人都有“父母自我狀態”。
2.似乎沒有證據顯示蛤蟆有“父母自我狀態”。
4.你說得很對,蛤蟆。大多數的父母會盡最大的努力來養育孩子,很少有父母要故意傷害自己的孩子。可是,父母也是人,會不可避免地把他們的觀念和行為傳遞給后代,正如他們一定會把自己的基因傳給下一代一樣。所以孩子們要學會的是,如何應對和防御因此而產生的后果。” “可他們該怎么學會應對呢? ”蛤蟆問,興致高漲起來,看得岀來他在認真琢磨。“嬰兒和小孩子不會用邏輯思考,他們沒法坐定下來計劃怎樣應對父母的行為。”
5.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你自己的關鍵線索,這貫穿我們咨詢的全過程。弗洛伊德曾說,'本我所在,自我相依。
6.“你肯定不喜歡,可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緒做聯結,并理解這些情緒。如果你否認它們,不論是用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體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樣,你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
7.真正讓人驚訝的是我們成年后有多少行為是從童年學來的。你只要想一想,就會發現這其實非常明顯。童年體驗到的最強烈的情緒,不可避免地變成我們成年后經常有的感受。有詩人曾說’孩子是成年人的父親’,或許就是這個意思。”
8.“你得學習如何不帶攻擊性地發火。”
9.撒潑正是表達憤怒的一種幼稚的方式。就像孩子聽到大人說'不行,你不能這樣 !'這讓孩子非渚憤怒,同時又感到無助,因為對那個讓他生氣的大人,孩子沒法用暴力或者帶有攻擊性的行為去回應,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躺倒在地,又踢又叫。而當成年人也這么干的時候,我們會說他在'無理取鬧'。”
10.“慪氣的人是總繃著臉、陰沉沉的樣子,而且安靜得很反常。蛤蟆,在我看來,’適應型兒童’的所有行為里,愜氣是最能說明怎樣用時間來稀釋憤怒的例子。通常這是孩子在權威之下無法隨心所欲才做出的反應。成年人或許會因為輸掉一場權力斗爭而生悶氣,也是同樣道理。說白了,慪氣是輸家在對強大的贏家做出反應。
11.“不過,我說的’不誠實'和平時的意思有些不同,我是說,你可能對自己不誠實。為什么你總是遇到類似的事情?這些事情最后都讓你顯得很蠢,讓對方占了上風,讓你感覺又變回小時候那個可憐弱小的自己,到底是純屬倒霉,還是因為你用某種方式和對方共謀了這件倒霉事兒? ”“意思是達成一種秘密協議。我用'共謀’是想說,你偷偷地或無意識地配合對方,來給自己制造不快,這就是在玩心理游戲,而且在游戲里輸的人才算是贏家。”蒼鷺的話聽著有些高深莫測。
12.“意思是達成一種秘密協議。我用'共謀’是想說,你偷偷地或無意識地配合對方,來給自己制造不快,這就是在玩心理游戲,而且在游戲里輸的人才算是贏家。”蒼鷺的話聽著有些高深莫測。些價值觀來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們行為的人。他們的言行塑造了我們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對我們之后的人生產生影響。”
13.“在我看來,困惑是學習過程的第一階段,這說明固有知識的局限開始被打破了。你要直面新的信息,這些新的信息會挑戰你現有的觀念和行為模式。由此產生的焦慮是讓你改變的動力,很可能也會開啟你的創造力。”
14.“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強烈,也沒有一個法官比我們自己更嚴苛。”蒼鷺答道。
“天哪,你是說我們會懲罰自己? ”
“會嚴厲地懲罰,包括折磨自己,在極端案例里,甚至會施以極刑。但問題是,即便對自己輕判,這種譴責和懲罰也可能伴隨一生,變成無期徒刑。”要你向自己發問。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嗎?你能對自己好一些嗎?也許最重要的問題是,你能開始愛自己嗎? ”
