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這是讓媽媽們都很頭疼的一件事,那么我們的孩子為什么會任性呢?
心理學家認為,個性偏執,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約束能力,通常會激發任性心理。
具有任性心理的人通常不會顧及客觀環境和外界條件是否允許,不顧后果的好壞,不管對他人造成什么影響,自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放任自己的想法和行為,絲毫不會約束自己,他人的勸阻和批評對他們幾乎都難以奏效。
然而,“孩子任性卻是一種心理需求的表現”,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
大多數的父母說寶寶總是不聽話,總是因為某種目的沒有達到而哭鬧不止,最后讓家長疲憊不堪,大發脾氣才肯停止,所以媽媽們總把這種任性認為是孩子還小,太過于驕縱造成的,其實不然,這樣的認知是有點武斷的,對寶寶們不太公平哦。
寶寶不可能像大人一般對所做的事情進行全面的分析,新生兒隨著生理發育開始慢慢地接觸更多的事和物,對周圍的事物,僅僅是憑著自己的情緒和興趣去參與,就算有些事物會對他不適宜或造成傷害,寶寶們也是完全不在意的,或者說是意識不到的。
父母認為孩子無理取鬧,不聽話,但是父母從來沒有從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孩子的行為,寶寶為什么總是這樣哭呢?
其實,當孩子處于獨立性萌芽期的時候,總是想把所有事情弄個清楚,這種“實踐”心理,可能會在不合情理的情況下表現出來,這時媽媽們可能就忽略了寶寶的幼稚行為和不成熟性,不能像大人一般理性。
父母有時候應該進行換位思考,從寶寶的角度看待寶寶的行為,千萬不要對孩子的要求武斷拒絕。在面對任性哭鬧的孩子,對寶寶進行嚴厲的批評是毫無意義可言的,大人應當把精力放在弄清孩子的哭鬧原因當中,想象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到寶寶。
不然,孩子的任性則會日益嚴重,這其實是逆反心理的一種。“與家長對抗”,相當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長沒有重視和了解寶寶的心理需求導致的。
因此,初為人父母的家長應多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從而接受孩子的心理需求,這樣,寶寶們就不會那么任性了。
更多文章請關注內觀姐姐的文集: