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無疑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也是這么多年來,唯一一本我在讀完后,還做了思維導圖的書。
我想我還會再讀第二遍的。
為什么我會這么推薦《認知覺醒》,首先這不算一本暢銷書,也不是勵志書,書的作者周嶺也不是很有名。但是,推薦它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它真的影響到了我,許多觀點不能說醍醐灌頂,但是它讓我看到內心一些模模糊糊的想法,得到呼應,這促使我積極地去行動,去驗證。
書的語言也很樸實,也許就是這種從平凡生活中走出的作家,才能使普通人最感同身受的方式理解作者的觀點,并加以實踐,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自己。
書的內容條理清晰,分上下篇,上篇:內觀自己,下篇:外觀世界。
內觀自己部分,作者結合腦科學和心理學原理,讓讀者科學地認識自己,從根源上了解人性的弱點,比如容易焦慮,急于求成,認知模糊,覺察不到潛意識,自控力差等。
上篇主要輸出是認知根源,下篇才主要輸出方法論。
下篇,也即“外觀世界,借力前行”。這個“借”字用得好。因為,從上篇中,我們認識到天性不能強扭,那么怎樣才能運用“年輕”的理智腦去管理“老謀深算”的原始腦和情緒腦,讓我們不被那股強大的“原始力”帶偏呢?那就需要借助外力,“曲線救國”。在這一篇,作者結合自己的經歷和讀者反饋的真實故事,提供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方法。
這些方法主要涉及到專注力,學習力,行動力,情緒力,讀者可揚長避短,找到那些最適合你的觸發點,然后開始行動。
行動和輸出才會讓閱讀有意義,這也是我寫這篇短文的目的之一:梳理——輸出——行動——改變。
如果你覺得自己在得過且過;如果你從來不曾思考過生活的意義,整日渾渾噩噩;如果你沉迷于工作和生活的瑣碎不可自拔,上班忙碌,下班刷劇,隨波逐流,想改變卻往往被強大的習慣拉回原處;如果你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如何選擇……那么,請拿起這本書,深呼吸,如果你愿意,從這一刻起,你將開始自我改變之旅。
這么說,你也許體會不到這本書的魅力。那么,我舉例說一下,這本書觸動我的幾個地方:
1.耐心
書中說:得耐心者得天下!這么多年的工作中,我一直被認為“性子急”,而我并不以為這是什么問題,跟項目難度大,時間觀念強,這不是優點嗎?
現在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有多傻。一直被時間牽著鼻子走的人,沒有反思不說,還讓我們急于求成的心態被進一步強化,這直接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讀書,追求速讀,看完一頁就忍不住去瞟一瞟頁碼,計算還有多少沒有讀完,覺得太慢就干脆改讀書為聽書。這樣速讀的結果導致我讀完一本書,過一段時間就忘記了,更別說去輸出和實踐。
還有運動,人說每天做某某運動多少時間,堅持多久就能減肥,而我可能堅持很短幾天看不到效果就會放棄。
你會說,這就是我呀,我也是這樣的。沒錯,因為我們都是人類,我們都被急于求成的心態左右著,這不是你我的錯,這是我們的天性,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幾十億年前的原始森林。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變嗎?有的,前提是你愿意去實踐。作者在本書的下篇,用形象風趣的語言,教我們如果用“弱小但聰明”的理智腦,去管理“強大而懵懂”的本能腦,因勢利導,做好自我管理。
2.“人生是一場消除模糊的比賽”。
這是書中的原話,我更愿用我的方式去理解它——人生是一場向真相無限接近的嘗試!
也許我的說法有點悲觀,但確實,我們不喜歡不確定和模糊,那會讓我們彷徨甚至恐懼。
然而,怎樣才能使現實更清晰,有一些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兩點:
(1)把自己放到未來,回頭看現在的你。
(2)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排除情緒的干擾。
(3)讓自己會“飛”,全局視角可以讓你避免盲人摸象。
總之,你要會分身術,讓心靈給你擺渡。
3.學習方面:
在舒適區和拉伸區邊緣學習,不要讓自己太刻苦,如果你是一個凡人,不要太高估自己的意志力。
學習要注重關聯,這和教育心理學中提到遷移是一個原理,不到讀死書,要觸類旁通,知識才能變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想想我們這么多年,無論在學校的學習,還是在工作中的培訓,有多少時候,我們刻意去關聯到實際操作中,如果有那么一點,也是在老師要求下完成,是以任務的心態去做的。
學習要注重輸出和反饋。
其它:
去行動,不要太計較短期的得失。
“復利曲線”
稀缺心態會影響你的情緒力,降低你的心智帶寬,唯有(心靈)富足可以解憂。
動機轉移,改變感受,讓本能腦感受到興趣,讓堅持不再痛苦。(游戲心態)
早冥讀寫跑:人生五件套,成本最低的成長之道。
Xmind我就不放這里了,字有點丑。細節就不再一一劇透了,越好的文章,越需要讀者親自去品嘗,也許你會挖到更多的驚喜。
《認知覺醒》,作者:周嶺
人民郵電出版社
原創讀書筆記,歡迎轉發,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