15.“’成人自我狀態1'指我們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來行事。它讓我們能應對此時此地正在發生的現實狀況。”蒼鷺回答。“意思是,在這個狀態下,我們能計劃、考慮、決定、行動,我們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處于這個狀態時,我們所有的知識和技能都能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腦子里父母過去的聲音所驅使,也不會被童年的情緒所圍困。相反,我們能思考當下的狀況,基于事實來決定要怎么做。” “
16.在’兒童狀態’時,你會體驗到童年的感受,好的壞的都有。你會再現過去的情形,再次體驗過去的情緒,可你學不到任何新的東西。”當你處在'父母狀態’時,基本上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別人。不管是哪種,你都在用言行重復從父母那里學來的觀念和價值觀,你會想證明給別人看,讓別人接受你的觀念和價值觀。這種確信無疑的狀態,就沒法給新知識和新理念留出一席之地。舊的思想主宰著你,這就是為什么單靠爭論不能改變一個人的想法,只會讓人更固執己見。”
17.“你說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蛤蟆,值得我們仔細想一想。我認為沒有人能’讓'我們產生什么感受,除非他們用蠻力脅迫你。說到底,是我們'選擇'了自己的感受。我 們'選擇’了憤怒,我們'選擇'了悲傷。”“我知道,這聽上去不太可能,但你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一個人怎么能進入你的腦袋,強迫你產生任何情緒?那才是真的不可能。別人或許會影響或說服你,可最后,是你自己在決定要選擇什么樣的感受。”也許'選擇'這個詞不太恰當,我們選擇怎么感受,和選擇再吃塊巧克力是兩碼事兒。但我們做這些選擇時都是無意識的,更像是一種條件反射。”
18.如果你為自己負責,就會認識到你對自己是有自主權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來改變處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變你自己。”
19.“非常有趣,”蒼鷺回答,“但關鍵是,你能由此學到什么? ”
20.在敘述中,蛤蟆有機會全面回顧他的人生。他開始意識到,某些人、某些事件,在很長的時間里都是怎樣影響著他。他看到自己傾向于怎樣行事,也看到一個事件是怎樣引發另一個事件。以往,當他回憶過去時,那些發生過的事件都只是孤立的閃回,無法拼湊在一起。偶爾他能在回憶里思考長一點兒的片段,比如入獄的日子,可隨后他便急著趕走不愉快的想法,去想別的事兒了。
21.但現在,他漸漸獲得了一種能力,讓他在回憶時不再譴責自己。他能找到事件之間的聯系,能客觀地去看,而不再感到內疚。慢慢地,他開始理解為什么有些事情會以那樣的方式發生,以及它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換句話說,蛤蟆在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并從中學習領悟。
22.當他用戰略的眼光審視人生時,發現從蒼鷺那兒學到的某些想法對他幫助極大。比方說,把生活比作舞臺并不新鮮,可或許他有專屬自己的 “人生劇本”,一有機會就出演,這個想法讓他耳目一新。蛤蟆甚至不安地想到,也許正是他在無意識中一手策劃了各種情境,好讓自己的劇本時不時上演。甚至,這是否意味著在他的潛意識(這個詞不再讓他尷尬)里,關于他人生的 “故事情節”早已布局好,一股未知的力量正將他推向某個特定的結局?
23.可反過來,想到每一個全新的時刻都意味著獨一無二的機會和挑戰,又讓人無比激動。蛤蟆認定,所謂活得真實,就是真誠地回應當下的需求。這能打破從童年延續而來的因果循環,讓真實的自我擺脫過去經歷的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他決定要讓自己活得更真實一點兒。
24.“可以。比如在你童年時,大約四到五歲左右,你會試圖回答兩個問題。”
“哪兩個問題? ”蛤蟆狐疑地問。
“第一個問題是:’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嗎?’第二個問題是:'我是怎么看別人的?他們好嗎?’ ”
