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這部劇熱播,我也看了前幾集的電視和后面的劇情介紹。
這部劇寫了當下的教育問題和家長的焦慮制造器,符合當下內卷這個詞。暴露了很多的問題,曾經都是隱秘中,被這部劇完全暴露出來了。
補習似乎必不可少,為了升學,為了競爭優勢資源。在小升初這個階段特別明顯,為了更好的民辦學校,學習奧數,拿獎,內部不公平操作。有資質的孩子不學也可以進入,沒有資質的孩子即使學了也不一定能進入,想各種辦法即使進了也不一定能適應,反而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子悠的崩潰,歡歡的撒謊,這些都不是我們培養孩子的方向,但是我們卻在焦慮中這樣做了。
從劇情中反思我們自己是否有被環境同化?如何在環境中保持自己的初心。
教育專家李玫瑾的女兒數學考試17分,比劇情中的歡歡45分還要少。李老師在初中時就和孩子討論未來做什么事情最開心,后來孩子成為了一名音樂老師。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十個手指頭個個都不一樣。不能強求每個人都是學習冠軍,卻要去發現每個人的優勢和未來的成長方向。從而不去走彎路,縮短精進人生的時間。
我自己成長在教師的環境家庭中,教師的模式思想從小就根深蒂固,包括寒暑假的作息模式,所以折騰了20年還是回歸到教育行業,還是骨子里希望自己也是一名老師,簡單有價值感成就感。
或許我也有其他方向需要突破,但是家庭環境就是原生家庭,影響的是孩子的一輩子。
父母的提升是為了幫助孩子活成她自己想要的樣子。
劇中的孩子被環境被父母壓成父母想要的那個產品了。
開車有導航,可以帶領我們進入目的地,養育孩子我們是否也需要設定一個目標呢?目標是清華北大?還是目標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清華北大學子應該具備怎樣的品質?
正直 認真 細心 仔細 孝心……即使我們考不了那樣的高等學府,但是也具備了這樣的品質。
如何到達?
目標已設定,導航在哪呢?表揚批評是否能夠到達?和善而堅定的高質量陪伴是很好的GPS,這里有很多的工具幫助我們到達這個目標,只要我們用起來就一定有效果。
劇中的子悠媽媽用的是批評限制,獎勵,炫耀
歡歡的家長用的是過渡安慰。
所以最終的結局是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如果你想要這樣的結果就這樣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