沉默中,蛤蟆思忖著這兩個存在主義式的問題。終于,他問:“是誰在問我? ”
“是生命本身,特別是你體驗到的生命。”
“那'好'到底怎么定義呢? ”
“'好’可以指任何一種具體的好,’不好’可以指任何一種具體的壞。”
“對,因為你既可以說'好 ',也可以說'不好',就會出現四種組合。我把它們寫出來。”蒼鷺說著,便走到掛紙板前,拿起蠟筆寫了以下四行文字:
1.我好;你也好。
2.我好;你不好。
這類游戲通常能讓玩家感到憤怒,或者至少能讓他們對別人評頭論足。處于這個心理坐標的人常常會占據權力和權威的制高點,這樣就能玩他們的游戲了。
1.我抓到你了,你個壞蛋'。”“這是人們經常在工作場合玩的游戲。首先,有個人犯了錯,可以想象,這種情況很常見。然后上司發現了,把犯錯的下屬叫進來好一頓訓斥,小題大做,對下屬大聲咆哮。所以你看,這種游戲能讓憤怒的人找到看似正當的理由來發火,借此證實'我好;你不好'的人生坐標。他們會證明別人根本上都是無能而不可信的,接下來,他們會把斥責和懲罰別人視為己任。他們會說:'要不然那幫人會覺得犯了錯還能僥幸逃脫!’”“完全正確。這些施虐者利用任何時機來制造一些能讓他們評判和懲罰別人的情境。是他們內心的施虐者讓他們這么做,可內心的施虐者是誰呢,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蒼鷺停頓了一下,又問,“一個處在’我好;你不好’坐標的人,你覺得他最極端的行為會是什么? ”“因為憤怒能夠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憤怒的人從不覺得內疚,因為他們總在怪罪別人。他們自衛的方式,是把自己內在的恐懼對外投射到別人身上,這樣就能把對自己的怒火轉向別人。”
2.'你為什么總讓我失望?' ”
3.’你怎么敢!’ ”
3.我不好;你好。
“這代表了一個人的行為態度,這類人認為自己很差勁,別人都比他好。”
“幾乎在任何方面。低自尊的人通常覺得生活對他們不好,卻更善待別人。概括地說,處在這個坐標的人認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所以他們就玩那些會把他們變成受害者的游戲。”
游戲:1.“’我真不幸。’“這是游戲的名字。玩這個游戲的人確信他們是不幸的,會隨時給你報出一長串遭遇過的不幸事件。比如,有些人會把不幸的原因怪到住房上,甚至怪地理位置不好,他們會想到所有和霉運相關的迷信傳言,比如摔碎了鏡子或打翻了鹽之類的“我說的是更嚴重的情況,有些人會竭盡所能地選擇記住那些悲傷和不快樂的事件,而忘記或忽略美好的時光。”。”
2.‘可憐而弱小的我’
3.‘無論我做什么別人都要愛我’“'不論我做什么都要愛我'。有些人生活一團糟,或者有意無意惹上麻煩,就是想看看別人能寬容他們到什么程度,什么時候會排斥他們。接著他們就會說:’我早說過你會這樣對我,證明我是真的很差勁很愚蠢。’”
4.我不好;你也不好。
25.“親愛的蛤蟆,”蒼鷺耐心地回答,“一切的關鍵就在于那是'人生坐標'。一旦我們在童年決定用哪種態度和觀點,我們就會在隨后的人生里始終堅持自己的選擇。這些態度和觀點,變成我們存在的底層架構。從那以后,我們便建構出一個世界,不斷確認和支持這些信念和預期。換一個詞來說,我們把自己的人生變成了一個’自證預言'。”
26.“你說得對。但'自證預言'的意思是,我們會控制事件的發生,從而確保預言會成真。我們會確保自己的世界和預期的一
26.這類游戲的發起基本上都不是出于真誠,不像正常游戲那樣只是讓人覺得興奮好玩,而是會產生非常戲劇化的結果。表面看起來實事求是,其實真正的意圖卻并不正大光明。游戲體現在兩個層面:在社交層面上,似乎一切都是公開誠實的。而游戲玩家的真正動機卻隱藏在心理層面,同時也隱藏著欺騙。至于游戲的必然后果呢,全都是讓人產生負面情緒。”
27.對你最有幫助的,是認識到人們玩的心理游戲和他們的人生坐標之間的關聯。你還記得人生坐標吧,蛤蟆? ”
“很好,在這個圖里,你能很清晰地看到四個人生坐標,每一個都代表了各自所屬的象限。我的提議是,我們依次去看每一個人生坐標,然后理解人們可能會玩哪種心理游戲。你覺得這個方法如何? ”
27.“'不論我做什么都要愛我'。有些人生活一團糟,或者有意無意惹上麻煩,就是想看看別人能寬容他們到什么程度,什么時候會排斥他們。接著他們就會說:’我早說過你會這樣對我,證明我是真的很差勁很愚蠢。’”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